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7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应用登革热病毒分离、补体结合试验(CF)和流行性出血热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法(EHFIFA),对广州市1986年和1987年1~8月发病的临床诊断为登革热病人的血清作了检查。结果发现,1~7月发病的无登革热疫区接触史的55名本地病人中无一例被证实为登革热感染,其中1~4月发病的部分病人(7/13)被证实为EHF患者。经血清学确诊的本地登革热病例在两个流行年中均从8月起才出现,而来自登革热疫区的登革热病人都在广州流行季节前(1~7月)的3月和6月被查出。在8月开始流行,疫区来的病人病原学和血清学的阳性率均高于本地病人。本研究结果证明。广州市登革热传染来源来自外地疫区。  相似文献   
2.
1985~1990年采集广州市临床诊断为登革热(DF)病人血清和捕捉当地蚊媒,应用C~6/36白纹伊蚊细胞系分离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1)1985年DF流行期间分离得5株DF1型病毒,其中1株从白蚊伊蚊分离获得,首次证实白纹伊蚊是广州市DF流行的传播媒介。(2)1986~1987年DF流行期间分离得39株DF2型病毒,还从致乏库蚊分离得1株DF2型病毒和4株非DF虫媒病毒(电镜鉴定属披膜病毒)。(3)1988年~1989年从疑似DF病人的病原学、血清学及蚊媒监测均表明这两年广州未有DF发生。(4)1990年在DF流行期间分离得14株DF4型病毒,其中从疫区白纹伊蚊、致乏库蚊各分离得1株DF4型病毒。通过5年系统监测,初步了解广州DF流行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1986年10月~1987年6月在广州市正常人群中采集血清标本1,192份(71份脐带血),测定了风疹病毒血凝抑制抗体总阳性率为73. 03%。其中94例1~5岁幼儿抗体阳性率为8. 51%,6~10岁阳性率为32. 07%,826例育龄期妇女风疹抗体阴性率为15. 2%。结果表明:幼儿和育龄期妇女抗体阴性率高,因而对风疹病毒易感性较高。所以广州市对风疹抗体阴性的育龄期妇女和学龄前儿童进行风疹疫苗免疫接种似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登革4型病毒(DV4)广东株的基因序列,比较其同源性,追查DV4的地理来源。方法RT—PCR扩增DV4 NS2a—NS2b基因片段,克隆至PGEM T载体,分析其序列。结果1990年分离的4个毒株在所分析的区段具有相同的序列,与DV4H241、814669株、1978年广东株(GD785682)和1993年广东株(GZB5)的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别是97%(98%)、94%(96%)、93%(98%)和99%(98%)。GD785682株与DV4H241、814669株和1993年广东株(GZB5)的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别是93%(98%)、96%(97%)和98%(93%)。结论1990年引起广东省登革热流行的毒株很可能只有1个,1990年的毒株与1978年的毒株可能来自不同的疫源地。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首次出现两个血清型登革热交替流行潘志明,罗惠容,邱季春,刘树国,黄源华,刘津成,廖育煌,雷凌冰,张泽森,胡志刚自1978年广州市发现登革热以来,已发生了分别由4个登革血清型引起的多次流行。每次流行均为单一血清型。1991年广州市首次出现两个血清...  相似文献   
6.
本文目的是了解广州市正常人群风疹免疫状况,特别是育龄期妇女风疹抗体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血凝素的制备风疹病毒为英国Gos_(10)参考标准株,购自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将乳地鼠肾传代细胞系BHK_(21)与Gos_(10)毒株按一定比例接种,置33~35℃培养,然后再经T-E处理,试验时用4个血凝单位。  相似文献   
7.
1986年9月,广州市发生了以发热、头痛、乏力、皮疹出血等为主要症状的疑似登革热流行,我们采集了59例病人的急性期血清,分离到30株病毒,并从1例尸解脑组织分离到1株病毒。现将分离、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使用登革热病毒分离与补体结合试验(CF)和流行性出血热间接免疫萤光法(EHFIFA),对广州市1986和1987年1~8月发病的临床诊断为登革热病人血清作了检查。结果发现,1~7月发病的近期无外出史的本地病人55名无一例被证实为登革感染;相反,其中1~4月发病的部分病人(7/13) 被证实为 EHF 患者。经血清学确诊的本地病例在两个流行年中均从8月起才出现;而来自登革热疫区的登革热病人却在广州流行季节前(1~7月)的3月与6月被查出;在流行开始的8月,疫区来的病人无论病原学与血清学的阳性率均高于本地病人。本研究结果证明了广州登革热传染来源是来自外地疫区的论断。  相似文献   
9.
采用ELISA法检测登革热(DF)病人血清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发现在发病后1~5天内测出光密度(OD)值为2.22土0.02~2±0.00,而正常人及肝炎病人血清OD值均为1.35士0.03,两者OD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登革免疫复合物OD值判别界限为1.78,登革热病人血清特异性免疫复合物OD值全部大于截断点1.78,而肝炎病人或正常人血清OD值无1例超过1.78。可见ELISA法检测登革热病人血清特异性免疫复合物特异性高,重复性好,对于研究登革特异免疫复合物在登革出血热(DH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