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评价动脉硬化成人安静及运动状态下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特点,旨在评估运动时心脏改变的风险性和不良后果。方法选取107名40~59岁的北京市居民,其中男性21名,女性86名,依照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评价标准,分成动脉硬度正常组(n=71)、动脉硬化组(n=36)。每名受试者蹬骑卧式功率车进行起始25W,每2 min递增25 W的运动,每个等级运动结束前30 s及恢复期获取超声心动图和血压数据。结果 (1)与动脉硬度正常组相比,动脉硬化组室间隔舒张末厚度、左心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VPWd)、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分数(FS)显著增加(P0.05),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峰与心房收缩期最大流速A峰的比值(E/A)显著下降(P0.05)。(2)动脉硬化组发生左心室肥厚的比例显著高于动脉硬度正常组(P0.05)。(3) ba PWV与心率、EF、每搏输出量、FS呈正相关(P0.05)。(4)运动过程中动脉硬化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PWd、收缩压显著高于动脉硬度正常组(P0.05)。结论动脉硬化者心脏表现为室壁增厚,左心室质量增加,收缩功能增强,舒张功能下降,左心室几何构型重构,且收缩功能的改变独立于血压的变化。相比于心脏的变化,动脉硬化者更应预防运动中血压过高。  相似文献   
2.
评价超重、肥胖儿童心脏结构和功能情况,旨在评估心脏早期改变的风险性和不良后果,为加强早期干预和预防成年心血管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北京市海淀区昌平区5所小学的1 034名8~9岁儿童(男514名,女520名),依照BMI分类标准,男、女各分成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分性别比较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结果 与体重正常组儿童相比,肥胖男童主动脉根部内径(AO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质量(LVM)、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别增加了6.7%,13.4%,7.6%,15.3%,19.7%,34.6%,18.3%,23.7%,8.8%(P值均<0.01);肥胖女童AOD,IVSd,LVIDd,LVPWd,EDV,LVM,LVMI,SV,CO分别增加了4.9%,9.1%,9.1%,12.1%,22.7%,32.9%,7.3%,22.5%,26.0%(P值均<0.01).超重儿童ADD,LVIDd,IVSd,LVPWd,EDV,LVM,SV,CO均高于体重正常儿童(P值均<0.05).不同BMI儿童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童BMI与AOD,IVSd,LVIDd,LVPWd,RWT,EDV,LVM,LVMI,HR,CO,SV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7,0.289,0.288,0.338,0.156,0.291,0.534,0.227,0.173,0.322,0.262,P值均<0.01);女童BMI与IVSd,LVIDd,LVPWd,EDV,LVM,LVMI,CO,SV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46,0.322,0.224,0.329,0.444,0.158,0.288,0.287,P值均<0.01).结论 8~9岁超重儿童即可出现左心室扩大、室壁增厚、左室质量增加、心脏功能异常,并随超重向肥胖过渡而加重,且BMI对男童心脏结构和功能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为制定我国学生肥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工作所获得120 275名7~18岁中小学生资料,使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筛查超重和肥胖,分析不同群体的检出率。结果 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1%(男生为9.1%、女生为5.2%)、超重率为12.2%(男生为14.6%、女生为9.8%),肥胖率随着年龄增长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男生在9岁、女生在16~17岁稍有上升);乡村儿童青少年肥胖进入增长阶段,肥胖率为4.6%,超重率为9.6%;汉族儿童青少年和少数民族学生相比,肥胖率高2.3%,超重率高3.2%;省级行政中心所在城市超重、肥胖率检出率最高。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存在地域差异,华北、东北地区最高,分别高达27.9%和27.0%,而西南、华南地区较低,为13.4%和12.9%。结论 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在男性、小学生、乡村、汉族、省级行政中心城市、华北和东北地区的流行率较高,应根据各自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达到防控学生肥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