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在哮喘急性发作过程中,大鼠血浆中血管加压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以及下丘脑中血管加压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水平的变化,进而探讨急性哮喘发作对机体应激水平的影响以及血管加压素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07在南京医科大学生理学系实验室进行。①实验一:取32只大鼠单纯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激发组、假激发组和生理盐水吸入组4组,每组8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大鼠腹腔注射卵蛋白致敏;实验开始第15天,对照组和哮喘激发组大鼠超声雾化吸入10g/L卵蛋白溶液20min,1次/d,连续3d,生理盐水吸入组雾化吸入10g/L生理盐水,假激发组不吸入任何蒸汽。②实验二:40只大鼠单纯随机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侧脑室给药组和静脉给药组5组,每组8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大鼠腹腔注射卵蛋白致敏后第15天给药。侧脑室给药组侧脑室注射血管加压素受体阻断剂d(CH2)5Tyr(Me)AVP0.3μg;生理盐水组侧脑室注射1μL生理盐水;假手术组进行侧脑室操作,但不注射;静脉给药组按1mg/kg剂量静脉给与d(CH2)5Tyr(Me)AVP。给药1h后,雾化吸入10g/L卵蛋白溶液20min。如是处理,连续3d后。③实验完成后处死动物,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下丘脑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和血管加压素水平,以及血浆中血管加压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质量的浓度。结果:7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一结果:哮喘激发组血浆中血管加压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水平高于对照组[(7.92±0.97),(4.32±0.93)ng/L;(805.8±162.1),(279.7±88.5)ng/L;(12.02±1.25),(5.24±1.12)ng/L,P<0.05],生理盐水吸入组和假激发组高于对照组,但低于哮喘激发组(P<0.05)。哮喘激发组下丘脑中血管加压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水平高于生理盐水吸入组和假激发组[(17±1),(10±1),(11±2)pg;(7937±198),(6210±198),(6165±203)pg;P<0.05],以上3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二结果:侧脑室给药组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水平为(480.4±101.7),(9.75±1.97)ng/L,低于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静脉给药组,后3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①致敏过程使机体应激水平升高,同时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增强,可能是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②降低下丘脑血管加压素的释放可以改善哮喘激发时的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浮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浮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接受康复训练。经2周治疗后,观察简式Fugl-Meyer法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肩手部疼痛评分(VAS)及临床疗效,从而观察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结果: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疼痛均有所缓解,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浮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是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肝豆状核变性 ,又称威尔逊病 (wilson's disease,WD) ,是儿童期少见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铜代谢障碍 ,导致铜在肝、脑、肾、角膜等组织沉积 ,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本病症状和早期表现多样 ,临床上易误诊 ,本文总结我院1988年 1月~ 1999年 11月收治的 18例本病患儿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8例 ,起病年龄 5~ 12岁 ,平均 9.2岁 ,其中 5~ 8岁起病 4例 ,9~ 12岁起病 14例。男 5例 ,女 13例。确诊时间为入院后 1~ 2 3d,住院时间 8~ 45 d。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儿起病隐匿 ,症状多变 ,以肝脏、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巨细胞病毒与婴幼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及喘息的关系,为婴幼儿喘息的病因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进行巨细胞病毒抗体及DNA的检测,选择其中56例阳性的患儿,收集其临床表现特点、既往发病史、特异性体质的表现及家族史、实验室检查等,对其中41例予以抗病毒治疗.并对56例患儿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比较抗病毒治疗与未经抗病毒治疗患儿的呼吸道感染次数及喘息发作的情况.结果 巨细胞病毒可引起婴幼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并伴有喘息,重者可合并心力衰竭.41例抗病毒治疗患儿中有33例(80.5%)在随访中明显好转,15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患儿7例(46.7%)有所好转,两者好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喘息与巨细胞病毒感染关系密切,尽早做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可减少喘息发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巨细胞病毒与婴幼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及喘息的关系,为婴幼儿喘息的病因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进行巨细胞病毒抗体及DNA的检测,选择其中56例阳性的患儿,收集其临床表现特点、既往发病史、特异性体质的表现及家族史、实验室检查等,对其中41例予以抗病毒治疗。并对56例患儿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比较抗病毒治疗与未经抗病毒治疗患儿的呼吸道感染次数及喘息发作的情况。结果巨细胞病毒可引起婴幼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并伴有喘息,重者可合并心力衰竭。41例抗病毒治疗患儿中有33例(80.5%)在随访中明显好转,15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患儿7例(46.7%)有所好转,两者好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喘息与巨细胞病毒感染关系密切,尽早做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可减少喘息发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国疟疾消除阶段的患者分布及就诊机构特征。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四川、云南六省共102家医院作为样本医院,收集样本医院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所有疟疾患者在医院治疗过程中的病历、门诊和住院病例治疗费用原始明细结算清单。采用Excel 2016和SPSS 20.0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疟疾病例1 633例,发现我国疟疾患者在就诊月份上呈现W型分布。疟疾分型以恶性疟为主,河南和四川的间日疟患者有反弹趋势。77.10%的患者选择了三级医院,52.05%的住院患者在市级医疗机构,23.58%的患者在省级医疗机构。结论:疟疾发病高峰期出现新的时间段,具备疟疾治疗能力的医院防线逐渐收缩,疟疾救治能力相对集中在影响较大的高水平医院。建议构建区域疟疾治疗防线,加强培训重症疟疾治疗知识,提高疟疾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7.
贝伐单抗对实验大鼠机械通气引发急性肺损伤的预防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贝伐单抗对机械通气引起的肺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 18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A)组、机械通气(B)组和贝伐单抗20 mg/kg治疗(C)组.通气结束后,常规取肺泡灌洗液与肺组织,ELISA法检测灌洗液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Brodfard法测定蛋白含量,依文氏蓝含量和肺干/湿重比值评价肺毛细血管通透性,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并计算肺损伤指数.结果 与A组相比,B组肺泡灌洗液中VEGF浓度、肺毛细血管通透性与肺损伤均显著增加(P<0.05),而C组上述指标均较B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贝伐单抗对机械通气引起的肺损伤有一定的预防效应.  相似文献   
8.
1概述 蛔虫是寄生在人体内最大的线虫,形似蚯蚓,雌雄异体。蛔虫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人误食虫卵后,胚蚴破壳而出,侵入小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进入微血管,经门静脉系统到肝,再经右心到肺,或经淋巴管沿胸导管、奇静脉入右心而达肺脏,然后穿破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沿小支气管、气管移行到咽喉,再被吞下,到小肠内发育为成虫。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