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金霞  王东明  王玲 《现代保健》2010,(36):100-101
目的 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临床发病特征.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5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患儿,并以同期入院的非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患儿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喘息特征、辅助检查特点及对止喘药物的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年龄以6月~2岁多发(60%),RSV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患儿发热、喘息、对止喘药的反应、咳喘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组应用平喘药联合抗病毒治疗收到良好疗效.结论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具有自己的特征,平喘药联合抗病毒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郎会利  宋庆红  李风 《现代保健》2011,(14):183-184
目的通过对喘息性疾病的婴幼儿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同时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检测IgE和嗜酸粒细胞计数,并对有喘息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随诊,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的关系及其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住院的530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IgE测定及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并对患儿进行随访。结果喘息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非喘息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的IgE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组,85例有喘息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随访中29.41%(25例)均为哮喘。这部分患儿的特应性体质表现及家族过敏史与患病密切相关。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密切相关,也是婴幼儿反复发生喘息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婴幼儿反复喘息发作和短期预防喘息再发作的效果。方法选择反复喘息婴幼儿患者36例为治疗组,同期25例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采取包括抗感染、抗病毒、止咳平喘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同时使用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对两组患儿喘息缓解及再发情况进行观察评价。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后急性喘息可迅速缓解,显效率达88.8%,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苦(P〈0.01);治疗组年内出现喘息再发率11.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反复喘息与病毒、支原体感染和具有特异性体质有关,其气道高反应性,给予表面皮质激素吸入治疗,除迅速缓解急性喘息症状外,有明湿干预作片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婴幼儿喘息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过敏的关系,以及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对237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按有无喘息分为两组,有喘息、肺部可闻及哮鸣音组114例(A组)和无喘息、无哮鸣音组123例(B组),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和T-IgE检测,收集特应性体质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家族史,对有喘息症状的部分患儿进行随访.结果 A组患儿MP-IgM阳性率为39.47%(45,114),高于B组的23.58%(29/1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7,P<0.01);A组中42例MP.IgM阳性患儿随访6-24个月,有29例(69.05%)诊断为哮喘,其中23例有特应性体质或家族史.结论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过敏是婴幼儿反复发生喘息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及过敏的关系及其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对8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按有无喘息分为A组(43例)、B组(42例),进行RSV-IgM抗体及过敏原检测,并对有喘息症状的部分患儿进行随访.结果 85例患儿共检出RSV-IgM抗体阳性28例(32.94%),其中A组占51.16%(22/43),B组占14.29%(6/42),A组明显高于B组(P<0.01).食物过敏原筛查及吸入性过敏原筛查阳性A组均明显高于B组(P<0.05);22例RSV-IgM抗体阳性患儿随访中,有68.18%(15例)患儿转为哮喘,这部分患儿的特应性体质表现及家族史与发病密切相关.结论 RSV感染与哮喘有密切的联系,过敏是婴幼儿反复发生喘息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毛细支气管炎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及过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及过敏的关系及其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对8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按有无喘息分为A组(43例)、B组(42例),进行RSV-IgM抗体及过敏原检测,并对有喘息症状的部分患儿进行随访.结果 85例患儿共检出RSV-IgM抗体阳性28例(32.94%),其中A组占51.16%(22/43),B组占14.29%(6/42),A组明显高于B组(P<0.01).食物过敏原筛查及吸入性过敏原筛查阳性A组均明显高于B组(P<0.05);22例RSV-IgM抗体阳性患儿随访中,有68.18%(15例)患儿转为哮喘,这部分患儿的特应性体质表现及家族史与发病密切相关.结论 RSV感染与哮喘有密切的联系,过敏是婴幼儿反复发生喘息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感染肺炎支原体对婴幼儿喘息发作的影响,为预防婴幼儿喘息发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医院治疗的196例被不同病原菌感染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婴幼儿41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组婴幼儿39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婴幼儿84例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婴幼儿32例;比较不同病原体感染组患者喘息类型构成,检测四组婴幼儿总免疫球蛋白E含量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并进行比较。结果支原体组一次性喘息患儿31例占36.9%,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一次性喘息患儿11例占26.8%,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一次性喘息患儿9例占23.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一次性喘息患儿8例占25%;支原体组多次性喘息患儿38例占45.2%,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次性喘息患儿15例占36.6%,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多次性喘息患儿12例占30.8%,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多次性喘息患儿13例占40.6%;支原体组无喘息患儿15例占17.8%,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无喘息患儿15例占36.6%,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无喘息患儿18例占46.2%,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无喘息患儿11例占34.4%,不同病原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感染肺炎支原体能够对婴幼儿喘息发作产生促进作用,当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喘息发作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喘息性疾病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及喘息发作时尿白三烯E4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同期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伴喘息400例与无喘息650例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及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检测2组患儿尿液中LTE4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喘息组患儿以上两种病原体感染率高于非喘息组,其尿白三烯E4测定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喘息性疾病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关,尿白三烯在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发生喘息的发病机制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以小气道急性炎症、水肿、上皮细胞坏死、黏液分泌增多以及支气管痉挛为特征.急性发作期经过正确治疗后大多病情恢复迅速[1],控制后其症状和体征消失,但长期随访观察发现越来越多的患儿易于病后数年间反复发生喘鸣及各种喘息性疾病[2].目前,尚无可靠手段预防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发作.为此,本研究对120例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控制后做早期干预,观察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吸入布地奈德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全血及尿液巨细胞病毒(CMV)载量检测在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在血清学检测CMV-IgM或者CMV-IgG滴度≥40阳性患儿中筛选PP65抗原阳性CMV活动性感染婴幼儿50例,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一个疗程前后检测全血及尿液CMV荧光定量及治疗后PP65抗原.结果 治疗前全血CMV荧光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及过敏的关系及其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对8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按有无喘息分为A组(43例)、B组(42例),进行RSV-IgM抗体及过敏原检测,并对有喘息症状的部分患儿进行随访。结果85例患儿共检出RSV-IgM抗体阳性28例(32.94%),其中A组占51.16%(22/43),B组占14.29%(6/42),A组明显高于B组(P〈0.01)。食物过敏原筛查及吸入性过敏原筛查阳性A组均明显高于B组(P〈0.05);22例RSV-IgM抗体阳性患儿随访中,有68.18%(15例)患儿转为哮喘,这部分患儿的特应性体质表现及家族史与发病密切相关。结论RSV感染与哮喘有密切的联系,过敏是婴幼儿反复发生喘息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儿童哮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病毒病原,与婴幼儿哮喘关系密切, 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RSV感染诱发喘息和哮喘发作的机制十分复杂,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感染后气道上皮细胞损伤,免疫平衡的紊乱以及气道神经调控失调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集浙江大学金华医院儿科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 LRTI)的560例患儿的鼻咽拭子样本进行直接荧光法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型及B型、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型、腺病毒),比较不同季节、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患儿呼吸道病毒阳性检出率的差异,连续监测56例病毒检出患儿治疗过程中的病毒感染状况.结果 560例ALRTI患儿中,呼吸道病毒阳性138例,阳性率24.64%,其中单一病毒检出率为23.21%,混合感染检出率为1.43%.不同季节、年龄组和疾病类型的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76、24.98、97.60,P<0.01),其中冬春季节发病、1岁以内、支气管哮喘发作和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病毒阳性检出率较高.56例患儿治疗后病毒检出下降,但直至出院时,仍有9例能够检出病毒.结论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检出率较低,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单一感染为主,冬春季节、1岁以下幼儿及支气管哮喘和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毒检出率较高,部分患儿经治疗后病毒转阴较慢.  相似文献   

14.
张玉晶  孙昱  赵霞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5):3904-3906
目的:研究细菌溶解物泛福舒(Broncho-Vaxom)对学龄前儿童因病毒感染诱发的反复喘息的治疗作用。方法: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2007年4月~2010年3月就诊的66名既往曾有病毒感染诱发反复喘息发作的学龄前儿童进行研究,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泛福舒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泛福舒口服,3.5 mg/次,1次/日,每月服10天,间隔20天,共3个月;对照组仅于发作期给予常规治疗。所有对象追踪12个月,记录喘息总发作次数、每次喘息发作持续天数及全年发作总天数、全年住院天数、全年呼吸道感染次数,并在服药前和服药3个月后采血查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结果:泛福舒口服组患儿喘息发作次数明显下降37.10%,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31.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泛福舒口服组患儿较对照组在每次喘息持续天数及全年总喘息天数、总住院天数方面均明显下降(P<0.05)。给予泛福舒口服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细菌溶解物能够提高学龄前儿童的免疫功能,有效减少病毒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发作的次数,减少住院天数,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婴幼儿喘息发展为哮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治措施和疾病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CMV感染婴幼儿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 57例CMV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和黄疸为主要表现,还有肝肿大和脾肿大.实验室检查:WBC有2.0%>20×109/L,35%(10~20)×109/L;84%的淋巴细胞比率>60%;2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在婴幼儿喘息急性发作时的疗效,评价其对远期反复发作的影响。方法:利用雾化泵或储雾罐辅助雾化吸入,随机分组63例患儿,对照组28例给予地塞米松,病毒唑,糜蛋白酶,雾化泵吸入。治疗组35例,急性期布地奈德+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缓解期布地奈德持续吸入3月,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用药后急性喘息迅速缓解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半年后喘息反复发作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布地奈德、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婴幼儿喘息疗效较好,布地奈德持续吸入3个月,半年后随访,可明显减少喘息发生的次数。  相似文献   

17.
<正>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其主要致病原,婴儿在反复发生喘息,最终易演变为哮喘。本文旨在研究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对早期干预哮喘发作的重要意义。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6年10月30日~2007年11月30日在我院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测定反复呼吸道感染婴幼儿的碱性磷酸酶的含量,探讨碱性磷酸酶与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5月~2009年5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确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婴幼儿患者38例,并以122例正常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BALP)含量。结果: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维生素D缺乏等营养、免疫因素相关,反复呼吸道感染时患儿钙、磷水平分别为(1.83±0.33)mmol/L、(1.93±0.52)mmol/L,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BALP平均水平为(297.10±21.00)U/L,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BALP升高与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之间关系密切,可作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间接、常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4月325例患喘息性疾病的婴幼儿进行肺炎衣原体抗体的检测.结果 本组喘息性疾病患儿衣原体阳性检出率5.8%(19/325),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1岁3例,l-5岁12例,5-10岁4例.结论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密切相关,急性支原体感染是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急性发作期的重要诱因,在急性发作时应重视肺炎衣原体急性感染的检测,并及时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小儿腺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腺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诊治经过.结果 52例腺病毒感染息儿中,肺炎发病率最高(30例),其次为急性毛细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气喘、肺部异常呼吸音.1例合并心肌炎,1例合并中毒性脑病.全部患儿鼻咽分泌物检查证实为腺病毒感染.部分患儿合并其他病毒或细菌感染.20例胸部X线片出现肺部浸润.肺功能检查5例异常.52例住院患儿中43例使用抗生素及抗病毒治疗,仅9例单纯抗病毒及支持治疗,7例重症肺炎加用激素及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 小儿呼吸道腺病毒感染发热时间长.临床表现多样,重症患儿常并发多种细菌感染和存在肺外表现,可酌情在抗病毒的同时加用抗生素、激素及丙种球蛋白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