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炎性介质(IM)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诱发偏头痛反复发作,运用全细胞膜片钳的方法观察大鼠三叉神经节小直径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钾电流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15只,分为空白组(不做任何干预)、生理盐水组和IM+CGRP组(大鼠硬脑膜上埋置PE-10管,连续7 d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和IM+CGRP)。用Von Frey毛测定大鼠眶周皮肤机械痛阈。在急性分离的三叉神经节小直径神经元上,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延迟外向钾电流(IK)和瞬时外向钾电流(IA)的变化。结果给药7 d后,IM+CGRP组大鼠的眶周机械痛阈明显降低,生理盐水组眶周机械痛阈无明显改变。生理盐水组三叉神经节神经元膜上总钾电流、IK、IA与空白组比较无明显差异;IM+CGRP组三叉神经节神经元膜上总钾电流、IK、IA与空白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明显减小。结论 IM和CGRP诱发偏头痛反复发作模型大鼠的三叉神经节中急性分离神经元的IK和IA明显降低,提示电压门控性钾通道可能参与了外周机械痛阈的降低。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是精神科的常见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是危害公众健康、严重功能受损的一组精神障碍。抑郁症患者除情绪症状以外,常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现就抑郁症伴发认知损害的相关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活血化瘀药对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笔者临床观察了以通心络胶囊,大黄蛰虫丸为代表的中药的降脂效果,并以临床普遍运用的西药洛伐他汀作为对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股总动脉弹性变化及其与周围血管病(PVD)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常规超声及2D-STI技术测量并记录T2DM患者股总动脉收缩期内径(Dd)、舒张期内径(Ds)、血管壁运动度(ΔD)、阻力指数(RI)及股动脉的内中膜(IMT)厚度、僵硬度参数(β)、整体及六个节段的圆周应变(CS)、圆周应变率(CSR)。结果病例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整体CS、CSR及11~1点、7~9点CS、CSR明显降低(P0.01),ΔD减低(P0.05),β与IMT均增加(P0.05),RI增加(P0.05);PVD组较无PVD组整体CS、CSR及11~1点、5~7点、7~9点CS、CSR降低(P0.05),β增加(P0.05),ΔD、RI及IMT无明显差异(P0.05)。PVD症状与整体CS、CSR呈负相关、与β呈正相关(P0.05)。结论应用2D-STI技术能评价T2DM患者下肢动脉的弹性变化,为其PVD症状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将醋柳黄酮制成固体分散体,提高醋柳黄酮中有效成分的体外溶出。方法 以溶出度为指标,选择载体;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制备工艺,制备固体分散体结果 醋柳黄酮固体分散体的优化制备工艺为:醋柳黄酮与Polaxamer188比例为1∶4,以每7.5 g固体分散体溶于200 mL 80%乙醇中,超声25 min,挥发溶剂,4 ℃固化10 h,研成小块,干燥24 h,取出研细,得醋柳黄酮固体分散体。结论 以Polaxamer188为载体制备的醋柳黄酮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迅速,可用于制备速效、高效的醋柳黄酮口服制剂。  相似文献   
7.
右心室流入道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4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右心室流入道和传统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2种不同的方法,观察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起搏参数、并发症、心电图QRS时限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随机将永久性双腔起搏器治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86例,分为右心室流入道起搏组44例,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42例,分别观察2组起搏器植入时、起搏3个月和6个月不同时期,起搏参数、并发症、心电图QRS时限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2组不同时期,起搏参数、并发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右心室流入道起搏组心电图QRS时限明显短于右心室心尖部组,心功能改善也显著优于右心室心尖部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心功能随起搏时间延长呈逐步好转趋势,而心电图QRS时限不同时期时限较固定。结论:采用右心室流入道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其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传统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3岁,以"哺乳后双侧乳腺萎缩12年余、隆乳术后8个月突发左乳肿胀畸形"为主诉入院,患者曾于2010年2月22日在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整形外科门诊行"硅凝胶假体植入隆乳术"(腋下切口,胸大肌下植入).假体规格:曼托225 mL毛面,圆形.术后8个月突发左乳肿胀畸形,于外院及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整形外科分别行B超、CT检查,提示:左乳假体外积液.患者拒绝B超下穿刺引流,给予保守对症治疗,观察3个月,左侧乳腺肿胀未见消退.  相似文献   
9.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恶化程度高、治疗难度大的肺部癌症,其发生常与多种相关基因靶点突变或通路异常有关,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重排等。靶向药物的出现为NSCLC治疗提供了新方向,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劳拉替尼及多靶点抑制剂为常见的靶向治疗药,临床试验结果也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NSCLC相关靶向治疗药物中的部分值得引起注意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以期为制定相关的临床用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人员普遍易感,须将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收治于隔离病区,并为医务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配备相应防护物资,本文根据隔离病区实际情况提炼出紧缺防护物资,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紧缺防护物资的控制使用办法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