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中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月就诊并进行介入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共60例,于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采用B超测量,记录子宫及子宫肌瘤大小的变化。结果:介入治疗后3、6、12个月,患者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均逐渐缩小(P0.05);患者临床症状多在介入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尤以月经改变、经量增多者改善最为显著;患者FSH、LH和E2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好,并发症少,可保留子宫,值得在临床继续推广。  相似文献   
3.
探讨输卵管妊娠的血供特征及子宫动脉一次性灌注氨甲喋呤(MTX)及栓塞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24 例输卵管妊娠(未破裂者10例,发生流产或破裂者14例)行子宫动脉造影并灌注MTX50~80rg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 术后定时监测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肿块变化。6例未破裂者,治疗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宫旁肿块血流 特征。结果宫旁肿块为富血管染色,具有较低血流阻力指数(RI0.37)。21例治疗成功,成功率为87.5%。3例失败,其 中2例术前尿β-hCS>10×103IU/L。影响治疗成功的主要因素为术前尿β-hCG水平,而与孕龄、包块大小及破裂与否无 明显关系。结论经子宫动脉一次性灌注氨甲喋呤及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安全有效,且可预防和控制破裂大出血。  相似文献   
4.
2003—08/2005—08我院介入治疗转移性肝癌36例,疗效满意,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46~75(平均55.5)岁,全部病例均经彩超、CT、MR、DSA及病理检查等确诊。原发病灶包括胃癌18例,结、直肠癌8例,卵巢癌4例,肺癌3例,乳腺癌2例,1例原发病灶未明。转移病灶位于肝右叶19例、肝左叶8例、肝左右叶9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详细介绍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及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伴有纤维环钙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操作方法及适应症的选择。方法:1994年以来伴有纤维环钙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例,均采取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及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结果:症状完全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大于700,脊柱侧弯消失,活动正常10例。有轻度或偶有症状,直腿抬高试验大于700,活动不受限2例。不能从事某些工作,直腿抬高试验较前增高,但小于700,常有疼痛,活动受限1例。不能工作,需再行治疗直腿抬高试验及疼痛均无改善1例。14例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结论:严格掌握操作方法及适应症的选择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6.
经子宫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途径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介入方法治疗3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以4.1-5.0F导管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内灌注MTX(氨甲喋呤)50-100mg,灌注后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术前、术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尿β-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及肿块大小变化。结果:34例中31例获得成功,成功率达91%。无不良反应发生。40支子宫动脉造影,显示输卵管动脉37支,显示率为92.5%;卵巢染色27例次,发现率达68%。6例显示孕囊染色,显示率为18%。结论:子宫动是输卵管的主要供血动脉,经子宫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安全有效,并要预防和控制破裂大出血。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发病率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三位,由于其起病隐匿,就诊时大多已是中晚期,手术切除仅占20%左右,自然病程约3个月,介入治疗以其良好的疗效和微创等特点,得到医疗界广泛认可,成为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法。我院2005-08/2006-08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68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5例,女23例,年龄56~78(65.7±8.7)岁,均经B超,CT,M R,DSA及病理检查等确诊。1.2治疗方法采用Se ld inger方法,常规消毒,经股动脉穿刺,见射血后置入引导钢丝的动脉导管,选择性将导管先端送入肝动脉,肝固有动脉,根据造影结果,将导管插入靶血管处,原则上应尽可能超越与瘤体供血无关的分支,进一步定位定性诊断后,根据肝功能情况及肿瘤大小,及患者情况选择药量,常规用药方案为吡柔比星40~60 m g,丝裂霉素10~12 m g,5-Fu1 000~1 200 m g。栓塞剂为普通碘油或与超液态碘油混合使用,并与丝裂霉素及吡柔比星手工制成乳剂。用2 m l注射器缓慢灌注并持续跟踪直至推注完毕,使其在瘤体内填塞充分,分布均匀。弥漫型肝癌患者实行部分栓塞,根据肿块大小,患者耐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