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5-2018年陕西省死因监测系统数据,对陕西省死亡水平及死因顺位进行探讨,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死因报告信息系统"中的2015-2018年陕西省13个国家级死因监测点死亡数据。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编码。采用SPSS 25.0和Excel 2007软件计算分性别、年龄死亡率。结果2015-2018年陕西省监测点人群死亡率分别为576.60/10万、619.78/10万、609.36/10万和616.77/10万,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大呈现"√"形,陕西省监测点居民前2位死因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心脑血管死亡率排名前3的疾病分别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及高血压性心脏病,肿瘤死亡率排名前3的疾病分别为肺癌、胃癌和肝癌,伤害排名前3的死亡原因分别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和意外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是陕西省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针对以上慢性病及伤害开展有效的防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致死因素也随之变化。南关区共有18个DSP(死因监测)疾病监测点,均为国家级疾病监测点,承担着全区死因监测工作。按照国家CDC的要求,从2007年1月113开始,所有DSP监测点实行网络直报。为了更全面科学地了解居民死亡原因,提高防控能力,笔者对2012年全区网络直报的死亡居民资料进行整理,做出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经前后发展了多个死因报告系统,详细收集了居民的主要死亡信息,为探讨死因变化规律和危险因素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卫生政策和卫生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但目前我国死因登记报告系统仍存在着信息漏报、准确率低、报告不及时及部分地区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应从规范报告工作管理、加强培训和建立更高效的考核机制等方面加强报告工作质量。本文对国内死因监测现况予以综述,以期为死因监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4—2018年甘肃省兰州市居民死因构成和减寿状况,为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居民人口资料和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疾病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编码进行,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和死亡潜在减寿率(PYLLR)等指标。结果 2014—2018年兰州市居民男性、女性及合计年均粗死亡率分别为464.18/10万、337.32/10万和402.39/10万;男性、女性及合计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73.59/10万、345.18/10万和411.00/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χ~2=20.37,P <0.01); 2014—2018年兰州市居民死因顺位前6位由高到低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170.44/10万),恶性肿瘤(90.07/10万),呼吸系统疾病(53.10/10万),伤害(24.61/10万),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16.48/10万)及消化系统疾病(11.37/10万),前6位死因占总死因的90.97%(67 435/74 128);前6位死因PYLL为391 680人年,AYLL为5.81人年,PYLLR为22.97‰(391 680/17 048 544),其中伤害对寿命损失最大。结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是威胁兰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和减寿原因,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慢性病管理以及危险因素干预,减少疾病负担,提高居民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5.
2004年以来安徽省死因监测工作发生较大变化,本文从监测管理、监测范围以及监测模式等进行系统分析,揭示近20年来安徽省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质量、死亡水平及死因谱变化,阐述当前安徽省死因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提高福建省医疗机构死因监测信息登记报告质量。[方法]利用福建省2008年医疗机构死亡病例通过国家死因网络专报系统报告的传染病个案库,分析死亡病例监测报告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实际报告数占全省应报告单位数的51.8%,全省县区报告率为94.2%,2008年全省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报告数较2007年增加159.9%;医疗机构通过国家死因网络专报系统报告的死亡个案约占同期全省死亡总数的18.4%。从医生填写死亡卡到实行网络报告7 d的及时率为88.9%。当天审核及时率为75.7%;死亡病例根本死因编码错误率为12.1%。[结论]2008年全省医疗机构死因报告比2007年有较大改善,应进一步加强临床医生和编码人员的培训,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报告质量应作为绩效考核指标,优化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系统,疾控机构加强医疗机构技术指导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科学评价平顶山市居民健康水平和影响死亡的因素,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Excel 2007和SPSS 18.0软件对疾病监测系统中2016年的死因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2016年平顶山市共报告死亡病例23 214例,报告粗死亡率578.37/10万,其中男性死亡13 883例(664.49/10万),女性死亡9 331例(484.87/10万),男性死亡率为女性的1.37倍;死因顺位前五位的疾病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构成比分别为:27.19%、25.45%、23.53%、7.28%及7.15%,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1.50%;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由传染病、母婴疾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所致所致,5~岁组和15~岁组人群死亡主要以伤害为主,45岁以上人群死亡则以慢性病为主,且年龄越高,慢性病死亡所占比重越大。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平顶山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建议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从而降低人群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孝昌县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死因变化规律,为制定疾病预防管理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孝昌县居民死因监测资料,统计分析居民死亡率、主要死因、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 2017~2019年孝昌县居民男女性死亡例数分别为6037和4825例,年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51.63/10万和542...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成都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建设,2004年末,成都市死因监测全面实现了全死因全人群网络直报。网络直报使得我市死因监测系统在信息的采集、上报程序、数据的审核、查询、分析利用方面带来了极大的进步,监测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得到极大地提高,我市死因监测向着实时动态监测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部门问的协作、监测人员的稳定以及国际疾病分类技术的掌握等,是影响网络直报动态及时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桓台县2008~2012年死因监测工作现状和居民死因模式的变化及趋势,为制定疾病预防政策、确定防治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桓台县2008~2012年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桓台县居民报告死亡13 451例,年均粗死亡率为540.90/10万,其中男性为596.85/10万,女性为485.24/10万(P〈0.01)。5年报告粗死亡率分别为244.21/10万、442.28/10万、610.02/10万、649.11/10万、757.88/10万。三大类疾病死因构成中,慢性病所占比例最高,为90.04%。死因居前5位的依次为心血管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意外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占总死亡原因的94.35%。结论以心血管病和恶性肿瘤为主的慢性病是导致桓台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交通事故是居民伤害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滨海县2008年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疾病死亡原因监测既是客观反映一个地区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制定区域卫生规划的科学依据。为了解分析滨海县居民死因水平和死因构成,评价该县居民健康水平.现对该县2008年居民死因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10年肥城市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死因构成,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依据。方法计算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死亡率和死因顺位。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死亡率。结果 2010年监测人口数为983 503人,居民各因素共死亡5 815人,粗死亡率为591.25/10万,标化死亡率为560.18/10万。其中男性平均死亡率为676.29/10万,女性平均死亡率为504.96/10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占总死亡率93.21%的前五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血管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结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为肥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干预,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颍东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颍东区2010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颍东区居民粗死亡率605.78/10万,标化死亡率为549.19/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死因的86.21%,前五位死因顺序依次为: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及伤害。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为颍东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应加强和重视这些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永安市居民死亡率和死因分布特点,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永安市2012年居民死因监测资料和户籍人口资料,分析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其死亡水平。结果 2012年永安市居民死亡率为5.52‰(男6.55‰,女4.42‰);死因前5位依次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与中毒;前5位减寿损失疾病分别为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围生期缺陷;减寿率42.11‰,男性比女性高。结论慢性病已经成为危害永安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挑战,中老年人群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重点人群,政府部门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2017年河南省居民死亡原因和死亡水平,为制定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17年河南省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资料,使用国家《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和SAS 9.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居民报告粗死亡率为556.99/10万,男性高于女性(P<0.000 1);三大类疾病男性构成比依次为3.66%、87.62%和6.24%,女性构成比依次为1.80%、88.75%和7.78%,男性城市和农村、女性城市和农村、城市地区男性和女性、农村地区男性和女性(P均<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危害河南省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人群慢性病的发生,从而降低居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永嘉县居民死因状况,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永嘉县2010年死因监测系统,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分类,以率、构成比为主要指标,用DeathReg2005、spss13.0、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永嘉县居民2010年死亡率为517.23/10万,标化死亡率为436.92/10万。前5位死因为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合计占全死因的87.04%。结论: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永嘉县居民健康的的主要疾病,应制定有针对性的疾病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沧州市居民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死亡构成,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沧州市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一年中发生并报告登记的所有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用2000年标准人口构成进行率的标化。结果沧州市居民2011年粗死亡率为84.29/10万,标化死亡率为72.32/10万。主要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3 392例)、肿瘤(1 220例)、损伤和中毒(757例)、呼吸系统疾病(251例)、消化系统疾病(80例),占总死亡的94.79%。结论慢性病和意外伤害是危害沧州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应加强相应的高危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有效减少死亡和伤害的发生,提高居民的人均寿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死因监测中根本死因填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途径.方法:选择县疾控中心上报死亡个案600例,对其进行相应的建库、清洗、统计.记录所选案例中根本死因填报的正确率及错误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培训,培训后,选取另外600例死亡个案,记录其中根本死因填报的正确率及错误率,并与培训前进行对比.结果:在选取的600例死亡个案当中,根本死因填报的正确数为438例(73.00%),错误数为162例(27.00%).培训后,根本死因填报正确数为512例(85.33%),错误数为88(14.67%).结论:在过去的死因监测中,根本死因填报存在一定问题,正确率较低,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途径,能够有效提高根本死因填报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