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23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构建Nicastrin(NCT)基因的RNA干扰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在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上鉴定其沉默效率,构建NCT基因稳定下调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模型,为后续研究NCT基因下调对角质形成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影响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设计3个靶向NCT基因特异性短发卡RNA(shRNA)表达序列并连接到慢病毒表达质粒pGLV3/H 1/GFP+ Puro中,成功构建慢病毒重组表达质粒,并通过测序鉴定.将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与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产生慢病毒颗粒,并测其滴度.将HaCaT细胞分为空白组(未感染病毒)、阴性对照组(NC组,感染空载病毒LV3-shNC)和干扰组(感染NCT-shRNA1、2、3慢病毒).流式细胞仪检测慢病毒转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Western印迹检测靶基因的沉默效率,筛选出沉默效果最佳的干扰序列.结果 测序表明,NCT-shRNA慢病毒重组表达质粒构建成功.重组表达质粒与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后产生的慢病毒颗粒滴度为109 TU/ml.慢病毒感染HaCaT细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慢病毒转染效率大于95%.qRT-PCR结果,与NC组相比,干扰组NCT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其中NCT-shRNA1组NCT基因沉默效果最佳,干扰效率达到75%.Western印迹结果,与NC组相比,shRNA1组NCT蛋白表达抑制率为71.7%.结论 成功筛选出高效NCT-shRNA干扰序列,构建NCT-shRNA慢病毒重组表达载体,并构建NCT基因稳定下调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检测NCSTN基因稳定沉默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增殖活性及相关分化蛋白的改变,初步探索反常性痤疮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构建慢病毒介导shRNA沉默NCSTN基因的HaCaT细胞模型(shRNA组),转染空载慢病毒的HaCaT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NCSTN基因的沉默效率。CCK8法检测HaCaT细胞增殖活性,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HaCaT细胞角蛋白(CK1、CK5、CK7、CK10、CK14、CK16、CK17、CK18、CK19、CK20)及其他分化分子(内披蛋白、兜甲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shRNA组NCSTN mRNA及蛋白表达(0.42 ± 0.19、0.30 ± 0.07)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1.00 ± 0.34、1.00 ± 0.26;t = 5.196、2.637,P < 0.001、< 0.05),基因沉默效率达70%。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hRNA组HaCaT细胞明显增殖活跃,CK16、CK19蛋白表达显著下调(t = 3.787、3.817,P < 0.01、< 0.05),终末分化分子内披蛋白表达明显降低(t = 2.904,P < 0.05)。结论 稳定沉默NCSTN基因表达会引起HaCaT细胞异常增殖分化,为后续探究NCSTN基因突变引起反常性痤疮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omega-3预防过敏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SCI、Cochrane Library)及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并辅手工检索,检索时间截止至2013年5月,收集omega-3预防过敏性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文献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各试验间基线均可比。Meta分析结果显示:Omega-3与安慰剂对比预防过敏性疾病(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食物性过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研究间不良反应报道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omega-3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营养物质有其独特优势,但在omega-3预防过敏性疾病方面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反常性痤疮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案。 方法 对门诊诊治的17例反常性痤疮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7例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20岁左右,病程2 ~ 50年,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腋窝、腹股沟、会阴、臀部出现疼痛性炎性丘疹、结节、脓肿,伴瘘管窦道形成,反复发作。10例患者有家族史,7例为散发病例。治疗方法主要是口服维A酸类药物联合抗生素治疗,较严重的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结论 反常性痤疮患者以顶泌汗腺部位出现脓肿、窦道、瘢痕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应根据皮损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C型凝集素受体树突细胞特异性捕获细胞间黏附分子3非整合素(DC-SIGN)细胞表达模型,为后续进行DC-SIGN蛋白受体功能研究提供基础。 方法 PCR扩增获得DC-SIGN分子的cDNA,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巨细胞病毒启动子-绿色荧光蛋白重组质粒(PCMV-EGFP),EGFP位于DC-SIGN N末端,转染人胚肾细胞癌 HEK 293T 细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DC-SIGN重组分子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DC-SIGN-EGFP融合蛋白的细胞定位情况,并进一步检测转染表达的DC-SIGN受体对过敏原抗原的识别和内吞过程。 结果 构建的荧光融合蛋白重组表达质粒,经PCR及Western印迹证明DC-SIGN表达成功;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DC-SIGN融合质粒的HEK293T细胞的DC-SIGN受体表达量增多(约50%)。重组表达质粒转染293T细胞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显示,绿色荧光标记的DC-SIGN位于细胞膜上,可结合红色荧光素标记的过敏原抗原Derp2,并可将Derp2内吞入细胞内。 结论 构建的DC-SIGN-EGFP融合蛋白在293T细胞内表达后具有细胞表面受体分子的特征性分布,可被DC-SIGN特异性抗体识别并具有摄取过敏原功能,是研究DC-SIGN分子功能的理想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6岁,以外阴瘙痒性丘疹2年来我院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外阴出现肤色及淡红色丘疹,散在、孤立分布,缓慢增多,自觉轻度瘙痒,未予治疗。既往体健,否认非婚性接触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患者。体检:各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大阴唇多发性圆顶粟粒至绿豆大肤色及淡红色丘疹,孤立、散在分布,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无糜烂及水疱。颈、项、腋窝等处未见皮疹(图1)……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国产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安全性和疗效,并与进口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得宝松)进行对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受试者分别接受国产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和得宝松注射液治疗.在治疗前、治疗3、6,9周,选择一处无破溃皮损作为观察的靶皮损,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本临床试验共入组病例144例,完成试验病例133例,其中对照组64例,试验组69例.试验结束时FAS分析临床疗效有效率(对照组为61.11%,试验组为65.28%,x3=0.27,P=0.6071)、痊愈率(对照组为2.78%,试验组为0.00%,P=0.4965)提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疗效相当,经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试验组共有3例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48).结论国产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安全有效,与得宝松相当.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home - made and imported (diprospan) compound betamethasone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keloid and hypeiplastic scar. Methods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blind, positive-controlled, parallel-group clinical study was conducted. Patients with keloid or hyperplastic scar were divided into test and control groups to receive intralesional injection of compound betamethasone made in China and Schering-Plough Labo N.V. Belgium, respectively. A lesion without ulceration was selected as the target les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symptom and signs of patient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reatment (DO), on day 21 (D21), 42 (D42) and 63 (D63) after the initiation of treatment. Results A total of 144 patients were enrolled, and 133 patients, including 64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69 in the study group, completed the trial. The improvement rate was 61.11%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65.28% in the test group (x2 = 0.27, P = 0.6071), and the cure rate was 2.78% in the control group, 0.00% in the test group (P =0.4965), indicating tha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fficiency between the domestic and imported injection (P> 0.05). There were 3 (4.17%)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 in the test group, an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noted in the occurrence of side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2448). Conclusion The local injection of domestic compound betamethasone shows a favorable efficacy and safety, which are comparable to those of diprospan, in the treatment of keloid and hyperplastic scar.  相似文献   
8.
天疱疮作为一种少见却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皮肤黏膜损害为主要特征,因此对其的疗效评估在皮肤科领域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对于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选择方面。目前,国内相关天疱疮的临床试验应用评估标准较为欠缺,这将导致无法进行结果可靠性的判断,同类研究的试验结果间也无法比较。因此,本文将对天疱疮的疗效评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参照文献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生殖支原体(Mg)的检测方法,并应用该方法调查生殖支原体在广西贺州暗娼中的流行情况。方法 参考文献中以生殖支原体Pa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的引物和Taqman MGB探针进行实时定量PCR,以生殖支原体标准菌株G37制备标准品,对广西贺州暗娼人群的宫颈拭子标本进行生殖支原体的检测。结果 建立的Taqman MGB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的线性范围好(1 × 10 ~ 106拷贝/μl),R2 = 0.993,重复性好,(批内变异系数 = 0.7%,批间变异系数 = 1.09%),敏感性高,检测限(LOD)为10拷贝/μl,定量限(LOQ)为50拷贝/μl。采用该方法检测404份拭子标本,生殖支原体的检出率为12.1%。结论 针对生殖支原体Pa基因的Taqman MGB实时PCR可以快速、灵敏地对生殖支原体进行定性及定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Meta分析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08位点G/A多态性与寻常痤疮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和CNKI数据库自建库以来(分别是1948、1974、1994年)至2015年8月20日收录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关于TNF?α基因?308位点多态性与寻常痤疮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包括986例痤疮患者和1074例健康对照。总体分析未发现TNF?α?308位点G/A多态性和寻常痤疮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TNF?α?308位点G/A多态性与寻常痤疮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