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明确中国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为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万方、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Medline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中学生抑郁症状危险因素的文献,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38篇,累计样本量182 813,Meta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1.273,95%CI: 1.165~1.390)、高中学段(OR=1.561,95%CI: 1.255~1.942)、高年级(OR=1.206,95%CI: 1.120~1.299)、网络成瘾(OR=3.592,95%CI: 2.586~4.990)、学业成绩差(OR=2.148,95%CI: 1.711~2.698)、吸烟(OR=1.519,95%CI: 1.295~1.780)、饮酒(OR=1.544,95%CI: 1.375~1.757)、失眠(OR=3.538,95%CI: 3.075~4.070)、睡眠时间<6h/d(OR=2.146,95%CI: 1.812~2.542)、遭受校园欺凌(OR=2.544,95%CI: 2.238~2.891)、超重肥胖(OR=1.439,95%CI: 1.289~1.607)等因素是中国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 女生、高中学段、高年级、网络成瘾、学业成绩差、吸烟、饮酒、失眠、睡眠时间<6h/d、遭受校园欺凌、超重肥胖的中国中学生更容易产生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连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2019年抽取大连市城区和郊县中学生3 159名,使用学生健康行为调查表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 159名中学生的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平均分为(11.0±9.4)分,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6.18%。遭受校园欺凌、不健康饮食行为个数多、被家长打骂、女生、农村地区、网络成瘾、非常态家庭学生的CES-D总分高,而达到理想睡眠时间、体育课时数多的学生CES-D总分降低(P均0.01)。农村(OR=1.37)、女性(OR=1.63)、被家长打骂(OR=1.97)、网络成瘾(OR=2.16)、遭受校园欺凌(OR=2.69)均是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存在不健康饮食行为的中学生出现抑郁症状的危险性更高,且个数越多危险性越高;上网时长2~3 h(不含3 h)的中学生出现抑郁症状的危险性更高(P0.05);达到理想睡眠时间、体育课时数多的(3节)中学生出现抑郁症状的危险性更低(P0.05)。结论 2019年大连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虽然低于国内相关研究,但情况也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中学生校园欺凌现状及其与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的关系,为防范校园欺凌现象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使用校园欺凌量表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安徽省合肥、芜湖、阜阳等地区初一至高三年级1 826名学生利用问卷星平台进行调查,采用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中学生校园欺凌报告率为41.40%,其中欺凌别人报告率为14.46%,被欺凌报告率为39.59%,欺凌他人同时受到他人欺凌报告率为12.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矫正模型显示,与母亲关系一般和中学生校园欺凌存在正相关(OR=1.76,95%CI=1.22~2.53),与父亲关系一般(OR=1.89,95%CI=1.47~2.43)、重组家庭(OR=2.28,95%CI=1.22~4.29)和中学生校园被欺凌存在正相关,父母之间的关系一般/差(OR=1.52,95%CI=1.06~2.17;OR=3.15,95%CI=1.79~5.57)与欺凌—被欺凌者存在正相关,惩罚打骂型家庭教育方式与欺凌、被欺凌、欺凌—被欺凌行为均存在正相关(OR=1.45,95%CI=1.10~1.90;OR=1.82,95%CI=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016-2018年住院患者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MDRB)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建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老年康复中心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2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基础疾病、基本情况、药物应用和侵入性操作资料,归纳住院患者发生MDR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纳入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性及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糖尿病、入住ICU、住院时间、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应用抗菌药物时间、留置导管、手术和机械通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2.426,95%CI:1.087~5.415)、住院时间(OR=2.368,95%CI:1.230~4.559)、应用抗菌药物种类(OR=3.129,95%CI:1.646~5.949)、应用抗菌药物时间(OR=2.912,95%CI:1.425~5.950)、留置导管(OR=2.000,95%CI:1.070~3.736)、手术(OR=2.245,95%CI:1.186~4.248)及机械通气(OR=2.157,95%CI:1.142~4.074)为住院患者发生MDR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与住院患者发生MDRB感染高度相关。基于糖尿病、住院时间、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应用抗菌药物时间、留置导管、手术及机械通气这7项住院患者发生MDR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住院患者发生MDRB感染的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说明本研究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同时本研究使用Bootstrap内部验证法对住院患者发生MDRB感染的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C-index指数高达0.780,说明本研究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区分度。结论住院患者发生MDRB感染的风险较高,糖尿病、住院时间、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应用抗菌药物时间、留置导管、手术及机械通气等因素是住院患者发生MDR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能够提高对住院患者发生MDRB感染的诊断效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中学生遭受校园欺凌和睡眠时间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减少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0年9—11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安徽省35 364名在校中学生,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评估抑郁症状,并对遭受校园欺凌、睡眠时间等信息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遭受校园欺凌和睡眠时间对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并采用相乘和相加作用模型分析其交互作用。  结果  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9.29%。在调整性别、居住地区、学段、家庭结构类型、吸烟等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遭受校园欺凌、睡眠不足均与中学生抑郁症状有关联,其OR(95%CI)值分别为3.34(3.14~3.55)和1.48(1.37~1.61)。交互作用分析显示,遭受校园欺凌和睡眠不足对抑郁症状无相乘交互作用(OR=1.17,95%CI=0.98~1.39,P>0.05),但具有相加交互作用(OR=4.84,95%CI=4.36~5.37,P < 0.05),交互作用的超额相对危险度为1.50(1.39~1.59),归因比为0.31(0.26~0.36),交互作用指数为1.64(1.47~1.89)。  结论  遭受校园欺凌和睡眠不足与中学生抑郁症状关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预防中学生遭受校园欺凌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利于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张奇  杨志辉  杨甲飞  刘志宏 《现代预防医学》2023,(21):3878-3882+3894
目的 探讨银川市粉尘作业工人肺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建立肺功能异常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选取银川市2022年3月—7月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粉尘作业工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共纳入923名调查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粉尘作业工人肺功能异常影响因素并构建肺功能异常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分析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工作时无个人防护(OR=7.806,95%CI:5.803~11.989)、工龄[与0~5年相比,6~10年OR=3.025,95%CI:1.764~5.188;>10年OR=2.546,95%CI:1.545~4.193]、高血压(OR=3.909,95%CI:2.223~6.873)、BMI(≥24.0 kg/m2)(OR=1.553,95%CI:1.004~2.401)均是肺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为大专(OR=0.503,95%CI:0.299~0.847)是肺功能异常的保护因素。风险预...  相似文献   

7.
凌玲  沈霞  刘巧玲 《现代预防医学》2020,(18):3330-3333
目的 构建妊娠中晚期妇女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预测模型,并建立个体预测IDA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5月 - 2019年11月在本院妇产科进行产检的431例妊娠中晚期妇女,均进行血常规和血清铁检测,根据有无IDA分为IDA组与非IDA组。对两组各项因素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中晚期女性发生IDA的危险因素,并采用R软件建立预测发生的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对妊娠中晚期女性发生IDA的预测效率。结果 431例妊娠中晚期女性发生IDA有83例(19.26%);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月经济收入、孕周、初次月经年龄、孕期含铁食物摄入频次、补充铁剂频次、是否定期复查血常规与妊娠中晚期妇女IDA的发生有关(χ2/P = 5.964/0.015、11.183/0.001、7.336/0.007、7.907/0.005、12.911/0.011、14.202/0.001、4.901/0.027);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孕周(Waldχ2 = 5.891,P = 0.015,OR = 1.931,95%CI:1.135~3.285)、孕期含铁食物摄入频次少(Waldχ2 = 4.410,P = 0.036,OR = 3.044,95%CI:1.077~8.603)、未定期复查血常规(Waldχ2 = 4.997,P = 0.025,OR = 3.552,95%CI:1.169~10.793)是妊娠中晚期妇女发生IDA的危险因素,月经济收入高(Waldχ2 = 6.285,P = 0.012,OR = 0.334,95%CI:0.141~0.787)、补充铁剂频次多(Waldχ2 = 5.370,P = 0.020,OR = 0.314,95%CI:0.118~0.837)是其保护因素;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IDA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14,截断点为0.226,预测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4.00%、90.00%。结论 月经济收入低、孕周、孕期含铁食物摄入频次少、补充铁剂频次少、未定期复查血常规是妊娠中晚期妇女发生IDA的危险因素,而利用上述因素构建模型可为妊娠中晚期妇女IDA发生风险的预测及防护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云南省中学生身体素质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云南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13~18岁中学生11 946名,测量不同性别、年龄、民族的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相关指标及计算合格率,对弱势项目(肺活量、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应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2019年云南省中学生体质测试中整体合格率由高到低的项目依次为耐力跑(99.9%)、50m跑(96.4%)、坐位体前屈(96.4%)、立定跳远(86.1%)、肺活量(76.8%)、引体向上/仰卧起坐(52.5%)。不同民族间比较发现肺活量合格率最高为汉族(85.6%),最低为傣族(47.4%);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合格率最高为佤族(81.9%),最低为纳西族(41.3%)。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肺活量项目中,超重肥胖(OR = 0.56,95%CI:0.49~0.64)、学校不挤占体育课(OR = 0.88,95%CI:0.81~0.97)、一周中肌肉力量锻炼≥4次(OR = 0.67,95%CI:0.58~0.77)体测合格率更高,而低体重(OR = 3.78, 95%CI:3.31~4.56)体测合格率更低;引体向上/仰卧起坐项目中,上体育课时感觉出汗(OR = 0.87,95%CI:0.76~0.99)、学校不挤占体育课(OR = 0.87,95%CI:0.80~0.93)、每天上课间操次数超过两次(OR = 0.76,95%CI:0.67~0.88)体测合格率更高,而低体重(OR = 2.10,95%CI:1.73~2.55)、超重肥胖(OR = OR=1.25,95%CI:1.13~1.38)、每天体育锻炼不超过1 h(OR = 1.11,95%CI:1.02~1.20)体测合格率更低。结论 引体向上和肺活量是云南省中学生身体素质弱势项目,今后政府、学校、家庭应加强合作,积极鼓励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确保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童年期虐待经历和体力活动与抑郁症状的关联,为抑郁症状的预防与干预提供了依据。方法 本研究在2019年11至12月抽取了安徽2所医学专科院校一、二年级在校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星”平台进行问卷调查,最终有7 534名医学专科生纳入研究。使用儿童期虐待问卷、国际体力活动简版问卷以及抑郁自评量表分别对医学专科生童年期虐待经历、体力活动以及抑郁症状资料收集。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童年期虐待经历和体力活动的不同水平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 医学专科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6.1%,男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9.6%,高于女生的14.9%(P值<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有童年期虐待经历(OR = 4.01,95%CI:3.17~5.08)和低体力活动水平(OR = 1.44,95%CI:1.20~1.74)均与医学专科生抑郁症状风险增加有关(P值均<0.05)。与无童年期虐待经历和高体力活动水平相比,无童年期虐待经历和低体力活动水平(OR = 2.08,95%CI:1.03~4.20),有童年期虐待经历和低体力活动水平(OR = 7.18,95%CI:4.05~12.71)、有童年期虐待经历和中体力活动水平(OR = 5.22,95%CI:2.97~9.18)、有童年期虐待经历和高体力活动水平(OR = 5.11,95%CI:2.88~9.08)均与医学专科生抑郁症状风险增加有关(P值均<0.05)。结论 童年期虐待经历和低体力活动水平均与医学专科生抑郁症状存在正向关联,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可能有利于缓解童年期虐待经历对医学专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采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福州市11个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抑郁状况调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201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平均得分(8.13±4.96),检出率30.8%。单纯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检出率为30.7%,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抑郁检出率为31.2%。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OR=1.50,95%CI:1.08~2.08)、有配偶(OR=0.61,95%CI:0.40~0.92)、静坐时间≥8 h/d(OR=1.70,95%CI:1.35~2.14)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风险高,而经常参加社区活动(OR=0.61,95%CI:0.42~0.87)、经常运动锻炼(OR=0.59,95%CI:0.43~0.81)、家庭开支充裕(OR=0.44,95%CI:0.32~0.61)的患者抑郁风险相对较低。结论 对于高龄、久坐少动、经济拮据、夫妻关系不和睦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尽早识别抑郁情绪和症状,及时予以心理疏导和支持,有利于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泰安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特征及相关行为影响因素,为中学生抑郁症状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20年抽取泰安市13所学校共3 509名中学生,使用学生健康行为调查表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其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泰安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2.34%,女生、男生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25.32%、19.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遭受校园欺凌、被家长打骂、有网络成瘾倾向、过去12个月打架次数≥2次、从来不吃或有时吃早餐、女生均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8.072、3.070、2.964、2.755、2.330和1.805、1.578,P值均<0.05);而从不饮酒、未尝试吸烟、睡眠充足、1周至少1 d中高强度运动、不住校则是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602、0.628、0.637、0.706和0.723、0.696,P值均<0.05)。结论 泰安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普遍存在,抑郁症状与遭受校园欺凌、被家长打骂、尝试吸烟、饮酒、规律早餐、运动和睡眠等诸多行为特征和行为习惯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中学生抑郁症状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预防和干预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形式采集苏州市1 734名中学生相关健康问题信息。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中学生抑郁症状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调查的中学生抑郁症状304人,检出率为17.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894,95%CI:1.440~2.492)、尝试饮酒(OR=2.902,95%CI:2.188~3.849)、曾被家长打骂(OR=2.674,95%CI:2.026~3.530)和过去一周每天至少60 min及以上中高强度运动0次(OR=3.930,95%CI:2.287~6.753)是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结论 苏州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7.53%,应将中学生作为重点人群开展防控抑郁症状科普宣传和干预工作,建议根据不同性别、饮酒、运动频次和家庭亲子关系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中学生抑郁症状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大学生抑郁现状并探讨校园负性事件及家庭环境与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关联性,为大学生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武汉、南京、徐州地区的大学生,使用10项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SD-10)、自制校园负性事件和家庭环境问卷对183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大学生的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3.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一般人口学特征中,朋友数量越少(与朋友数量>10组相比,6~10:OR=2.205,95%CI:1.022~4.757;3~5:OR=3.305,95%CI:1.662~6.574;1~2:OR=4.115,95%CI:2.056~8.237;0:OR=14.719,95%CI:6.110~35.462)、睡眠质量越差(与睡眠质量很好组相比,较好:OR=2.518,95%CI:1.839~3.449;较差:OR=11.072,95%CI:7.636~16.054;很差:OR=23.046,95%CI:9.347~56.822)以及吸烟(OR=1.559,95%CI:1.036~2.347)是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在家庭环境方面,父母关系不融洽组相比于父母关系融洽组的抑郁发生风险更高(OR=1.976,95%CI:1.307~2.987);在校园负性事件方面,遭受冷暴力(OR=2.693,95%CI:1.864~3.889)、自伤(OR=2.203,95%CI:1.226~3.959)、挂科(OR=1.354,95%CI:1.004~1.824)组比无相应负性事件组的抑郁发生风险更高。结论 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且影响因素复杂,减少校园负性事件以及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是降低大学生抑郁症状的有利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武汉市中小学生人格特质、心理弹性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武汉市5所小学(5~6年级)、3所初中(7~9年级)以及2所高中(高一年级)共10所学校的10~17岁中小学生共6019人。其中男生3071,女生2948人;小学生2420人,初中生2912人,高中生687人。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和大五人格量表简版(the NEO-five factor inventory,NEO-FFI)进行自评式问卷调查,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因素。结果被调查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0.5%(635/6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级和家族抑郁史后,中小学生神经质水平越高(OR=4.53,95%CI 3.88~5.28)、开放性水平越高(OR=1.33,95%CI 1.18~1.50),抑郁症状发生风险可能越大;而外向性水平越高(OR=0.70,95%CI 0.62~0.79)、严谨性水平越高(OR=0.77,95%CI 0.67~0.90)、心理弹性水平越高(OR=0.77,95%CI 0.67~0.88),中小学生抑郁症状发生风险可能性越小。结论神经质和开放性水平与武汉市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成正相关;外向性和严谨性以及心理弹性水平与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成负相关,提示培养中小学生良好人格特质、提升心理弹性水平,有助于预防中小学生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辽宁省中学生网瘾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防控中学生网瘾发生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2019年9 - 10月份抽取辽宁省28个区县, 56所初中、42所普通高中、14所职业高中,并对25 57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 辽宁省中学生网瘾发生率为2.29%,其中男生为2.70%,女生为1.89%。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OR = 0.594,95%CI:0.499~0.707)、普通高中(OR = 0.753,95%CI:0.611~0.929)、体育锻炼(偶尔锻炼的OR = 0.520,95%CI:0.425~0.635;经常锻炼的OR = 0.564,95%CI: 0.455~0.700)、没受过严重伤害(OR = 0.754,95%CI:0.582~0.978)、在父母身边抚养(OR = 0.802,95%CI:0.676~0.950)为网瘾发生的保护性因素,而职业高中(OR = 2.993,95%CI: 2.435~3.680)、被家长打骂过(OR = 1.927,95%CI:1.590~2.336)、心理可能存在抑郁症状(OR = 3.544,95%CI:2.974~4.223)和有基础病史(OR = 1.732,95%CI:1.241~2.417)为网瘾发生的危险性因素。结论 针对辽宁省中学生的网瘾情况,应针对其影响因素,进一步加强有效的防控措施,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联合方式进行有效干预,进而避免网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现况;探讨中小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家庭环境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所学校6 252名中小学生,使用蓄意自伤量表和中国家庭评估测量工具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中小学生NSSI行为的家庭环境因素。结果 中小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检出率为30.74%,在中小学生中,家庭相互交流(小学生:OR = 1.041,95%CI:1.028~1.055;中学生:OR = 1.036,95%CI:1.011~1.060)、家庭冲突(小学生 :OR = 1.060,95%CI:1.044~1.077;中学生 :OR = 1.045,95%CI:1.013~1.079)和父母控制(小学生:OR = 1.033,95%CI:1.012~1.055;中学生 :OR = 1.057,95%CI:1.014~1.103)均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改善和提高家庭环境功能水平,有助于预防中小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对北京市主城区中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进行评估,为中学生的体质健康促进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整群抽取北京市海淀区、东城区3所中学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共1 670名,使用青少年身体活动问卷(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for Adolescents,PAQ-A)中文版进行身体活动评估.结果 青少年总体PAQ-A平均得分为(2.68±0.81)分,男生为(2.95±0.84)分,女生为(2.44±0.69)分,男生高于女生(I=6.41,P<0.01);中等到较大强度体力活动(MVPA)得分男生高于女生(t=7.53,P<0.01).平均每天视屏时间,男女均为100 min左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论男女生,总体PAQ-A,MVPA高中生均低于初中生,视屏时间高中生高于初中生(P值均<0.01).学段、性别、父亲受教育水平均会影响身体活动水平.其中高中阶段(OR=2.24,95%CI=1.752.88)、女生(OR=3.42,95%CI=2.734.28)是引起身体活动不足的危险因素,而父亲文化为初中以下(OR=2.02,95%CI=1.133.64)、高中(OR=1.99,95%CI=1.322.99)、中专/大专(OR=1.56,95%CI=1.122.16)也是引起子女身体活动不足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中生身体活动水平较低,视屏时间较长;男生身体活动水平高于女生;父亲受教育水平低者,子女的身体活动水平也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防治与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MHS-CA)、DSM-5一级跨界症状量表(DSM5-L1CCSM)、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儿童期创伤问卷(CTQ)对深圳市某学校914名初中生进行相关评估,进一步分析结果。结果 该校18.9%的初中学生两周内存在自杀企图,20.9%曾有过自杀经历。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志行为(OR=0.923,95%CI:0.868~0.981)、儿童期躯体虐待(OR=1.977,95%CI:1.076~3.630)、物质滥用(OR=4.148,95%CI:2.898~5.939)可能是初中生自杀企图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意志行为(OR=0.898,95%CI:0.844~0.955)、童年期躯体虐待(OR=2.409,95%CI:1.313~4.421)、物质滥用(OR=4.991,95%CI:3.475~7.170)也是初中生自杀经历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该校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发生率较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精神行为症状、童年创伤经历、生活事件等因素影响自杀相关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了解绍兴市初中生焦虑症状检出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使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对其抑郁症状进行评估。单因素分析运用卡方检验和Mann-Whitney U法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397份,问卷回收率为97.06%。3397名初中生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8.9%(641/3397)。城镇户籍[OR值(95%CI)=2.065(1.722~2.477)],高年级[OR值(95%CI)=2.073(1.662~2.585)],自评学习负担中等和重度[OR值(95%CI)分别为1.439(1.179~1.754)和1.597(1.348~1.892)],体力活动缺乏[OR值(95%CI)=2.141(1.664~2.755)]等是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性格外向[OR值(95%CI)=0.583(0.460~0.738)],对自己体型无所谓及满意[OR值(95%CI)分别为0.762(0.617~0.940)和0.605(0.475~0.770)]是焦虑症状的保护因素。结论 绍兴市初中生焦虑症状检出率呈较快增长趋势,不同群体的焦虑症状不同,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