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114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Glubran胶术前栓塞颅内高血运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2014年9例施行Glubran胶术前栓塞颅内高血运肿瘤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总结其方法的安全性和效果。结果 9例颅内高血运肿瘤,3例达到100%栓塞,4例达到90%栓塞,2例达到70%栓塞。9例患者栓塞术后均未见并发症出现,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 Glubran胶对颅内高血运肿瘤栓塞是安全及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解决患者头颅移动给神经介入手术带来的不便,研制一种头颅气囊固定枕.方法:采用透X线、弹性及强度好的海绵和与皮肤相容性好的透X线的布料制作与人体后颅及颈肩相适应的枕座,用抗拉力的密气尼龙布制成的充气球囊进行下颌固定.结果:使用该头颅固定枕进行手术与使用普通头枕固定治疗的手术比较,在成像次数、所受X线剂量、异常情况的发生上均较少,具有显著的优势.结论:该头颅气囊固定枕在神经介入手术中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辐射剂量,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动脉海绵窦瘘(CCF)最早由Baron在1835年报道,一般指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本身,或其在海绵窦段的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1].分为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和自发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SCCF).SCCF实际上乃是海绵窦区的硬脑膜动静脉瘘,病因较多.本文主要就SCCF的最新进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随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再通、出血等问题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的必要性。方法选择用GDC或EDC、MDS、Matrix微弹簧圈行血管内栓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2例,共114个动脉瘤,112个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2例多发性动脉瘤患者各有1个小动脉瘤未行栓塞。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6.5年,平均10.5个月。随访方法为DSA,将随访时的DSA资料与栓塞术后即刻DSA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初始治疗的动脉瘤闭塞率为100%的58个(51.79%),≥95%的37个(33.04%),〈95%的17个(15.17%)。栓塞治疗后弹簧圈稳定的动脉瘤87个(77.68%),残腔体积缩小6个(5.36%),再通19个(16.96%)。采用GDC或EDC栓塞的90个动脉瘤中,14个再通(15.56%)。闭塞100%、≥95%和〈95%的动脉瘤,再通率分别为4.08%、26.67%和36.36%,三者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对术后再通的动脉瘤,9个及时补充GDC栓塞后均未发生再出血,而继续观察的5个动脉瘤中,有1个不全闭塞者发生迟发性再出血。随访结果,经MDS栓塞治疗的18个动脉瘤中,5个再通。采用Matrix微弹簧圈或Neuroform支架+Matrix微弹簧圈治疗的4个动脉瘤,无论是近乎完全闭塞还是不完全闭塞,DSA均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再通与初始治疗的闭塞程度、栓塞材料等因素有关。对闭塞不完全的动脉瘤,应通过DSA进行随访,若明显再通,需及时补充栓塞。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构筑特征与出血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首次出血相关的血管构筑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77例颅内AVM患暂(281个颅内畸形团)的临床表现,其中出血组畸形团167个(59.4%),非出血组114个(40.6%),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脑血管造影的血管构筑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闪素分析模式对其进仃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统计分析表明,小畸形团(〈30mm)、幕下畸形、深部畸形、单支深静脉引流、单支静脉引流、引流静脉直径/供血动脉直径r≤2与出血表现具有卡相性;引流静脉扩张、狭窄及合并颅内动脉瘤与畸形出血无关。当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时,只有小畸形团(OR:3.72;95%CI:1.76~7.85)、幕下畸形(OR:6.54;95%CI:2.07~20.72)、r≤2(OR:2.55;95%CI:1.32~4.94)与出血表现相关(P〈0.01),当r≤1.5时,OR为7.08(95%CI:2.90~17.27,P〈0.001)。结论位于幕下、小畸形团、引流静脉直径/供血动脉直径r≤2是颅内AVM出血的高危因素,当r≤1.5时,颅内AVM出血的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6.
7.
经静脉途径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附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方法:对22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行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通过脑血管造影及临床随访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即刻造影示瘘口完全闭塞12例,瘘口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10例.9例患者术后第2日出现眼球水肿一过性加重,经脱水等治疗后症状缓解.随访3个月~2年,临床症状消失14例,症状明显缓解8例.结论: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对部分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治疗方法、栓塞技术要点及随访意义。方法 对119例TCCF病人共行128次栓塞。其中,股动脉入路112例,股静脉入路5例,经眼上静脉入路2例;以球囊栓塞瘘口101例,以微弹簧圈栓塞13例,球囊并用弹簧圈2例,干冻硬脑膜3例。术后3月~10年随访110例,其中行影像学复查29例。结果 111例1次栓塞成功,8例于第1次栓塞后球囊泄漏复发,经再次栓塞治愈,总治愈率100%。颈内动脉通畅率90.8%(108/119),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显示疗效可靠。结论 TCCF一般经股动脉入路用可脱性球囊栓塞瘘口,小瘘口TCCF选择微弹簧圈栓塞;若颈内动脉结扎或闭塞,可经静脉入路栓塞瘘口。一般情况下海绵窦瘘均表现为良性过程,应力争解剖治愈,不可轻易牺牲颈内动脉。正确选择栓塞途径及栓塞材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78例重症脑损伤的亚低温治疗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并发症产生原因及防制措施。方法:重症损伤78例,发病后24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于发病后1~3个月按GOS评定预后。结果:亚低温组病死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亚低温期除血小板数降低外,对机体循环,呼吸功能及电解质影响不大。结论:严密监测,细致护理和缓慢复温将有效防制并发症产生。  相似文献   
10.
梭形脑动脉瘤17例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梭形脑动脉瘤临床上较少见[1~4]。现结合文献,对我院1994年6月至1999年12月收治的17例梭形脑动脉瘤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7例,男15例,女2例,年龄18~65岁,平均545岁。病史4周至5年,平均1年半。主要表现为慢性头痛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7例,癫痫1例,眼球内收受限1例,共济失调1例。其中1例可能与外伤有关,3例合并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12 影像学资料:本组10例曾行头颅CT检查,提示病灶呈不规则或条索状混杂密度影,无明显占位效应,可明显强化。其中4例见血管壁钙化,呈圆环状或条索状改变。8例行MR检查,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