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体外建立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检测胰岛素抵抗状态下微小RNA-7-5p(miR-7-5p)及其预测靶基因Itch的差异表达,初步探讨miR-7-5p对Itch基因的靶向作用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适宜浓度的软脂酸诱导Hep G2细胞,建立体外胰岛素抵抗模型;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miR-7-5p可能作用的靶基因及其富集的相关信号通路;运用RT-q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miR-7-5p和Itch的表达变化。结果:0.25 mmol/L的软脂酸作用于Hep G2细胞24 h可诱导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RT-q PCR检测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胰岛素抵抗组的miR-7-5p表达下调(P0.0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miR-7-5p有相当数量的靶基因富集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其中E3泛素连接酶Itch基因是与胰岛素抵抗最为相关的靶基因;Western blot结果揭示,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Hep G2细胞中Itch蛋白表达上调(P0.01)。结论:miR-7-5p可能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机制可能通过靶向调控Itch基因的表达,进而直接或间接影响胰岛素信号通路的正常转导。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重要激素,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胰岛素信号通路维持血糖平衡。低度炎症是胰岛素抵抗发生的重要环节,促炎细胞因子可直接通过胰岛素受体底物丝氨酸磷酸化损伤胰岛素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2(TLR2)是一种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能够通过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启动机体的免疫防御反应,同时引发炎症,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健康的肠道菌群对维持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肠道菌群失调时,肠道菌群及其产生的代谢物活化TLR2启动炎症应答,从而驱动肥胖和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和发展;同时,肥胖和T2DM产生的DAMPs可进一步活化TLR2信号,加速疾病进程。靶向肠道菌群或炎症信号可能是治疗肥胖和T2DM胰岛素抵抗的有效途径。本文将综述TLR2和肠道菌群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机制及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脂肪酸结合蛋白与高脂血症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酸结合蛋白是一组运输长链脂肪酸的低分子量胞浆蛋白超家族,分子量约为14-15kD,各成员均具有组织特异性。近年来,有关脂肪酸结合蛋白与脂类代谢关系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我们拟从其功能、基因表达调控及与脂类代谢疾病的关系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野生型p53(wtp53)基因及其相关调控基因转录、翻译水平的变化与肠道干细胞分化的关系。方法: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细胞分化标志肝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mRNA水平为动态参照,分别检测大鼠胚胎期E14d,E19d和幼鼠其E19d至成年大鼠,RT-PCR能够检测到小肠细胞内L-Fabp的mRNA,其中P2d,L-Fabp的mRNA含量最高,证实这两个期间为肠道干细胞高分化阶段。从胚胎到成年大鼠,小肠细胞p21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为阴性,p53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然而从E14d-P2d,小肠上皮细胞p53蛋白信号呈逐渐增强趋势。P7d以后至成年期,p53蛋白信号为阴性。结论:在肠道干细胞迅速分化期,p53蛋白高表达可能是因为其半衰期延长,最终导致蛋白量累积的结果,而与转录水平无关,提示蛋白的稳定性对于p53调节肠道干细胞分化期基因的稳定性十分重要,另外,p53蛋白调节肠道干细胞的分化机制与p21途径无关。  相似文献   
5.
报道1例白癜风伴矮小、耳聋、视力下降。患者,男,6岁,出生时即出现黄疸,1岁时发现发育延迟,4岁时出现听力减退,5岁时诊断为矮小,同年发生右上臂白斑。全外显子测序发现PTPRQ基因突变。皮肤科检查:右上臂屈侧多片色素减退斑。诊断:白癜风合并矮小、耳聋、视力下降。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78岁。右侧头皮部结节水疱伴疼痛3个月,外院误诊为带状疱疹,给予抗炎,抗病毒,止痛等对症治疗无明显效果。我院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血管肉瘤。患者拒绝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源性肝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L-fabp)在转录水平的表达与小肠干细胞增生分化的时空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技术,分别检测胚胎期E14d,E17d,E19d和幼鼠期P1d,P2d,P7d,P28d大鼠小肠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L-fabpmRN水平及其定位分布。结果胎鼠E19d,小肠细胞内L-fabp基因开始转录mRNA为(2.8±0.23)%。到幼鼠期P2dL-fabpmRNA水平达到最高峰为(6.31±0.24)%,与E19d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01,t=8.411)。幼鼠P1d、P7d、P14d、P28d期,L-fabpmRNA水平有所减少,分别为(4.2±0.25)%,(3.89±0.23)%,(3.3±0.26)%,(3.36±0.23)%。与E19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2.754,2.671,2.167,2.243);L-fabpmRNA原位杂交定位分析显示,E19d少量阳性细胞开始出现于绒毛顶部,阳性率约为1%。从P1d~P28d,L-fabpmRNA阳性细胞表达率不断升高,阳性率分别为12%,45%,65%,89%,并且分布范围从绒毛顶部向下逐渐扩大,而小肠隐窝底部细胞始终为阴性。与此相反,从P14d到P28d,PC-NA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到P28d,阳性细胞只局限于隐窝内细胞。结论肠道干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内源性L-fabp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可能与L-fabp参与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磷脂膜构建及脂肪酸吸收  相似文献   
8.
背景:有研究表明,在不同人群中,突变型54T FABP2与血脂障碍以及代谢综合征的其他特征相关。 目的: 调查中老年人群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分析突变型54T FABP2基因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设计:病例-对照分析。 单位: 河北北方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和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检验科。 对象:选择2003-10/2005-04在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中老年人469名,男217名,平均年龄(56±10)岁;女252名,平均年龄(55±13)岁。除外肝、肾功能异常者,相互间无血缘关系;患者均对本实验均知情同意。实验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方法:①空腹12 h后,采用全自动生化仪(Olympus AU 6400)测定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Ⅰ、载脂蛋白B水平。②采集空腹静脉血1mL,枸橼酸钠抗凝,分离白细胞,蛋白酶K消化,酚/氯仿抽提基因组DNA。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各组基因型分布频率。 主要观察指标:①血脂水平。②FABP2 54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 结果:①频率分布:男性54A/T FABP2基因型频率分布为A/A0.48,A/T 0.42,T/T0.10;女性为A/A0.44,A/T0.46,T/T 0.10。男性和女性突变型54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1,0.33。男女间频率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血脂:男性,54T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高于54A等位基因携带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女性,54T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54A等位基因携带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在中老年人群中,FABP2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与性别无关;54T FABP2基因携带者有高血脂特征。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已成为严重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预计至204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超过6亿人[1]。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表型,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率下降,机体代偿性地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是一种蛋白类激素,促进糖原、脂质和蛋白质合成等多种生物代谢过程,其作用的发挥依赖于胰岛素信号正常转导;胰岛素重要靶器官如肝脏、脂肪、肌肉、胰腺和脑中胰岛素信号通路阻断将导致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高脂喂养与基础饮食喂养条件下,野生型(wild type, WT)小鼠与Toll样受体2(Toll like receptor 2,TLR2)基因敲除(TLR2-/-)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方法 出生10周龄雄性TLR2-/-小鼠和WT小鼠各两组分别进行高脂饲料与基础饲料喂养,每组3只小鼠,喂养9周后,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glucose tolerance test, GTT)和胰岛素抵抗实验(insulin resistance test, ITT)实验;收集小鼠粪便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处死后,ELISA测定血清中细胞因子IL - 6、TNF - α和IL - 10的含量。结果 与基础饮食组的WT小鼠和高脂饮食组的TLR2-/-小鼠相比,高脂饮食组的WT小鼠GTT(t = 3.210,P = 0.033;t = 3.689,P = 0.021)、ITT(t = 3.332,P = 0.029;t = 4.125,P = 0.015)曲线下面积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基础饮食组的WT小鼠、基础饮食组的TLR2-/-小鼠和高脂饮食组的TLR2-/-小鼠相比,高脂饮食组的WT小鼠血清炎性因子IL - 6和TNF - α含量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L - 6:t = 9.646,P = 0.001;t = 16.02,P<0.001;t = 7.677,P = 0.002;TNF - α:t = 7.731,P = 0.002;t = 10.73,P<0.001;t = 5.802,P = 0.004);抗炎因子IL - 10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4.219,P = 0.014;t = 27.6,P<0.001;t = 10.2,P = 0.001);与基础饮食组的WT小鼠相比,高脂饮食组的WT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发生变化,拟杆菌门减少(Z = - 1.528,P = 0.127),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升高(Z = - 0.218,P = 0.827),变形菌门占比升高(Z = - 0.655,P = 0.513),普雷沃菌属降低(Z = - 0.218,P = 0.827),颤螺旋菌属和拟杆菌属升高(Z = - 1.528,P = 0.127;Z = - 1.964,P = 0.050);与基础饮食组的TLR2-/-小鼠相比,高脂饮食组的TLR2-/-小鼠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没有明显改变,变形菌门占比升高(Z = - 1.964,P = 0.050),普雷沃菌属降低(Z = - 0.655,P = 0.513),颤螺旋菌属和拟杆菌属升高(Z = - 1.993,P = 0.046;Z = - 1.528,P = 0.127)。结论 高脂饮食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并改变小鼠的葡萄糖调节能力,TLR2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炎症反应以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但可能并不通过肠道菌群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