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HBVS区直接测序法对我院164例江苏、安徽籍患者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64例患者中C型97例,B型63例,BC混合型4例。HBeAg阳性116例,B型38/63例(60.31%),C型76/97例(78.35%),HBV DNA≥105124例,B型43/63例(68.25%),C型81/97例(8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家庭的13例HBV感染者进行HBV分型检测,子女的HBV基因型与母亲相同。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苦参素治疗,以B型效果明显。结论江苏、安徽地区的HBV基因分型以C型为主,其次为B、BC混合型,未见A、D、E、F、G、H基因型。C基因型HBeAg阳性多,HBV DNA定量值高。子女的HBV基因型与其母亲相同。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及其特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TaqmanMGB探针技术对70例HCC患者和57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HCC患者中C基因型占74.29%,B型占24.29%%,BC型占5.71%,未发现A、D、E、F、G基因型。HCC患者中C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CHB患者(P〈0.05),B型所占比例明显低于CHB患者(P〈0.05)。B基因型HCC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清e抗原阳性率、e抗体阳性率、e系统阴性(HBeAg-、HBeAb-)率及HBVDNA水平与C基因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C型为南京地区HCC的主要基因型。HCC患者的年龄、性别、e抗原表达状态以及HBVDNA复制水平与基因型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α-干扰素(IFN-α)联合和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血清HBVM和肝功能的变化.方法对临床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eAg、HBVDNA同时阳性,ALT异常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拉米夫定100~150mg/d,疗程48周,IFN-α300万U,肌肉注射,每周3次,疗程24周;单用拉米夫定组(对照组),拉米夫定用量、疗程同联合治疗组.动态观察血清HBV复制指标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用药第24周内两组病例血清HBVDNA均阴转;HBeAg阴转率联合治疗组60%(12/20),对照组15%(3/20);HBeAb阳转率分别为50%(10/20)、10%(2/20);联合治疗组1例HBsAg同时阴转,两组HBeAb阳转率比较有显著差异(χ2=5.83,P<0.05).治疗第8周血清ALT复常率两组分别为75%(16/20)和45%(9/20).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拉米夫定+IFN-α联合抗病毒治疗可能是今后临床治疗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α-干扰素(IFN-α)联合和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血清HBVM和肝功能的变化.方法对临床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eAg、HBV DNA同时阳性,ALT异常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拉米夫定100~150mg/d,疗程48周,IFN-α 300万U,肌肉注射,每周3次,疗程24周;单用拉米夫定组(对照组),拉米夫定用量、疗程同联合治疗组.动态观察血清HBV复制指标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用药第24周内两组病例血清HBV DNA均阴转;HBeAg阴转率联合治疗组60%(12/20),对照组15%(3/20);HBeAb阳转率分别为50%(10/20)、10%(2/20);联合治疗组1例HBsAg同时阴转,两组HBeAb阳转率比较有显著差异(χ2=5.83,P<0.05).治疗第8周血清ALT复常率两组分别为75%(16/20)和45%(9/20).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拉米夫定+IFN-α联合抗病毒治疗可能是今后临床治疗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未定型病毒型性肝炎(VH)的临床的病理特征,方法:选择159例血清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HAV-HEV),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庚型肝炎病毒(HGV),经血传播病毒(TTV)均阴性且临床和病理均确诊的未定型HV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临床生化检测结果和肝组织的炎症活动与纤维化各度,并比较临床和病理认断,结果:159例未定型VH中临床床诊断为急性肝炎24例,慢性肝炎127例,慢重肝1例,肝硬化3例和淤胆型肝炎1例,另3例肝功能正常,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为TBil和ALT的升高,159例未定型VH中病理诊断为肝细胞浊肿13例,急性肝炎(轻型)17例,慢性肝炎124例,肝硬化5例,慢性肝炎中主要是慢性肝炎(轻度),纤维化程度普遍较轻,78.4%(87/111)为<S1,159例未定型VH临床,病理诊断总符合率是79.9%(127/159),结论,未定型VH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形式,以慢性肝炎为主,但病变较轻,且以炎症活动为主,未定型VH的肝组织学表现普遍程度较轻,主要表现为小叶内和汇管区的炎症,临床和病理分析结果都提示有新型肝炎病毒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9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HBV标志与HBV复制及HBVDNA的关系。选择单一HBV感染者 867例及HBV标志阴性者 4 3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BVDNA ,并比较HBV标志不同模式与HBVDNA定量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HBVDNA定量阳性者只出现于以下 3种HBV标志模式中 :HBsAg、HBeAg及抗 HBc阳性 ,HBsAg、抗 HBe阳性及抗 HBc阳性和HBsAg及抗 HBc阳性 ,3种HBV标志模式中HBVDNA阳性率分别是 98.8% ( 32 3/ 32 7) ,16.2 % ( 57/ 351)和 39% ( 4 1/10 5) ,且这 3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5种血清酶在空腹与餐后的变化。方法选择正常体检人员523例及肝病患者149例,分别在空腹与餐后2小时抽取静脉血,检测ALT、AST、ALP、LDH和γ-GT等5种血清酶的含量。结果在健康人群及肝病患者中,空腹与餐后ALT、AST、ALP、LDH和γ-GT等5种血清酶的检测结果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进食早餐对5种常见的血清酶学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江苏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前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Bvirus,HBV)基因型分型的方法有 :全基因或S基因序列测定、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特异性线型探针法等。迄今为止 ,已发现A到H 8种HBV基因型。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表明 ,HBV基因型存在区域性分布特征 ,并与临床疾病谱、疾病的进展以及抗HBV治疗反应不同等方面可能相关[1] 。本研究采用HBVS区直接测序法对江苏地区 12 8例不同类型HBV感染者进行基因分型 ,并分析基因型与临床疾病谱之间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2 8例HBV感染者来自…  相似文献   
9.
拉米夫定治疗后发生YMDD变异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服用拉米夫定后发生YMDD变异的相关因素.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定量法测定CHB患者治疗前的HBV DNA,用PCR荧光定量法联合溶解曲线法和杂交探针检测YMDD变异,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1例CHB患者基因型检测结果为B型27例占44.2%,C型34例占55.7%,其中22例变异者中B型为9例,占40.9%(9/22),C型13例占59.1%(13/22).30例未变异者中B型为14例占46.7%(14/30),C型为16例占53.3%(16/30).YMDD变异与基因型无明显相关性(χ^2=0.17,P>0.05).发生YMDD变异的22例患者在12个月和18个月发生变异的HBV DNA水平明显高于未变异组(t=2.33,P<0.05和t=4.19,P<0.01),发生YMDD变异组与未变异组之间在治疗前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eAg状态、患者的病程、年龄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HBV YMDD变异与基因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高滴度的HBV DNA(>10^8拷贝/毫升)是发生YMDD变异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对与拉米夫定治疗相关变异的研究中发现,拉米夫定治疗前患者血清HBeAg的状态可以预测YMDD变异的发生,即治疗前血清HBeAg阳性者较血清HBeAg阴性者容易发生YMDD变异,但对于治疗过程中血清HBeAg动态变化与YMDD变异发生的相关性研究鲜有报道。本文通过对48例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发生YMDD变异以及39例治疗已达3年尚未发生YMDD变异患者的血清HBeAg动态变化的回顾与分析,探讨其与YMDD变异发生的可能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