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外科病房铜绿假单胞菌流行株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从本院神经外科病人临床标本中分离得1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同源性;结合病史,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情况。方法:用Etest检测8种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通过WHONET5软件分析实验数据;抽提菌株DNA;采用以ERIC2为引物,随机引物扩增DNA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RAPD)对菌株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结果:12株铜绿假单胞菌均呈现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RAPD分析显示,除11号标本外,其余菌株均有相同的条带数且在相同的位置上。结论:本院神经外科病人标本中分离的1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右11株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2.
自抗生素诞生以来,人们在同微生物的斗争中取得节节胜利,而与此同时,严峻的现实也不断摆在广大医生与微生物研究者面前:微生物对环境有超强适应能力,加之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得院内感染的爆发流行日趋增多。如何对微生物感染进行流行病学监控已成为研究者们的工作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院内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特征及其对不同类型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特征;分析插入序列IS256与院内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7年4月外科病区中引起院内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75株,利用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对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和阿米卡星)药敏特征;构建IS256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扩增技术检测75株细菌中IS256分布状况.结果:75株院内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存在较高耐药率,分别为庆大霉素:82.7%,链霉素:90.7%,阿米卡星:78.7%;插入序列IS256的检出率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不同药敏组中有显著差异(P<0.01),在耐药菌中检出率为88.7%,而在敏感菌和中介菌株中检出率为8.3%和0%,IS256的检出率在链霉素和阿米卡星耐药菌株中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多重耐药特征,且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插入序列IS256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对不同类型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特征,分析插入序列(IS)256与表皮葡萄球菌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2月至2007年7月外科病区中引起医院感染的表皮葡萄球菌48株,利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对4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庆大霉素、奈替米星、链霉素和阿米卡星)药敏特征;构建IS256特异性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48株细菌中IS256分布状况。结果48株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对4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药敏特征分别为: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69%,敏感率为31%;对奈替米星的耐药率为8%,敏感率为79%,中介率为13%;对链霉素的耐药率为42%,敏感率为35%,中介率为23%;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15%,敏感率为75%,中介率为10%。全部临床分离株中,有25株细菌检出IS256。在庆大霉素耐药菌株中,IS256检出率高达70%,与敏感菌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其他3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中,IS256的检出与耐药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表皮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IS256与表皮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PA)耐药机制及同源性分型情况。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PA,用K-B法检测28株耐亚胺培南PA对12种抗菌药的敏感性,用肠杆菌科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ERIC)进行同源性分析,并用PCR法检测外膜孔蛋白OprD2和金属β内酰胺酶(IMP、VIM)基因。结果28株耐亚胺培南PA对其他12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在14.8%~42.3%。经ERIC-PCR分析后共有11个基因型。其中A型为11株:A1型9株,A2型2株;B型为5株:B1型2株,B2型2株,B3型1株;C型3株;D型2株;E~K型各1株。PCR检测到OprD2基因仅4株,其缺失率为85.7%,28株PA中检测到1株VIM基因,经测序证实为VIM-2型。结论本院耐亚胺培南PA的主要耐药机制为外膜孔蛋白缺失。在外科和高干病房中出现多种基因型的耐亚胺培南PA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膜蛋白在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中的作用.方法 从同一住院病人体内分别收集碳青霉烯类敏感和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各1株.经多序列位点测序分型(MIST)和细菌基因组外回文结构重复序列分型(REP-PCR)分析后,等电聚焦电泳检测其已知碳青霉烯类水解酶的表达,在此进行膜蛋白二维电泳和质谱鉴定分析,并最后应用PABN(Phe-Arg-β-naphthylamide)外排泵抑制剂检测其外排泵相关膜蛋白表达.结果 MIST和REP-PCR结果表明耐药株来源与敏感菌株属于同一型别;等电聚焦电泳在P17.6和P19.0处两株菌中检测到β-内酰胺酶,没有检测到任何已知的碳青霉烯类水解酶;耐约株和敏感株的差异膜蛋白组学鉴定出相对分子质量(M_r)为34×10~3外排泵膜蛋白和0prD与CarO膜孔蛋白,且后续的外排泵抑制剂试验表明,在PAβN存在的情况下,耐药株的亚胺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C)由大于32 μg/ml下降到8 μg,/ml.结论 本研究发现外排泵膜蛋白的过度表达伴随OprD和CarO膜孔蛋白的下调是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质粒ampC基因,并检测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了解大肠埃希菌在院内的流行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在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中筛选出头孢西丁耐药菌株30株,通过热裂解法进行DNA抽提,对6组ampC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区分PCR产物,进一步DNA测序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5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与195株只产ESBLs的相似,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强(P<0.01),符合ESBLs特点;同时符合ampC酶的特点,对头孢西丁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耐药(P<0.01),对四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敏感.30株试验菌中有5株为阳性,基因型分别为CIT型2株,DHA型2株,EBC型1株.结论 大肠埃希菌可同时产ESBLs和Ampc酶菌株,由于其为质粒介导,具高传播性,易爆发院内感染,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头孢西丁纸片法、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色筛选平板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RSA,评估MRSA产色筛选平板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收集仁济医院2008年8月至9月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68株,分别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MRSA产色筛选平板法和PCR检测MRSA,以PCR检测femA基因和mecA基因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SA产色筛选平板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除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外,对其他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明显高于MRSA。6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头孢西丁纸片法筛选出50株MRSA,产色平板法筛选出51株MRSA,PCR检测到51株mecA基因阳性,MRSA产色筛选平板结果和mecA基因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MRSA产色筛选平板可用于临床快速检测MRSA。  相似文献   
9.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膜蛋白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膜蛋白机制并了解其流行型别。方法收集仁济医院、瑞金医院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共85株,其中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菌49株,敏感菌36株。用细菌基因组回文结构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PCR)分析其流行型别,PCR扩增检测碳青霉烯类水解酶及金属酶,对阳性扩增菌株进行DNA测序分析,同时用超声波和超速离心法提取细菌的膜孔蛋白并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分析。结果49株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中,REP-PCR分析结果以A型为主,与敏感菌株存在很大差异;耐药菌株中oxa-51均为阳性,45株为oxa-23阳性;36株敏感菌株中检测到1株oxa-58阳性,29株为oxa-51阳性;金属酶(VIM和IMP-1/4型)均阴性;膜蛋白分析显示,在36株耐药株中38 000附近条带缺失,而在30株敏感株中有17株在相应位置处表达该条带。结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主要以A型流行,产oxa-23水解酶和38 000附近膜孔蛋白条带缺失可能是其主要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质粒ampC基因,并检测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了解大肠埃希菌在院内的流行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在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中筛选出头孢西丁耐药菌株30株,通过热裂解法进行DNA抽提,对6组ampC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区分PCR产物,进一步DNA测序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5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与195株只产ESBLs的相似,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强(P<0.01),符合ESBLs特点;同时符合ampC酶的特点,对头孢西丁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耐药(P<0.01),对四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敏感.30株试验菌中有5株为阳性,基因型分别为CIT型2株,DHA型2株,EBC型1株.结论 大肠埃希菌可同时产ESBLs和Ampc酶菌株,由于其为质粒介导,具高传播性,易爆发院内感染,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