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观察孤独症大鼠突触相关蛋白突触素(SYN)、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桥尾蛋白(gephyrin)在前额叶皮质的表达变化,探讨突触相关蛋白在孤独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孕12.5 d(E12.5)一次性腹腔注射丙戊酸钠(600 mg/kg)的孕鼠所产下的子代鼠作为模型组,同样方法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的孕鼠所产下子代鼠作为正常组。通过斜板实验、睁眼实验、三箱实验验证模型是否成功;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比生后42天两组大鼠突触相关蛋白SYN、PSD-95、gephyrin在前额叶皮质的表达变化。结果 1)成功建立孤独症动物模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生长发育迟缓;社会交往能力异常、对新鲜事物偏好障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孤独症大鼠突触相关蛋白SYN、PSD-95表达显著增多(P<0.05),gephyrin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 孤独症大鼠前额叶皮质突触蛋白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对贵州省2020—2021年度流感流行强度和特征的影响。方法 通过国家流感哨点监测系统,提取贵州省2017—2021年流感监测哨点数据,在不同维度上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前后的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的变化。结果 2017—2021年度的门急诊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分别7.03%、6.61%、7.54%及7.57%,其中2020—2021年度ILI%高于2017—2019两个年度(χ2 = 1 640.426,P<0.000 1),而与2019—2020年度IL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时间分布上,2018—2020年ILI%分布趋势相似,呈现一个冬春季流行峰,而2017—2018年度及2020—2021年度ILI%变化较为平稳,无明显峰值。地区分布上,2020—2021年度贵阳市ILI%较往年略有下降,而黔东南州及遵义市ILI%上升明显;2017—2020年度贵州省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9.19%、11.72%及14.22%,显著高于2020—2021年度的1.84%(χ2 = 2 028.887,P<0.000 1)。时间分布上,2017—2020年度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呈现一个明显的冬春季高峰,从2020年第6周流感检测阳性率开始下降,2020—2021年度夏秋季一直保持接近“0”水平,仅在流行季节出现冬春季小峰。地区分布上,2020—2021年度流感病原检测阳性率较2017—2020年度均有显著下降,该年度流感病原阳性样本主要集中在黔东南州及黔南州两个地区,占总阳性样本80%。结论 2020年1月贵州省实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后,哨点医院的流感检测阳性率明显下降,新冠防控措施对流感的流行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基于电针原理的揿针(简称电揿针)疗法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在中山市中医院心胸外科住院的120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编号,按随机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胸外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术后由专业护士行电揿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贵州省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结果和发病空间分布情况。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5—2020年贵州省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采用GeoDa 1.16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2015—2020年贵州省流感年发病率在9.49~34.74/10万,年平均发病率15.54/10万,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贵阳市年平均发病率最高(26.45/10万),发病人群以15岁以下散居儿童居多。暴发疫情的流感病毒类型主要为B型流感病毒。共报告流感样病例734 449例,流感样病例年平均就诊比例7.28%,流感样病例核酸检测样本阳性率12.97%,检出的流感病毒型别有季节性H3N2、甲型H1N1、BV型、BY型和其他型,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型别流感毒株交替流行,其中2015—2017年以季节性H3N2为主,2018年以甲型H1N1为主,2019年B型、季节性H3N2和甲型H1N1共同流行,2020年以BV型为主。2015—2020年贵州省各市/州流感的发病呈随机分布,2015年黔东南州流感发病为低-低聚集。结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硫辛酸(LA)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内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小胶质细胞离子钙接头蛋白(Iba-l)、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的影响。方法:1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颅内注射生理盐水)30只、模型组(颅内注射6-OHDA)100只。30只对照组大鼠术后4周再随机取20只作为假手术组;100只模型组大鼠4周后随机取80只成功模型再随机分为PD模型组和硫辛酸干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只。模型组采用立体定位仪定向注射6-OHDA。对照组定向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硫辛酸低、中、高剂量组于PD模型大鼠成功术后4周分别每日腹腔注射15、30、60 mg/kg,连续注射14 d。干预结束后取各组大鼠右侧中脑黑质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FAP和Iba-l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黑质内TH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PD模型组及硫辛酸干预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黑质内GFAP及Iba-1的表达均明显有所增加(P<0.05),但TH阳性细胞数则明显有所减少(P<0.01);(2)与PD模型组比较,硫辛酸干预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黑质内GFAP及Iba-1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而TH阳性细胞数则明显增加(P<0.05);(3)与硫辛酸干预低剂量组比较,硫辛酸干预中、高剂量组大鼠黑质内GFAP及Iba-1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而TH阳性细胞数则明显有所增加(P<0.01);(4)硫辛酸干预中、高剂量组间大鼠黑质内GFAP及Iba-1的表达虽无显著差异(P>0.05),但TH阳性细胞数则明显有所增加(P<0.05)。结论:硫辛酸通过抑制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内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过度表达,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该结果可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贵州省2015~2019年戊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戊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戊肝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中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戊肝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9年贵州省报告的戊肝病例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贵州省共报告戊肝病例3 087例,年发病率1.75/10万,发...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联合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模式在心胸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1日~5月31日在心胸外科住院的7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按照住院流程常规处理;选择2019年8月1日~11月30日在心胸外科住院的75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及SBAR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患者护理1周后负性情绪[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呼吸道梗阻、再次转回ICU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HADS评分中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联合SBAR沟通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心胸外科患者住院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术后康复的影响及对肺部感染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6例食管癌患者作为观察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食管癌术,根据术后护理方法分为西医护理的对照组(n=48),以及在西医护理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干预的观察组(n=48),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状况和肺部感染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干预后各项QOL评分近年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各项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为18.75%,高于观察组的4.1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食管癌术后康复,抑制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20年贵州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贵州省报告的COVID-19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的三间分布、感染来源及疫情特征等进行分析。  结果  2020年1月22日至12月31日,全省累计报告COVID-19病例173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1.16%。 其中确诊病例147例(84.97%),无症状感染者26例(15.03%);重症病例31例(21.09%);本地病例84例(48.55%)、境内输入病例87例(50.29%)、境外输入病例2例(1.16%)。 疫情曲线呈双峰型,两个高峰间隔7 d,第1个发病高峰以境内输入病例为主,第2个发病高峰以本地病例为主。 全省9个(100%)市/州44个(50%)县(区)均有病例报告,主要分布在贵阳市、毕节市及遵义市(占全省总病例的70.70%)。 男、女性别比为1.06∶1;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年龄中位数为37岁。 82例(47.40%)病例是通过密切接触者主动筛查发现,55例(31.79%)是通过主动就诊发现,36例(20.81%)是通过对湖北省武汉市来黔等重点人员主动筛查发现。 暴露因素以密切接触者(42.77%)和武汉市旅居史人员(38.73%)为主。 29起聚集性疫情均为家庭聚集病例。  结论  贵州省COVID-19病例以境内输入及密切接触感染为主。 对疫情重点地区人员及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员的早期排查、集中隔离管理及对发热病例的监测是早发现和防止疫情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