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抗生素耐药性治理的政策演变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系统梳理了我国在不同时期实施的抗生素耐药性治理,分析政策的演变历程和原因,旨在为下一步政策制定提供启示。方法: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相关部委的官方网站上,系统检索有关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政策文件,提取关键信息并梳理政策内容与时间节点,归纳和总结中国为应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和行动。结果:中国抗生素耐药性治理的政策演变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以药品管控为主要治理策略的第一阶段,以临床监测为主要治理手段的第二阶段,多领域参与的全面治理策略的第三阶段。结论:为进一步解决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中国应加强社区感染控制和抗生素合理使用,加强对农业和环境领域的耐药性治理,建立基于"One Health"框架下的跨部门、跨学科合作平台,并加大抗生素替代药品的研发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归纳总结抗生素耐药性全球治理的发展历程和每个阶段的特点,并为中国参与抗生素耐药性的全球治理提供启示。方法:采用范围综述的方法在ISI Web of Science、Pubmed、Medline等外文期刊数据库中搜索并筛选有关抗生素耐药性全球治理的相关文献,同时收集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等发布的相关资料。结果:抗生素耐药性全球治理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以临床监测为主要策略、由发达国家主导的萌芽阶段;从卫生领域到卫生、农业、环境等多领域共同治理的快速发展阶段;多国家参与并且多领域共同治理的全面覆盖阶段。结论:全世界对于抗生素耐药性全球治理的关注度日益提升,我国应借鉴世界各国采取的有效行动,鼓励多领域协同治理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全球治理,并逐步提高社会公众对抗生素耐药性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对公立医院至关重要。本研究系统检索和梳理了2009-2018年国家层面颁布的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相关政策,对颁布时间、颁布部门和政策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不同时间政策关注重点有所变化,多部门联合发文成为趋势。但是部分政策推进仍然缺乏系统性,部分措施缺乏国家层面的专项政策文件,部分内容缺乏实施细则。需要继续加强多部门合作,不断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及相关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北京市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为关心关爱医务人员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于2020年10—11月,在线调查北京市22家市属医院疫情期间外派支援和坚守本院一线、二线医务人员,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患者健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估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描述与比较北京市不同类别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现况,并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共调查医务人员4 931人,其中1 603人(32.51%)发生焦虑情绪,1 729人(35.06%)发生抑郁情绪,933人(18.92%)发生失眠。在二线医务人员、坚守本院一线医务人员、外派支援医务人员中,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失眠状况的发生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疫情期间工作类型、年龄是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疫情期间工作类型、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失眠的影响因素。结论 不同岗位医务人员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长期坚守本院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最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精神科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DRG) 优化分组方案,为提升DRG工具在精神科医保付费的针对性、 有效性提供支持。方法:依托京津冀精神卫生大数据平台,选取从2018—2019年北京安定医院符合DRG入组条件的住院患者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基于决策树模型构建优化分组方案,使用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进行MDCT-DRG (DRG主要诊断大类精神科类别下的DRG组) 组内、组间差异性比较,用总体方差减少系数 (RIV) 评估分组效能。结果:优化后精神科DRG组内一致性和组间异质性均有提高,分组效能较好。结论:精神科DRG分组方案可以采用决策树模型进行优化。在国家医保制度改革中,还应进一步研究精神科患者住院及对医疗资源消耗的特点和规律,制定适用于精神科的医保支付方式,更加有效发挥DRG在医保费用监测和绩效评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编制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医务人员疫情相关的工作应激源量表,并检验效度和信度。方法:对3477名在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一线工作岗位的医务人员进行量表初测。采用一个分半样本(n=1763)进行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另一分半样本(n=1714)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压力知觉量表和工作倦怠量表检验效标效度,并采用另一样本(n=113)进行间隔1个月的2次测量检验重测信度。结果:最终量表包括14个条目,分为3个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为59.06%。3个因子为医务人员疫情相关的主要工作压力来源,分别命名为防控压力、工作强度和感染焦虑;3因子结构模型拟合良好(χ2/df=12.04,RMSEA=0.074,CFI=0.93,TLI=0.91),且在不同岗位和暴露风险人群中具有测量等价性。疫情相关应激源量表总分与感知压力、职业倦怠呈正相关(ICC分别为0.50,0.53,Ps<0.001)。总量表及3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4~0.89,重测信度(ICC)为0.54~0.73。结论:自编量表的效度和信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能够有效测量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