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目的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降低患者介入手术后感染率,提高介入手术室医疗及护理管理质量.方法 由专人负责每月定期对介入科手术区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空气及使用的消毒液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 2006-2010年共检测标本240份,其中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及使用的消毒液合格率均为100.0%,空气合格率98.3%,总合格率为99.6%.结论 介入科手术治疗室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对介入手术室工作环境定期进行监测,按标准要求落实各项工作责任,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恶性梗阻性黄疽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胆道狭窄或闭塞,就诊时往往已失去手术机会,且患者相对生存时间短.近年来,介入治疗因其安全、创伤小、成功率高,已作为一种很好的姑息治疗方法[1].虽然目前超声引导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作为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手段已被公认[2],但不论是超声引导还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引导均有其各自的优缺点.本研究对我院的5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应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PTCD治疗,并比较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加热碘油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依据栓塞术中所使用碘油是否加热分为常温组(80例)和加热组(76例);均行3次以上经肝动脉灌注碘油栓塞术.碘油用量5~20ml.结果 两组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常温组生存时间≥6个月63例(78.75%),生存时间≥12个月54例(67.50%),生存时间≥18个月38例(47.50%),生存时间≥24个月26例(32 50%);加热组分别为69例(90.79%)、63例(82.89%)、51例(67.11%)、36例(47.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脾双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28例,均有乙肝病史15~20年,有肝硬化,脾大;其中17例为巨块型肝癌,11例为结节型;肝癌临床分期22例为Ⅱ期,6例为Ⅲ期;肝功能分级A级19例,B级9例;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行化疗栓塞术(TACE),对合并门静脉高压,脾大,PLA及WBC均低下的脾亢患者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对比术前及术后3,7,14 d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术前和术后30 d的肝功能;对比术前和术后1个月肝癌和脾脏的缩小情况。结果术后3 d WBC为(14.4±2.2)×109/L,PLA为(52±6)×109/L,术后7 d WBC为(9.2±1.6)×109/L,PLA为(93±5)×109/L,术后14 d WBC为(5.3±1.8)×109/L,PLA为(90±3)×109/L,WBC和PLA计算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复查B超、CT:肝癌缩小约30%,脾脏缩小约20%;肝功能术后与术前比较,有所改善。结论双介入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具有确切的疗效,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癌TACE术并发肝脓肿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03年5月—2008年3月1 156例肝癌患者行TACE术3 378次术后并发肝脓肿的发病率、临床特点、治疗转归等,分析TACE术后发生肝脓肿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21例患者TACE术后发生肝脓肿,肝脓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62%(3 378次操作)。肝脓肿的临床表现为肝区疼痛、肝大、发热、白细胞增多等,发病时间为术后7~20 d,平均(12±6)d.肝癌TACE术后并发肝脓肿患者在性别比例,胆道损伤,胆道阻塞,营养状况差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肝癌TACE术后肝脓肿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女性患者、胆道损伤、胆道梗阻、营养状况差等是TACE术后发生肝脓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SA下联合超声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恶性梗阻引流术(PTB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性黄疸(其中原发性肝癌4例,胆管癌21例,胆囊癌肝门转移2例,转移癌3例,胰头癌2例),在DSA下联合超声定位穿刺进行姑息性胆道外或内外引流,术后常规复查生化全项。结果 32例患者应用该方法定位好后均一针穿刺并引流成功,成功率100%,其中21例外引流,11例内外引流,达到了减轻黄疸,改善肝功能和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结论在PTBD操作时,应用DSA下联合超声定位能显著提高成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很大程度减少了患者和介入医师射线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臂CT在肝癌化疗栓塞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58例肝癌首次介入治疗患者(其中转移性肝癌2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35例)行超选择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做C臂CT检查,后利用GE公司原装AW工作站行三维重建,对栓塞效果及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同时根据与术前常规DSA造影对比,是否具有可行性。结果所有患者均能清晰显示肿瘤实质的栓塞,其中16例常规DSA病灶显示较少或不明显,栓塞术后行C臂CT检查,发现小瘤灶碘油沉积良好。结论 C臂CT技术可在肝癌介入治疗同时观察其断层影像,即时评价治疗效果,利于制订手术方案,相比与常规DSA,在提供断层影像的同时能提供直观,准确的影像信息,在肝癌的介入栓塞治疗中能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应用不同穿刺方法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BOJ)的技术性、安全性及可行性进行对比。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治疗的72例MBOJ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7例超声引导PTCD设为A组,35例DSA联合超声PTCD设为B组。结果 2组穿刺方法并发症、疗效、半年生存率及1年生存率对比显示,其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生存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内外引流率及单根管双侧引流率明显较高(P<0.01),胆道内引流管位置明显优于A组。结论经皮肝穿刺是不能根治的MBOJ较为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DSA联合超声PTCD手术成功率高,引流效果好,在实时、安全方便、操作医师接受射线剂量少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液化碘油与无水乙醇混合后栓塞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小肝癌的新方法。方法对经彩超CT或MRI检查发现并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患者88例共126个病灶,进一步行肝动脉造影,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后,对小肝癌供血动脉行超选择性插管,并以超液化碘油混入无水乙醇(1:0.5)对发现的126个小肝癌病灶充分栓塞。结果 88例患者共126个小肝癌病灶全部行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病灶直径0.8~3.0 cm,平均直径2.75 cm,术后3月复查,肿瘤完全消失16例,72例肿瘤不同程度缩小,肿瘤平均直径1.45 cm。术后1、3、5年复发率分别为17%(15/88)、25%(22/88)、36%(32/88)。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8/88)、86%(76/88)、68%(60/88)。结论超液化碘油混合无水乙醇栓塞治疗小肝癌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于外科手术治疗,可作为治疗小肝癌的选择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和经桡动脉穿刺行选择性脑血管造影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75例患者行选择性脑血管造影,其中37例行经皮桡动脉穿刺设为A组,38例行选择性经股动脉穿刺设为B组.术后对射线曝光时间(min)、手术操作时间(min)、造影剂量(mL)、血管并发症、术后24 h内自理能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的年龄[A组(44.6±6.3)岁,B组(47.8±8.3)岁]、射线曝光时间[A组(21.5±10.5)min,B组(20.3±10)min]、手术操作时间[A组(42.5±10.3)min,B组(41.2±10)min]、造影剂用量[A组(62±15)mL,B组(60±10)mL]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经股动脉途径高于桡动脉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内生活自理能力(A组术后即可下床活动,生活自理;B组术后身体制动24 h,生活不能自理),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经桡动脉穿刺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安全、可靠、血管并发症少的检查方法,可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