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9篇
预防医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8—2020年对广州市某医疗机构普通放射诊断机房进行连续动态监测。结果显示,同一位置周围剂量当量率超出本底值的泄漏辐射率管线洞口为20.7%、17.2%、10.3%,防护门为15.1%、11.3%,9.4%,四周墙体为6.4%、5.5%、4.6%;机房总关注监测点7.6%、6.1%、4.7%。提示该机房屏蔽状态稳定,但仍需采取合理的机房屏蔽最优化防护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州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设备机房的放射防护现状,为医疗机构保障放射介入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提供依据。方法按照GBZ 130—2013《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等相关标准,对23家医疗机构的25台DSA设备进行防护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5台DSA设备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空气比释动能率检测合格率为48.00%,其中第一术者位的检测结果为112.4(63.74,225.89)μGy/h,合格率为56.00%;第二术者位的检测结果为139.63(65.21,225.14)μGy/h,合格率为48.00%,第一术者位防护合格率高于第二术者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护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头部、足部、下肢、胸部、腹部。工作场所外放射防护检测25间DSA机房,23间机房合格,合格率为92.00%。结论DSA设备透视防护区的空气比释动能率较高,应加强防护,尤其应重视对第二术者位和第一术者位腹部的防护。应加强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强调工作时佩戴放射防护个人防护用品的重要性,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广州市某三甲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情况,为放射卫生防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2020年广州市某三甲医疗机构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分析监测数据。 结果共计182人参与个人剂量监测,其中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人员占84.6%(154/182),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占15.4%(28/182)。四期合计监测566人次,其中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人员470人次,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96人次。个人剂量年度监测期数满四期的人员占监测总人数的55.5%(101/182)。单个周期有效剂量在调查水平(>1.25 mSv)范围的有3人,分别为1.56 mSv、1.32 mSv、2.59 mSv。X射线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42(0.27,0.93)mSv /a、0.59(0.17,0.78)mSv /a,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铅衣内、外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40(0.16,0.81)mSv /a、0.72(0.29,0.91)mS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95,P<0.05)。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铅衣外剂量大于内剂量的情况占70.8%(68/96);铅衣内剂量大于外剂量的情况占29.2%(28/96)。 结论该医院应进一步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管理,降低辐射受照剂量,防止放射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2019年对清远地区进行放射卫生监督监测的8家单位共11台数字摄影(DR)系统设备质量控制及机房放射防护情况检测评价结果显示,11台DR中有4台质量控制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合格率为36.3%;有8个机房周围剂量当量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合格率为72.7%。提示DR质量控制检测合格率较低,需加强和完善DR的质量控制及机房放射防护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5.
收集2018年度广州市某汽车制造企业4723名噪声作业工人纯音听阈测试结果与工作场所现场噪声暴露水平资料,分析噪声暴露情况与听力损失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9.8%(1406/4723),以高频听阈升高为主,占28.9%;作业环境噪声总超标率为38.1%(238/624),焊装车间噪声超标率均高于其他车间。听力损失检出率随年龄、接噪工龄增长呈增高趋势(趋势X2=42.263,P<0.001;趋势X2=20.03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提示,与<20岁年龄组相比,≥20岁可能是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20?<30岁OR=1.53、≥30岁OR=2.55,P<0.001)。该企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较高,工作场所噪声超标率较高,企业应加强工作场所噪声治理,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某三级甲等医疗机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进行综合风险评估,为监管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健康风险管控和医护人员的职业健康保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疗机构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分级和管理。
  结果  建立的评估因素集V=(V1,V2,V3,V4,V5)=(选址布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放射防护措施,放射防护管理,健康监护)。模糊综合评价法结果显示系统总得分F=14.639 4,可认为该医院项目风险评估结果为Ⅲ级,属高度危害(10~17分)。
  结论  该医院评价单元可能产生严重的职业危害,必须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风险评估可以对医疗机构存在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判,保障医护人员等职业人群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方舱CT机房辐射防护现状,保障放射工作人员与公众的健康权益。
  方法  对广州市5家医疗机构方舱CT的放射防护设施及防护效果进行调查与检测。
  结果  本次调查的5间方舱CT机房最小有效使用面积在30.23~31.59 m2之间,最小单边长度在4.58~4.68 m之间;方舱CT摆放位置均避开了门、窗等容易发生射线泄漏的位置;机房均采用了铅当量为4 mmPb的防护材料;5间机房均为成人受检者配备了个人防护用品,4间机房为儿童受检者配备了个人防护用品;5间机房均配置了防护用品专用支架、动力排风装置,5间机房均配置有规章制度及温馨提示、门灯联锁装置及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工作状态指示灯,门灯联锁均有效;设备影像质量控制及防护检测结果均合格。与传统CT机房相比,控制室防护门及机房防护门四周门缝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检测结果相对较高,1台方舱CT机房排气口处周围剂量当量率检测结果略偏高。
  结论  5家医疗机构方舱CT的放射防护设施设置基本满足辐射防护相关的标准和要求,仍需完善部分防护设施的配置,考虑机房设置位置、使用材料的特殊性,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CT受检者的剂量水平报告,了解广州市CT受检者辐射剂量水平。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不同级别和不同区域18家医疗机构的18台CT,调查每台CT设备的成年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水平。随机收集711名受检者的头部、胸部、腹部、腰椎和四肢等5个部位的剂量水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711例受检者头部、胸部、腹部、腰椎、四肢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其中头部为CTDIw)的P75值分别为58.2、13.3、15.3、23.1、19.1 mGy,剂量长度乘积(DLP)的P75值分别为785、350、585、522、581 mGy·cm,各部位CTDIvol及DLP的P75水平均满足标准中诊断参考水平。扫描参数中管电压均为120 kV,扫描长度均以头部最短,腹部最长;管电流与曝光时间积腰部最大。结论各医疗机构应根据本地实际特点,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规范建立适合本地的CT扫描诊断参考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州市各级医疗机构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的性能和防护现状,保障医护放射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市40家医疗机构的167台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依据相关的国家标准进行监测。
  结果  医疗机构的检测合格率为87.5%(35/40),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质量控制监测合格率为88.0%(147/167)。骨密度仪、DSA、X射线摄影机合格率较高,CT机、X射线透视机合格率较低(P < 0.05)。143间机房外周围剂量当量率均未超过标准规定的限值,但是存在泄漏点,一、二、三级医疗机构监测点泄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以三级医疗机构的泄漏率最低。各级医疗机构防护区域重点为控制室防护门、机房防护门以及观察窗。
  结论  广州各级医疗机构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整体监测结果良好,应根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管理方式,提出针对性意见,进一步提高自主管理能力,保障医护放射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剂量中波紫外线UVB造成MEF损伤过程中,p53对MEF细胞miR-365表达的影响。方法以MEF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野生型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组(MEFP53+/+组),p53缺失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组(MEFP53-/-组),CCK-8法检测低剂量UVB(30 J/m2)照射后3、6、12、18、24 h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G2/M期比例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两种细胞p53蛋白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365的表达。结果 UVB照射后两组细胞存活率存下降;而两组细胞在12、18、24、36 h的存活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3.1、3.2、2.8,P值均0.05);MEFP53+/+细胞在照射后6、12、18、24 h的G2/M期细胞比例上升,与0 h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2.3、2.5、2.8,P值均0.05);p53在MEFP53-/-细胞中几乎不表达;UVB照射后,MEFP53-/-细胞中miR-365的mRNA在6、12、18、24、36 h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2.0、3.2、3.3、2.9、2.8, P值均0.05),而MEFP53+/+细胞中只有18 h显著下降(t=4.2,P0.05)。12、18、24、36 h四个时间点,两组细胞之间miR-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2.6、2.4、2.3,P值均0.05)。结论 p53可能通过调控miR-365参与低剂量UVB引起的MEF细胞G2/M期阻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