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VAC对猪爆炸伤感染创面细菌数和G+/G-比例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细菌数和G /G-比例的影响,为将该技术应用于爆炸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电雷管在4只15~20 kg的小白家猪双侧肩胛及双侧臀部造成16个爆炸伤创面,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两组创面伤后前2 d不做任何治疗,以造成创面感染. 伤后3 d,对照组常规换药,治疗组采用-15 kPa负压的VAC治疗.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6,9,14和19 d取创面活组织,匀浆后将匀浆液倍比稀释,在血琼脂糖平板上37℃孵育24 h,进行细菌计数,并对每份标本的200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计算革兰氏阳性菌的比例.结果:治疗前创面中的细菌数高达107,VAC治疗后3 d,治疗组细菌数迅速下降到(1.91±0.245)×105 cfu/g,治疗后6 d降至(0.51±0.120)×105 cfu/g. 对照组创面内的细菌数下降缓慢,在治疗后9 d降至(19.54±3.67)×10 5 cfu/g;治疗后19 d仍高达(3.26±0.83 )×105 cfu/g,治疗后1~19 d,治疗组创面内的细菌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 治疗前两组创面革兰氏阳性(G )细菌比例在31%~36%之间; 治疗后治疗组创面革兰氏阳性细菌比例逐渐增高,6 d增至(55.58±2.98)%,其后维持在较高水平;对照组中G 细菌的比例在治疗后1~19 d始终维持在30%~40%,明显较治疗组低(P<0.01).结论:与对照组相比,VAC能有效地减少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的细菌数,且能降低创面内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1例,其中外伤7例,烧伤3例,血管瘤1例;同侧转移8例,对侧转移3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大136cm2,最小30cm2.结果:11例皮瓣均一期成活,未出现皮瓣起水疱、破溃、等并发症.随访1a,供、受瓣区均恢复良好,未遗留明显畸形,足内侧感觉恢复良好.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创伤小,切取方便,不损伤下肢主要动脉,不遗留明显下肢畸形,是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是否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的合成从而减低炎性反应来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方法:选取2001-04/2002-04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收治的急、慢性创面患者21例为实验对象,其中急性创面患者为普通外科乳腺癌手术患者,共10例,慢性创面患者为烧伤整形科收治的患者,共11例.全部患者均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慢性创面诊断标准:创面形成1个月以上而无愈合倾向,应用传统保守治疗方法无效者.收集10例急性创面患者乳癌术后1,2,3 d的创面引流液,同时收集11例慢性创面(5例压力性溃疡,6例静脉性溃疡)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前及治疗后1,3,5,7 d的创面渗出液,利用夹心酶联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急、慢性创面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并进行动态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共纳入急性创面患者10例,慢性创面患者11例,全部进人结果分析.①急性创面术后不同时间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的比较:急性创面引流液渗出第1天肿瘤坏死因子值水平较低(0.35&;#177;0.07)μg/L,第2天含量有所下降(0.12&;#177;0.04)μg/L,第3天回升(0.24&;#177;0.08)μg/L,第1天与第2天差异显著(t=3.042,P=0.008).②慢性创面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的比较:慢性创面渗出液中静脉性溃疡及压力性溃疡在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较高,以前者更为显著[(0.82&;#177;0.14),(0.45&;#177;0.05)μg/L].随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时间的延长,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前者在封闭负压引流后1,3,5 d差异显著(t=2.909,P=0.008;t=3.223,P=0.005),后者在封闭负压引流后5,7 d差异显著(t=2.059,P=-0.037).结论:急性创面渗出液中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较低,随时间延长会出现轻度波动;而慢性创面中肿瘤坏死因子值较高,以静脉性溃疡更为明显,随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时间的延长,肿瘤坏死因子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慢性创面炎症反应较重,而治疗后炎症反应得以控制.证明肿瘤坏死因子的增高是形成慢性创面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复合沸石止血剂放热和抗菌活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发放热温度低并有抗菌活性的沸石止血剂。方法:用猪股动、静脉半横断出血模型,比较本室制备的Ag.Zn沸石和复合沸石与Qc(Quikclot)的止血效果、放热、抗菌和血凝块强度。结果:QC止血效果好,但放热最高(75℃),组织有热损伤,无抗菌活性;复合沸石止血效果佳,放热显著降低,无热损伤,动物失血量和死亡率最低,有较强抗菌活性,血凝块强度大。结论:复合沸石止血高效,放热低并具有抗感染功能。  相似文献   
5.
从烧伤外科学大课授课内容设计、多媒体教学幻灯制作技巧、授课过程的实施与管理和临床见习与实习学生的培养等方面,提出多方位、科学的合理化措施,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烧伤外科临床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去细胞异体神经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神经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去细胞异体神经修复神经缺损的促进作用。 方法 根据bFGF因子用药浓度分为 10 0 0、5 0 0、2 5 0和 10 0U/ml与盐水对照组每组 5只日本大耳白兔。采用抗神经微丝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神经纤维再生的距离 ,抗S 10 0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许旺细胞的分布。研究不同浓度和剂量的外源性bFGF对去细胞支架移植后早期神经再生的影响。 结果 高浓度bFGF组 (10 0 0U/ml和 5 0 0U/ml)的神经再生距离在术后 10d明显大于盐水对照组 ,(P <0 0 1)。而低浓度bFGF组 (2 5 0U/ml和 10 0U/ml)与盐水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结论 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后早期应用一定浓度和剂量的bFGF能明显提高再生轴突在支架内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慢性创面在经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后,创面渗出液中透明质酸含量的变化,部分阐明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取8例乳癌术后第1、2、3、4天急性创面的引流液,同时收集11例慢性创面(5例压力性溃疡,6例静脉性溃疡)于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3、5、7、9天的渗出液,利用放射免疫测定的方法分别测定其中透明质酸的含量,并进行动态的观察与比较.结果急性创面引流液中随时间延长透明质酸含量逐渐增高,各时间点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压力性溃疡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渗出液中透明质酸含量较低,引流后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透明质酸水平升高(第1、3、5、7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至第9天有下降趋势;而静脉性溃疡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透明质酸水平极高,治疗后透明质酸含量随时间延长呈现极明显的波动,但于第7天后呈下降趋势.结论封闭负压引流通过平衡透明质酸的代谢从而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这可能是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负压封闭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负压封闭对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8例慢性难愈合创面应用负压封闭治疗。结果 :负压治疗后创面清洁迅速 ,5例创面经负压治疗后直接上皮化愈合 ,2 0例创面经植皮愈合 ,3例创面经局部皮瓣转移愈合 ,治愈率 1 0 0 %。结论 :负压封闭技术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处理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局部肿胀麻醉技术下进行双侧大腿环形吸脂手术中利多卡因用量及是否存在中毒反应。方法:148例全部为女性,年龄19~56岁,平均(30.01±7.91)岁,肥胖指数13.43~43.59,平均23.37±6.82。采用左大腿前、右大腿前、左大腿后、右大腿后侧四个部位环形序贯吸脂术,统计手术中肿胀液的注射量、利多卡因用量以及吸出脂肪和肿胀液数量。连续观察术中、术后病人的临床反应和生命体征。结果:肿胀液注入皮下脂肪数量为3000~9000ml,平均(6009.80±1482.51)ml。吸出皮下脂肪数量1500~7000ml,平均(3105.74±1068.24)ml。术中抽出肿胀液200~3300ml,平均(1312.50±549.92)ml,约占注入量的5%~41.67%,平均(21.84±6.95)%。注入皮下脂肪之利多卡因剂量为27.69~88.42mg/kg,平均(59.45±13.62)mg/kg。术中出血极少,生命体征稳定,术中及术后未见眩晕、耳鸣、幻听、金属味、口周麻木、定向障碍、抽搐、惊厥等利多卡因药物中毒的临床症状。术后站立包扎时个别患者有体位性低血压表现,平卧即可恢复正常。术后大腿围径和形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效果满意。结论:在双侧大腿环形吸脂手术中,采用分部位序贯吸脂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利多卡因中毒发生,达到安全有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技术治疗外科手术后伤口裂开的临床效果及总结应用经验。方法:从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封闭负压技术治疗各类外科术后伤口裂开患者17例,其中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41岁。创面面积为0.5cm×3.2cm~5.5cm×18.6cm,创面形成时间为8~94天,期间采用常规湿敷或中药换药治疗伤口未愈。给予-120mmHg~-150mmHg负压持续吸引,治疗时间为6~37天。结果:10例经封闭负压治疗后创面直接愈合,其余7例创面清洁,肉芽组织新鲜,伤口缩小,4例清创缝合,2例行局部皮瓣转移,1例行皮片移植修复,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2~12个月,所有伤口愈合良好,无再次裂开。结论:封闭负压技术简便、无创,能有效促进伤口清洁,加快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适合治疗各种外科术后伤口裂开,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