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07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钙素对已行人工假体植入骨质疏松模型免的假体无菌性松动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将30只假体植入模型的骨质疏松症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实验组给予鲑鱼降钙素治疗(6U/kg,肌注,隔日1次),而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肌注,持续治疗半年。两组均分别于术前、术后4、8、12和24周检测假体周围感应区(ROI)骨密度(BMD);于术前及术后4、12、24周行血清骨代谢指标检测: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所有动物于术后24周处死,分别行假体拔出实验与扭转实验测定和假体周围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术后24周,实验组假体周围局部感兴趣区BMD增加近5%,而对照组假体周围局部感兴趣区BMD下降了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代谢指标中,术后24周实验组的BALP、BGP稍有下降,但组内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TRAP-5b有明显下降(P〈0.05),这些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生物力学检测显示,实验组的假体拔出实验较对照组提高了约50%,扭转实验提高近1倍,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显示,实验组中反映骨吸收的Oc.No/Tb.Pm、ES/BS明显减少;反映骨量和微结构的%Tb.Ar、Tb.N明显增多,而Tb.Sp明显变窄:反映骨形成与骨矿化的OS/BS、MAR、BFR/TV及%L.Pm也均明显增多;这些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能明显减少人工假体周围骨量的丢失和抑制骨溶解;并加快假体周围的骨形成,提高骨密度,促进生理性骨矿化;还能改善骨质量,促进骨微结构改变,提高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并增加假体四周的支撑力。其对骨质疏松症兔的假体松动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这对临床预防和治疗人工关节的无菌性松动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胶质瘤干细胞内在自我更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胶质瘤干细胞内在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方法 观察原代胶质瘤细胞在单纯改良Eagle/F12培养液(DMEM/F12)中胶质瘤干细胞球的形成,并检测其CD13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微管相关蛋白(MAP2)、髓磷脂碱性蛋白(MBP)的表达。通过二代球体形成、细胞增殖测定、分化实验分析其自我更新、增殖、多能分化能力。通过裸鼠移植瘤实验观察所分离细胞球细胞与原代培养胶质瘤细胞成瘤能力的差异。结果 在单纯DMEM/F12培养液中形成的胶质瘤细胞球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标记CD133,不表达分化标志GFAP、MAP2,少数细胞表达MBP。分离出的胶质瘤细胞球细胞可在单纯DMEM/F12培养基中增殖,并能形成CD133阳性的二代细胞球,可分化为GFAP、MAP2、MBP阳性表达的肿瘤细胞。裸鼠成瘤实验显示其成瘤能力显著高于原代胶质瘤细胞。结论 胶质瘤干细胞能在无血清、无外源性细胞因子培养基中形成肿瘤干细胞球,胶质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增殖不依赖于外源性生长因子,它可能拥有自我更新的自身活化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身悬吊牵引对脊柱侧弯患者术前辅助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1 20例拟住院行矫形术的脊柱侧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于术前在护士指导下于家中进行自身悬吊牵引,对照组住院期间于术前按常规行骨盆牵引.结果两组牵引后的Cobb角均显著改善(均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身悬吊牵引是脊柱侧弯术前简单、经济、疗效可靠的一种必要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脐尿管腺癌六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脐尿管腺癌六例报告段小初,李光辉,钱松溪原发性脐尿管腺癌是一种发生于残存脐尿管的少见疾病,发病率约为膀胱上皮癌的0.34%[1].我院自1988年10月至1994年10月共收治6例,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2例,女4例,...  相似文献   
5.
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原发损伤后一系列进行性继发损害导致了神经元不可逆的结构改变。甲基强的松龙(MP)具有多方面的神经保护作用,对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已被大量研究证实,不仅可以减轻脊髓水肿,而且能阻止或减轻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我们应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动物模型,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损伤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时间窗用药效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AMACR是作为一种新近发现的肿瘤标记物,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联合34βE12和p63等则对于前列腺癌的明确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特异性COX-2抑制剂保护骨关节炎软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特异性COX-2抑制剂对骨关节炎的关节软骨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方法门诊选取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特异性COX-2抑制剂组和维骨力对照组,各40例,单盲给药。应用平均Womac关节炎指数评分和平均OA严重程度指数评定两组用药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使用血清软骨代谢标志物蛋白聚糖与型胶原和关节MRI进行检测关节软骨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经12个月治疗观察,特异性COX-2抑制剂组的平均Womac关节炎指数评分和平均OA严重程度指数在前3个月改善明显优于维骨力对照组(P<0.01),但在治疗12个月后,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12个月后特异性COX-2抑制剂组的软骨代谢指标蛋白聚糖和型胶原及关节MRI均显示组内变化显著(P<0.01),而与维骨力组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特异性COX-2抑制剂对骨关节炎的软骨有保护和促进修复作用,兼有抗炎与保护软骨双重疗效,它是一类既能改善关节炎症状又能改善关节软骨结构的药物,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同时本研究为其在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此类药物提供了更好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几丁糖加聚乳酸薄膜联合运用对椎板切除术后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的效果.方法 80只成年家兔[体质量(2.0±0.2)kg]制作椎板切除模型,在椎板缺损处分别覆盖等渗盐水(A组)、聚乳酸薄膜(B组)、几丁糖(C组)及几丁糖加聚乳酸薄膜(D组),术后12周对椎板切除部位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透射电镜比较各组间瘢痕形成和粘连情况.结果 B、C、D组的Rydell-Balazs粘连度评分、Nussvaum组织学评分均优于A组(P<0.01),D组优于B组和C组(P<0.01),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几丁糖加聚乳酸薄膜能有效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比单独应用几丁糖或聚乳酸薄膜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俞汝霞  李光辉  张旭 《中国骨伤》2007,20(9):631-631
自2001年3月-2005年10月共收治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43例,其中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34例,经膝后内侧小切口手术治疗27例,效果良好。1临床资料本组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23~48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摩托车伤22例,其他伤5例。合并半月板损伤14例,合并股骨下端和胫骨上  相似文献   
10.
Ⅰ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Ⅰ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可行性和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2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患者,Ⅰ期行后路复位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定期X线摄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以ASIA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随访6~32个月(平均21.5个月),27例患者均获得了完全复位,损伤节段稳定,颈椎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融合率为100%,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植骨块脱出或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4级,无一例患者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结论 Ⅰ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可获得满意的复位、彻底的减压和即刻稳定性的重建,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