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准确性及局限性。方法:20例患者做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回顾性心电门控、0.42s螺旋扫描),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结果:在20例患者的136个节段(血管直径≥2mm)中,CT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的有122个节段(占89.7%)。对于CT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的冠状动脉节段,显示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和96.6%。若将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的14个节段包括在内,则显示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为77.7%。结论:在冠状动脉中高度狭窄的诊断上,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诊断方法。局限性是时间分辨率较低,伪影的影响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上呼吸道CT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不仅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还会引发多种慢性疾病,严重危害病人的健康。对于DSAS病人术前行上呼吸道CT测量不仅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而且能够确定狭窄部位,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为探讨CT测量对OSAS诊断及治疗的价值,本研究对26例临床诊断为OSAS的病人行上呼吸道CT测量,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BVD(阿霉素、博来霉素、长春碱、氮烯咪胺,简称ABVD)方案化疗对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患者睾丸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均行6个疗程的ABVD方案化疗)利用18F?FDG PET/CT进行疗效评估的HL患者资料。收集患者4次行18F?FDG PET/CT检查时(基线期及每2次疗程化疗行一次检查)的血糖、体重、注射剂量、注射时间、睾丸及纵隔血池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分析HL患者在4次18F?FDG PET/CT检查后睾丸18F?FDG代谢的变化情况。结果:34例HL患者4次18F?FDG PET/CT检查中仅睾丸SUVmax和体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01)。HL患者第2次PET/CT检查时的睾丸SUVmax较第1次减低了0.998,P=0.045;但第3、4次睾丸SUVmax与第1次无明显差异,并且后3次PET/CT检查时睾丸SUVmax未见明显变化(P>0.05)。患者在第1次PET/CT检查时(基线期)的睾丸SUVmax与纵隔血池SUVmax之间存在正相关(r=0.51,P=0.002),而睾丸SUVmax与年龄之间无相关性(P=0.646)。患者在后3次PET/CT检查时的体重均较第1次增高(P=0.009,0.004,0.016),但未发现后3次检查时患者的体重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接受ABVD方案化疗的HL患者中,睾丸的18F?FDG代谢程度在化疗过程中存在一过性减低,但后期可恢复;因此ABVD化疗方案可能对HL患者睾丸糖代谢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行心电门控下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RT)、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和仿真内窥镜(CTVE)等后处理,观察桥血管位置、管腔通畅情况。结果 在CT图像上,8例患者的12根桥血管均可用于评价,并且未发现明显再狭窄和闭塞。结论 16层螺旋CT可无创性对冠状动脉桥血管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性皮肌炎的18F-FDGPET-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皮肌炎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18F-FDGPET—CT显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对恶性肿瘤病灶与骨骼肌的SUVmax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9例中胆囊癌3例,肺癌2例,卵巢癌、食管癌、结肠癌及恶性淋巴瘤各1例。结果:所有恶性肿瘤病灶的18F-FDG摄取较高,SUVmax为7.26±5.48;7例患者18F-FDGPET—CT显像示全身骨骼肌弥漫性对称性轻度摄取增高,SUVmax为3.45±0.81,与恶性肿瘤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10,P=0.004)。同机cT扫描还发现1例合并间质性肺炎,3例合并肺部感染。结论:肿瘤相关性皮肌炎的18F-FDGPET-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认识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提高对此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滤泡性淋巴瘤(FL)的分期、疗效评价、复发监测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3年1月行PET/CT检查的经病理确诊为FL的28例患者[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36~82)岁]资料。对患者均进行AnnArbor临床分期,统计行PET/CT检查后临床分期改变情况。比较不同临床分期组间、病理高级别(3a+3b级)组和低级别(1+2级)组间SUVmax差异。28例中有17例行化疗后PET/CT检查和电话随访(10-88个月)监测疗效,比较疗效佳(CR+PR)和不佳(SD+PD)者生存差异。统计分析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1)28例治疗前行^18F—FDGPET/CT的患者中,10.7%(3/28)分期上调,3.6%(1/28)分期下调。Ⅰ+Ⅱ期组SUVmax为10.1±3.2,Ⅲ+Ⅳ期组SUVmax为11.5±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19,P〉0.05)。病理低级别组(15例)和高级别组(13例)SUVmax分别为6.9±3.6和12.4±5.6(Z=-3.706,P〈0.01)。(2)17例治疗前后均行^18F-FDGPET/CT检查的患者中,疗效佳组(11例)治疗前SUV~10.8±5.1,治疗后SUVmax3.4±2.3(Z=-2.312,P〈0.05);疗效不佳组(6例)治疗前SUVmax11.2±6.9,治疗后SUVmax7.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53,P〉0.05)。疗效佳与疗效不佳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48和26个月(x^2=4.207,P〈0.05)。结论^18F-FDGPET/CT有助于明确FL分期、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及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7.
PET和PET/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目的探讨PET/CT对孤立性肺结节(SPN)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行PET/CT检查并经手术或随访证实的良恶性SPN患者各30例,PET诊断由2位核医学科医生以标准摄取值(SUV)max〉12.5作为良恶性结节鉴别标准,PET/CT诊断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与2位核医学科医生综合评价结节的SUV和形态学特点后做出。并分析SPN的形态学特征,包括分叶、短毛刺、棘突、结节空泡、空洞、钙化、胸膜凹陷、支气管截断、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卫星灶等。统计各种征象在良性和恶性SPN中的出现频率,并用x^2检验分析其统计学意义。结果SPNPE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6.7%、90.0%和88.3%,PET/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0%、93.3%和91.7%。排在前五位的恶性征象依次是短毛刺(63.3%)、支气管截断(50.0%)、棘突(46.7%)、典型分叶(36.7%)和胸膜凹陷(26.7%),与良性SPN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在7例PET诊断错误的SPN患者中,有4例PET/CT诊断改变了治疗决策,其中2例PET/CT诊断正确,另有2例诊断可疑,建议随访。结论PET/CT对SPN定性诊断的准确性较PET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丁其勇  滑炎卿  张国桢 《上海医学》2004,27(10):785-787
手术仍是目前肺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临床上很多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已属晚期,从而失去手术机会;另有一部分患者在术中发现已有转移。因此,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正确分期是关键。CT对于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作用,但其准确性不佳。近年来关于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的研究显示其将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肺癌的动态CT及相关基础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关于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似乎让人们看到了肿瘤治疗的另一种途径。实验室研究结果显示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1] ,但在临床上类似的研究报道不多。许多作者用动态CT结合免疫组化方法对肺癌的血管生成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回顾和展望。所谓肺癌动态CT就是对胸部CT增强检查的病人 ,为了提供更多的信息 ,注射对比剂后在不同的时间里对病灶层面进行多次扫描 ,时间间隔和扫描次数、扫描方式不定 ,从而获得不同时间点上的一系列数据 ,形成曲线。这条曲线反映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率及重建相位窗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健康体检者行16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条件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每位患者的4条冠状动脉分支(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分别用于图像质量分析。心率≤60次/min者,有82.1%(46/56支)的图像可用于诊断;心率61~70次/min者,有63.4%(104/164支)的图像可用于诊断;心率71~80次/min者,有41.20h,(28/68支)的图像可用于诊断;心率80次/min以上者有31.2%(10/32支)的图像可用于诊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在60%~70%的重建相位窗时图像质量最佳,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在50%~60%时最佳,右冠状动脉重建相位窗为50%~70%较满意。结论心率及重建相位窗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