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EST是ERCP检查中常用的诊断与治疗操作,EST术后乳头切缘出血发生率为2%~9%[1-2].内镜下止血是其首选治疗方案.如内镜下治疗不能控制出血,则需行动脉栓塞和外科开腹手术治疗,增加了患者创伤和经济负担.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内镜下控制EST术后出血的方法是金属夹夹闭出血灶和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3-4].但这两种治疗方法均难以控制EST术后活动性出血,因此,临床上需要更简便有效的内镜下止血措施.近年来,笔者应用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full covered self-expandable metal stents,FCSEMS)控制EST术后出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成都军区总医院应用FCSEMS治疗4例EST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EST术后出血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笔者所在中心在举办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手把手培训班时,许多学员反映:通过学习三点一线插管法,很快能掌握胆管插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但实际操作时对其具体步骤了解不够。尤其是在遇见插管困难的病例时,不同的医生往往根据自已的经验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并没有统一的规范。自2012年1月开始笔者所在中心总结并采用四步渐进法进行ERCP插管步骤培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ERCP的学习非常困难,选择性插管是ERCP成功的关键.临床上胆管疾患多于胰腺疾病,选择性胆管插管的应用更为广泛,但初学者往往容易进入胰管,胆管插管技术的掌握则困难得多,成为制约ERCP培训的主要问题.以往的ERCP教学侧重于介绍各种插管技术,例如导丝辅助插管、胰管支架占据法和预切开技术,对于选择性胆管插管的具体操作方法叙述不多,学生难以掌握.2010年2月开始我中心采用了三点一线插管法进行ERCP培训,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临床出现了可供回收的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兼具了传统金属支架和塑料支架的优点,除用于胆道良恶性狭窄的治疗外,还切实为临床解决了很多疑难复杂的胆道疾病。我院近期遇到2例胆管损伤后胆漏的患者,应用全覆膜胆道金属支架进行架桥和封堵,暂时缓解了病情,取得了一些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腹腔滑膜肉瘤是一种稀有疾病,我们报道1例青年女性腹腔滑膜肉瘤病例,患者曾在外院行手术部分切除后病检提示考虑系滑膜肉瘤,结合入住我科后行CT检查提示:腹膜后结构紊乱,右下腹可见巨大混杂密度影,大小约8.9cm×5.5cm。遂行手术切除,术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弓形刀腔内电切(IEI)能否降低传统内镜下气囊扩张(BD)和塑料支架置入(PS)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PTAS)的复发率。方法对笔者所在单位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采用BD+PS或IEI+BD+PS两种方式治疗的27例PTA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BD+PS治疗的11例PTAS患者中有9例(81.8%)成功,其中5例复发(55.6%);采用IEI+BD+PS治疗的16例PTAS患者中有14例(87.5%)成功,其中3例复发(21.4%)。置入的塑料支架总直径平均值IEI+BD+PS组大于BD+PS组〔(12±3.2)Fr比(8±1.3)Fr,P=0.039〕;8例复发者均再次通过IEI+BD+PS治疗成功。并发症包括胰腺炎5例(18.5%),胆管炎8例(29.6%),出血1例(3.7%),均通过内科保守治疗治愈;未出现与IEI直接相关的并发症如出血或穿孔等。内镜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2个月(1~49个月)。结论弓形刀腔内电切能降低气囊扩张和塑料支架置入治疗PTAS的复发率,是对传统内镜疗法的安全和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张帆  汤礼军  黄竹  吴俊  黄尚卿 《西部医学》2022,34(12):1723-1728+1742
探讨鹅去氧胆酸(CDCA)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及肠道损伤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45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AP组、CDCA组和假手术(Sham)组,每组15只。SAP组大鼠先普食喂养一周后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建立SAP模型,CDCA组大鼠先喂养含0.5%CDCA的同质饲料一周,再进行造模,建模后24 h收集组织标本,Sham组大鼠喂养方法同SAP组,麻醉开腹仅拨动十二指肠降部后关腹。首先,使用HE染色法观察小肠和胰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其次,使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二胺氧化酶(DAO)、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乳酸(D-Lac)、IL-1β、IL-6、IL-18和TNF-α水平;采用TUNEL 法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最后,使用Western blot测小肠组织TGR5以及NLRP3蛋白表达。结果 与SAP组相比,CDCA干预后的大鼠胰腺和小肠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病理评分下降(P<0.05);ELISA法检测得出血清炎性因子(IL-1β、IL-6、IL-18、TNF-α)、淀粉酶、脂肪酶以及血清DAO、IFABP和D-Lac的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TUNEL检测结果显示Sham组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较SAP组也有明显缓解(P<0.05);经过CDCA干预后,小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及凋亡率较SAP组有明显下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AP造模后大鼠的小肠组织中TGR5蛋白表达较Sham组明显增多(P<0.05);同时,小肠组织的NLRP3在进行SAP造模后也明显增多,而经CDCA干预后,小肠组织NLRP3蛋白表达也降低。结论 CDCA能显著降低SAP大鼠的胰腺及肠道损伤,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肠道的TGR5受体来抑制NLRP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