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剂(瑞甘)对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瑞甘治疗慢性肝病血清GGT持续升高的患者,以双环醇(百赛诺)为对照组,疗程30天。结果 50例治疗组患者治疗前GGT水平为196.98±190.80U/L,治疗后为96.10±89.84 U/L(P〈0.01),30例对照组治疗前为168.06±87.10U/L,治疗后为117.30±52.63U/L(P〈0.05);两组GGT水平,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比较也无明显差异;GGT水平与ALT呈正相关(r=0.40,P〈0.001)。结论瑞甘与双环醇均能明显降低慢性肝病患者血清GGT水平,有减轻肝脏炎症损害,保护肝脏的作用,两药对GGT水平的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人埃里希体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人埃里希体病临床诊断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以及预后.结果 本次人埃里希体病流行地区位于湖北、河南两省交界区,疫区蜱活动性高.病例均为农民,年龄最大69岁,最小19岁,中位数为50岁,男女比约为2∶3.病例均无类似病例接触史,3例在起病前1周有明确蜱咬史.常见症状包括发热、腹泻、咳嗽、恶心呕吐、腹痛和咳痰;并发症包括出血、中毒性脑病、急性肾功能不全、继发感染和呼吸衰竭.常见实验室异常包括PLT减少,嗜酸粒细胞减少,血清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和转氨酶升高,WBC减少,蛋白尿.9例患者行外周血涂片检查,其中1例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发现包涵体;17例行血清学检查,其中埃里希体抗体阳性5例.经多西环素和对症支持治疗,痊愈14例,病死7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56岁.结论 人埃里希体病是一种蜱传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可累及多器官,高龄病例易发生并发症,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种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不断出现,且起病急骤,病死率高。细胞因子风暴的产生和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是这些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糖皮质激素可有效诱导抗炎症因子合成,抑制促炎症因子分泌及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和白细胞向炎性反应部位募集和吞噬,发挥了强大的抗炎作用,同时还具有间接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和器官灌注的功能[1]。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正在成为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内的医学院校和医学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我院利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这一重要途径,积极组织医学本科学生开展课外科研工作,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通过纵向及横向对比研究发现,参与过课外科研活动的医学本科生在科研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以及创新精神等各方面均明显优于以前或未参与过该活动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围绕21世纪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对传染病学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在师生中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优化组合教学内容;以症状为主线,按照临床思维模式讲授临床课程;减少课堂授课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和讨论;采用病例和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持肯定态度;同时,新的教学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在传染病学教学中进行新的教学模式实践探索,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病案教学法,即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围绕病例进行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讨论题和病案的设计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顺应现代教育理念创建新的传染病学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顺应现代教育观念,笔者在公共卫生学院2004级预防医学专业(5年制)传染病学教学中进行新的传染病学教学模式实践探索。方法以课程结构改革为研究主体,以传染性疾病的症状为主线,以病例和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从教学思想、课程结构、教学环节、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改革。结果学生完全能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理论考试成绩好于上届,试验组平均成绩77.65±9.28,对照组69.60±8.84,差异显著。97.6%学生对这次教学改革持满意态度,95.2%学生认为通过这次学习能掌握大纲要求的内容,95.2%学生认为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思维能力,89.5%学生认为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加深知识印象,89.4%学生认为新教学模式值得推广。结论新的传染病学教学模式初步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在HBV感染所致免疫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乙肝患者(CHB)2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ASC)20例,正常健康者10例,ELISA检测其血清sTRAIL水平,同时检测血清IFN-γ和ALT水平。结果ASC组和CHB组sTRAI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组(P〈0.01),且CHB组高于ASC组(P〈0.01);CHB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和ASC组(P〈0.05),而正常组和AS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HB中sTRAIL水平与ALT的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TRAIL在IFN-γ的协同作用下,参与了HBV感染所致的免疫损伤,在HBV感染所致免疫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核苷类似物早期病毒学应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血清sTRAIL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60例CHB均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根据治疗24周末HBVDNA水平将患者分为完全病毒学应答组、部分病毒学应答组、无病毒学应答组,设正常对照组。采集治疗前、治疗4、12、24周末患者的血清,检测血清sTRAIL水平,同时检测IFN-γ、ALT水平。结果:患者治疗前sTRAIL、IFN-γ及ALT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或P0.01)。sTRAIL水平在完全应答组治疗4周末、部分应答组治疗12周末下降。与治疗前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末完全应答组sTRAIL水平低于同期部分应答组(P0.05)。IFN-γ水平在完全应答组治疗4周末、部分应答组治疗12周末升高,与治疗前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完全应答组IFN-γ水平在治疗4周末与同期部分应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T水平在三组的治疗过程中均逐步下降,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应答组治疗前sTRAIL水平与IFN-γ水平、ALT水平呈正相关(P0.01),治疗后sTRAIL水平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CHB血清sTRAIL水平升高;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早期病毒学应答者血清sTRAIL水平下降,尤其是完全应答者在疗程的第4周就有明显的变化。sTRAIL在CHB免疫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在其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免疫恢复中也起重要作用,可作为核苷类似物治疗CHB早期应答指标预测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加味四逆散保护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课题旨在观察加味四逆散抗急性肝损伤的原理。一是采用四氯化碳一次性皮下注射造成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检测血清ALT、AST、SOD、MDA、GSH水平及肝组织MDA、GSH水平。二是采用D-氨基半乳糖造成急性大鼠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SOD、MAD、GSH水平,并作病理学观察。三是观察加味四逆散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1)加味四逆散能降低CC14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血清升高的ALT、AST及MDA值,并使降低的GSH值及GSH值升高;(2)加味四逆散能降低CC14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肝组织中升高的MDA值,并使降低的GSH值升高;(3)加味四逆散能降低D-Ga1N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肝组织中升高的MDA值,并使降低的SOD及GSH值升高;(4)加味四逆散能使D-Ga1N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