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评估联合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20例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吞咽功能评估联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误吸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功能评估联合早期干预能够改善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误吸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2.
1前言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反复短暂的冠脉闭塞导致心脏抗心肌缺血的发作,这种现象被称为缺血性预处理。一些研究表明,这种预处理的效果是由于ATP敏感性钾通道的激活(KATP通道)。人类涉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临床研究发现KATP通道的关闭与格列本脲防止预处理的效果通常出现在反复球囊扩张期间血管成形术模型中,表明ATP敏感性钾通道在预处理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尼可地尔是一种抗心绞痛药物,其性能依赖于硝酸盐和K+  相似文献   
3.
肿瘤靶向纳米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基于纳米技术的靶向给药系统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已成为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热点。纳米制剂具有靶向性,它能将药物浓集于靶部位,而对非靶器官影响很小,可提高药效,降低全身毒副作用,被认为是搭载抗癌药的最适宜剂型。目前一些靶向纳米制剂产品已上市,也有大量靶向纳米制剂处于研究阶段,在肿瘤治疗上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各类靶向纳米制剂进行介绍,同时,重点综述近年来基于纳米技术的肿瘤靶向制剂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1982年德同神经生物学家从猪脑中分离出来的小分子蛋白质,有促进突触生长、维持神经元生存的作用。抑郁障碍是以兴趣降低和快感缺乏为显著特征的情感性精神疾病,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化等社会因素的加剧,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紫杉醇纳米晶对乳腺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并考察其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沉淀法制备紫杉醇纳米晶,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和透射电镜对纳米晶粒径、Zeta电位及粒子形态进行测量;MTT法评价纳米晶对乳腺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小鼠体内紫杉醇的浓度.结果 所制备的紫杉醇纳米晶平均粒径为194.9 nm,Zeta电位值为-29.6 mV;紫杉醇纳米晶与市售紫杉醇注射液对MCF-7细胞的细胞毒性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紫杉醇纳米晶和紫杉醇注射液在小鼠体内的药-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t1/2,α分别为(2.91±0.067)和(3.70±0.063) min,t1/2.β分别为(69.41±0.73)和(53.94 ±0.62) min,AUC(o-∞)分别为(276 700±960)和(464 160±710)μg·min/L,CL分别为(0.036±0.011)和(0.022 ±0.010) L/(min·kg);与紫杉醇注射液相比,紫杉醇纳米晶在小鼠肝、脾中药物浓度显著增加(P<0.01),而在心、肾中药物浓度减少(P<0.01).结论 紫杉醇纳米晶与市售紫杉醇注射液细胞毒作用相当,且紫杉醇纳米晶能够快速地分布于周围组织中,主要被肝、脾吸收,能降低心、肾毒性,对减轻药物毒副作用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医联体模式下护士对分级诊疗的认知现状,并提出有效对策。方法:选取某市医联体内319名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护士一般资料、护士对分级诊疗认知现状、护士对分级诊疗评价对分级诊疗认知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护士仅有53.0%能正确理解分级诊疗内涵,12.2%能正确判断分级诊疗上转标准,64.7%认为转诊通道通畅,52.1%对双向转诊模式满意,50.3%认为实现了社区首诊;护士对分级诊疗的了解程度与关注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对分级诊疗内涵理解有偏差,对分级诊疗关注度及实施效果评价不高,需拟定相关对策,促进分级诊疗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