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Resight非接触广角镜辅助下25G光纤内照明联合微创巩膜外加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5/2015-03入院的视网膜脱离患者43例43眼,术前散瞳后前置镜、三面镜检查裂孔定位不明确,术中25G套管穿刺光纤内照明,Resight非接触广角镜下顶压查找裂孔,进行微创巩膜外加压。对所有患者在手术后第1wk,1、3、6mo各随访1次,采用手术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记录视力、眼压,观察视网膜复位和裂孔封闭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中,41例41眼一次性复位,复位率为95.3%。1例1眼患者视网膜未完全复位,视网膜下积液残留,加压嵴位置欠佳,再次巩膜外加压手术复位; 1例1眼发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形成裂孔,采取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完全复位。

结论:对于术前检查裂孔不明确的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25G内定位联合微创巩膜外加压术可以做到微创、定位准确,并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变化。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采用HE染色、免疫荧光、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技术,分别以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VEGF抗体为一抗;羊抗兔IgCy3、马抗鼠IgG-FITC为二抗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技术。结果在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中,在早期DR中,视网膜厚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VEGF在对照组中主要表达在神经纤维层,实验组中视网膜各层均有表达;主要表达在Müller细胞当中。结论糖尿病大鼠模型中,视网膜随病程延长,损害逐渐加重;各层均产生VEGF,以Müller细胞表达为主。  相似文献   
3.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以往被称为特发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IPCV),是一种慢性脉络膜血管异常性疾病,由于脉络膜血管的渗出和出血导致多发性、反复性和出血性色素上皮层脱离。PCV包括出血型和渗出型两种类型,其中出血型容易并发黄斑下出血(SMH)。近年来随着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和光学相关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在眼科学广泛应用,国内和国外对该病的研究逐渐深入。目前对该疾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散瞳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OCTA、荧光素血管造影(FFA)+ICGA等辅助检查确诊。当并发少量的SMH可自行吸收,当SMH较大时很难自行吸收且对视力影响较大,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抗VEGF药物、PDT、气体、t-PA以及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等。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对PCV并发SMH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进行综述,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并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sPE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于潍坊眼科医院行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的PCV并发sPED患者共13例(13眼),所有患眼术前接受过至少3次(每月1次)的玻璃体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雷珠单抗)注射治疗,且治疗无效。检测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视网膜厚度(CRT)、黄斑中心凹PED高度及宽度变化,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周患眼BCVA较术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37,P=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CRT均较术前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80、-3.180、-3.110、-3.180,P=0.001、0.001、0.002、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PED高度和宽度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13眼平均接受过(4.15±1.40)次...  相似文献   
5.
视神经挫伤是严重致盲的病症之一,尤其是管内段最为常见,致伤原因可能是眼直接受伤,也可以是头部或眶部受伤,间接引起视神经受伤。对于严重视神经挫伤合并视神经骨管骨折、血肿、视神经受压征象者可以通过视神经管减压术来达到治疗目的,其他患者仍主张以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激素联合Avastin治疗Vogt-小柳-原田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临床病例28例56眼,所有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5例)患者视网膜水肿及黄斑区水肿较轻,给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B组(13例)患者明显视乳头水肿,黄斑区水肿,部分患者伴有泡状视网膜脱离,在大剂量激素治疗的同时早期给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1.25mg/0.05m l。两组治疗时间一致,随访12-18个月,观察其疗效情况。结果A组激素治疗3天后,患者症状改变不明显;治疗后两周6例患者12只眼(40%)视力≥0.6;治疗后1月14例患者28只眼视力≥0.6;治疗后3个月所有患者视力≥0.8,FFA示视网膜高荧光渗漏消失,OCT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消失。B组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术后第2天,11例患者22只眼(84.6%)眼底视乳头水肿、黄斑区水肿明显减轻;治疗后两周所有患者视力≥0.6;治疗后1月所有患者视力≥0.8,FFA示视网膜高荧光渗漏消失,OCT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消失。结论大剂量激素联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早期视力提高明显,明显减轻视网膜水肿及黄斑区水肿,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7.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严重威胁视功能的临床常见疾病,其危险因素包括近视、使用口服氟喹诺酮类药物、白内障手术、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 )等[1,2].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已经发展了 80 多年,手术目的为封闭裂孔,解除玻璃体的对视网膜的牵拉[3].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不侵入眼内的巩膜外扣带术以及侵入眼内的玻璃体注气和玻璃体手术[4].对于某些相对简单的视网膜脱离,可选用不侵入眼内的巩膜扣带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经济以及最大程度避免玻璃体手术并发症的优点.我院近期采用改良的巩膜扣带手术,即显微镜下斜视颞固定直肌,6 mm左右非角膜缘结膜切口,不破坏角膜缘干细胞,无需视网膜下腔放液,术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联合分阶段早期心理干预对急诊眼外伤患者视功能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医院112例急诊眼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性别、年龄、眼外伤类型、病情状况、文化程度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文关怀联合分阶段早期心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心理弹性及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弹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眼外伤患者采用人文关怀联合分阶段早期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提高心理弹性及治疗依从性,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由新型冠状病毒(严重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因其极高的传染致病性,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同时也给目前的医疗模式带来全新挑战。已有众多文献资料显示SARS-CoV-2感染不仅可以造成肺脏、肾脏、肠道等全身损害,而且也能累及眼组织,从较为常见的眼表疾病如角膜、结膜、巩膜炎症,到相对少见的旁中心急性中层黄斑病变和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对以眼部症状为首发或伴随症状的SARS-CoV-2感染患者而言,眼科医生如何甄别眼部表现与SARS-CoV-2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无疑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将结合近年相关文献,探讨由SARS-CoV-2感染和接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所引起的相关眼部病变,涵盖了眼表、葡萄膜、视网膜和黄斑以及颅神经等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玻璃体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康柏西普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确诊的Ⅳ期DR患者30例34眼,按所采用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注药组和激光组,注药组16例18眼给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05 mL/0.5 mg)治疗,激光组14例16眼给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VC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retinal thickness,CMT)的变化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有效率、再灌注率,并分析再灌注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注药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BCVA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激光组除治疗后1个月外,其他各时间点BCVA也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注药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BCVA均优于激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CMT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注药组治疗后各时间点CMT均低于激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注药组和激光组治疗后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72.2%(13眼)、75.0%(12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5)。注药组中10眼视网膜无灌注区恢复部分再灌注,再灌注率为55.6%,激光组视网膜无灌注区均未见再灌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尚不能认为年龄、糖尿病史、治疗前BCVA、治疗前CMT、注药次数与再灌注间存在联系。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Ⅳ期DR在减轻黄斑水肿、提高患者视力方面优于单纯激光光凝术;视网膜无灌注区恢复再灌注可能与玻璃体内注射VEGF抑制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