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颜色偏好差异。方法采用对偶比较法对45名孤独症 儿童和124名正常儿童进行颜色偏好试验研究。结果(1)孤独症儿童颜色偏好顺序依次为:黄(8.19± 1.76)、黑(7.47±2.32)、蓝(7.23±2.12)、绿(6.82±1.93)、红(6.42士2.08)、紫(6.40±2.09)、橙(6.28±1.83)、白 (5.68±2.39) (F= 6.549, P= 0.000) 0 (2)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儿童在红(t2.728,p〉=0.007)、黄(t-3.275,P = 0.001)和紫(2.320, P=0.022)的偏好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男、女孤独症儿童在颜色偏好上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0.05)。(4)不同年龄孤独症儿童在颜色偏好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1)孤独症儿童的颜色偏好与正常儿童不同。(2)不同性别、年龄的孤独症儿童颜色偏好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态移民青少年的行为问题与人格和班级环境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对宁夏12~16岁的生态移民(n=1453)、移居地(n=1750)、原居地(n=1248)青少年进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父母版)(CBCL)、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我的班级》问卷调查,分别测查青少年的行为问题、人格特征、班级环境。根据CBCL,有1个或1个以上因子分超过常模分者判定为具有行为问题。结果:生态移民组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移居地组和原居地组(27.5%vs.19.9%,23.4%,均P<0.05)。对生态移民组进行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显示,男、女生的EPQ神经质人格、外向性人格、精神质人格得分与各自的CBCL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呈不同程度的关联。女生的EPQ精神质人格得分与女生CBCL总分及体诉、攻击、残忍等因子分呈正相关(β=0.02~0.45,均P<0.05)。女生《我的班级》师生关系得分与女生CBCL总分及焦虑强迫、分裂样、不成熟性多动、攻击性表现、违纪表现、残忍等因子分负向关联(β=-0.16~-0.11,均P<0.05)。女生《我的班级》秩序纪律得分与女生CBCL总分及焦虑强迫、抑郁退缩、攻击性表现、违纪表现、残忍等因子分正向关联(β=0.14~1.20,均P<0.05)。女生《我的班级》同学关系得分增强女生EPQ精神质人格分值与女生CBCL总分及体诉、违纪因子分之间正向关联(β=0.02~0.26,均P<0.05)。结论:生态移民青少年的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非移民青少年,其行为问题可能与神经质、精神质人格特点和班级的秩序纪律正相关,与外向性人格特点、班级的师生关系负相关。人格与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可能受班级同学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生态移民儿童行为问题危险因素研究,甄选其行为问题有效可行的预警指标.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班级环境问卷及家庭环境问卷对宁夏生态移民区的2653名6 ~ 16岁生态移民儿童进行调查,通过多层线性回归分析,筛选行为问题的预警指标.结果 人格因素中精神质维度(6~11岁:β=1.604,P<0.05;12 ~16岁:β=1.604,P<0.05),家庭环境中亲密性(6~11岁:β=-4.037,P <0.05;12 ~ 16岁:β=-4.039,P<0.05)、矛盾性(6~11岁:β=2.358,P<0.05;12 ~ 16岁:β=2.316,P<0.05)、组织性(6~11岁:β=-2.972,P<0.05;12 ~16岁:β=-3.081,P<0.05)以及班级环境中师生关系(6~11岁:β=-0.416,P<0.05;12~16岁:β=-0.428,P<0.05)对生态移民儿童行为问题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家庭环境亲密性和学习负担的交互作用(β=-0.385,P<0.05)以及家庭成功性和班级竞争性的交互作用(β=-0.275,P<0.05)可增加对6~11岁危险因素聚集性的预测;成功性和竞争性的交互作用(β=-0.268,P<0.05)、娱乐性和学习负担的交互作用(β=0.361,P<0.05)可增加对12~ 16岁危险因素聚集性的预测.结论 人格因素、家庭环境和班级环境的一些因素可作为预警指标,有效的预测生态移民儿童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生态移民青少年外向性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我的班级"问卷、家庭环境问卷对宁夏生态移民区的1453名生态移民青少年进行调查,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将男生和女生的三个假设模型分别进行比较,均为模型三拟合较理想:GFI、AGFI、CFI均大于0.9,其中男生χ2/df=2.493、RMSEA为0.045,女生χ2/df=2.502、RMSEA为0.046。家庭环境、班级环境对外向性行为问题的总效应系数在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70、-0.49和-2.47、-1.35。人格因素对外向性行为问题的效应系数男生为2.55、女生为5.51。结论:人格因素通过直接作用对生态移民青少年外向性行为问题产生影响,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因素都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对外向性行为问题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宁夏生态移民地区儿童行为问题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生态移民地区儿童行为问题现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宁夏生态移民地区儿童2 653名、移居地儿童3 174名和原居地儿童2 334名。由家长完成Achenbach行为问题量表和自编生态移民儿童行为问题相关因素问卷。结果 生态移民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8.8%(765人),原居地儿童为24.2%(564人),移居地儿童为19.3%(611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547,P<0.012 5)。生态迁移影响回族儿童行为包括6—11岁男童交往不良、抑郁、强迫、违纪、攻击性因子,12~16岁男童交往不良因子,女童不成熟性多动、违纪、攻击性行为和残忍因子。生态迁移对汉、回两族儿童行为问题共同的影响因素及其OR值(95%CI)分别为剖宫产出生[1.863(1.144~3.035),2.979(2.067~4.293)]、儿童生理缺陷[1.730(1.087~2.751),2.552(1.649~3.950)]、家庭收入以耕种土地为主[1.272(1.066~1.518),1.212(1.033~1.422)]、父母文化程度初中以上[0.709(0.539~0.932),0.698(0.542—0.898)]、父母愉快时间较多[0.710(o.613~0.82I),0.826(0.718~0.949)];而生长过程中有重大疾病[1.794(1.163~2.767)]、父母患有慢性疾病或残疾[1.463(1.061—2.016)]仅影响汉族儿童;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1.583(1.078~2.325)]、父母经常饮酒[1.557(1.019~2.379)]、父母外出工作半年以上[1.494(1.197~1.864)]、父母对移居后生活满意度较高[0.813(0.700~0.945)]、儿童年龄较大[0.939(0.889~0.991)]仅影响回族儿童。结论 生态移民地区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回族儿童心理健康受生态迁移影响较大,回、汉两族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格、家庭和班级环境对生态移民儿童的内化性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PQ-C)、家庭环境问卷(FES)和班级环境问卷(MCI)对宁夏2653名6-16岁生态移民儿童进行测量,以内化性行为问题为因变量,以人格和环境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层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人格因素中精神质和神经质维度对6-11岁男性和女性儿童内化性行为问题有显著影响(P0.05),12-16岁儿童内化性行为问题受神经质、精神质以及内外向三个维度的影响(P0.05);家庭环境中组织性维度对男性儿童内化性行为问题具有显著影响(P0.05),而亲密度和矛盾性维度对各年龄段儿童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人格因素、家庭以及班级环境因素可共同影响内化性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