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2篇
  2篇
肿瘤学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宏  雷永虹  秦扬  他同生  杨承纲 《河北医药》2011,33(15):2245-2246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Ki-67的表达和临床意义。研究二者与肿瘤血管形成和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8例BTCC组织中VEGF和Ki-67的表达,分析VEGF和Ki-67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BTCC组织中VEGF阳性率为73.53%,Ki-67阳性率为70.59%。在不同病理分级BTCC组织中VEGF和Ki-67的表达有明显差异,病理分级高的明显高于分级低的(P〈0.05);浸润性肿瘤明显高于表浅性肿瘤(P〈0.05);复发组均明显高于无复发组(P〈0.05);Ki-67和VEGF协同强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和Ki-67的阳性表达尤其是联合阳性表达对判断膀胱癌复发、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睾丸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分析——附2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睾丸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方法的选择以及瘤标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6例不同类型的睾丸恶性肿瘤应首选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术后并配合进行化疗或放疗术后定期检测β-hCG和AFP以观察肿瘤是否有复发趋势。结果:本组26例中,25例获得随访(96.2%)。12例T1期11例获得随访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T2-T4期13例均获得随访经过化疗1-6疗程。放疖000cGY以上,完全缓解8例(CR为61.5%),部分缓解5例(PR为38.5%)。术前β-hCG升高6例,AFP升高1例,治疗后β-hCG和AFP均下降至正常(其中4例为胚胎癌)。另有1例T1期精原细胞瘤在治疗过程中β-hCG正常,而在随访期中升高,经2个疗程化疗后β-hCG下降至正常。结论:隐睾症是睾丸恶性肿瘤的常见病因之一,本组占30.8%,对隐睾患儿应尽早手术固定。睾丸肿瘤手术应常规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化疗加生物免疫治疗对转移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住院治疗的85例转移性前列腺癌病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单纯化疗组(38例)和化疗加生物免疫治疗组(47例),对比分析单纯化疗和化疗加生物免疫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免疫组织细胞反应、化疗副反应以及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单纯化疗组的客观缓解率为60.5%,化疗加生物免疫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为8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总T淋巴细胞、T辅助细胞、T抑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性T细胞百分率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化疗加生物免疫治疗组均高于单纯化疗组(P均<0.05)。单纯化疗组患者化疗后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疼痛感和虚汗失眠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化疗加生物免疫治疗组化疗后上述情况均较治疗前以及单纯化疗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化疗加生物免疫治疗能明显提高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治疗缓解率,有效提升免疫功能细胞活性,降低化疗副反应,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吉西他滨+顺铂(Gemcitabine+Cisplatin,GC)化疗方案在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cellcarcinoma,UCC)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期提高晚期UCC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回顾分析52例转移性UCC患者接受GC方案化疗后的临床资料。化疗效果参照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化疗毒副作用按照WHO化疗毒副作用分级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GC方案对转移性UCC患者总有效率为48.1%,其中单纯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化疗有效率为64.3%,脏器转移者仅为29.2%。化疗中44.2%的患者出现Ⅱ度以上的骨髓抑制。随访时间平均17.6个月。统计分析表明单纯淋巴结转移较脏器转移患者化疗效果更好,生存期更长。结论 GC方案对晚期UCC的化疗效果肯定,化疗毒副作用小,但是要准确评估患者的体能状态和肾功能,谨慎选择合适的化疗对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顺铂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70例膀胱癌术后病人顺铂(40mg/次)膀胱灌注的不良反应.结果发生急性过敏反应6例,发生率为8.57%,其中1例发生过敏性休克.6例过敏反应分别发生在灌注第11、13、14、16、16、21次,平均15.2次时,其中2例在膀胱镜有创操作后发生,发生在灌注后3~20min.结论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顺铂大部分能耐受,但需注意急性过敏反应,建议灌注后留院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Ⅱ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系统、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术前化疗+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化疗的序贯疗法治疗26例临床Ⅱ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6例患者术前化疗后腹膜后转移淋巴结均有缩小,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顺利,能完整清除腹膜后淋巴组织,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2~11 a,平均5 a,其中2例腹膜后转移淋巴结复发,经挽救性治疗后病情好转稳定,余24例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本序贯疗法治疗临床Ⅱ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效果良好.早期诊断、准确的临床分期以及合理的治疗对睾丸非精原细胞瘤的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8.
动脉化疗在中晚期膀胱癌治疗中应用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1996年1月至今,我科为12例晚期膀胱癌患者施行了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结果:1例T4期降至T2期后给予膀胱部分切除;7例经手术+动脉化疗,2年复查未发现复发现象;4例带瘤生存,病灶无进展。动脉化疗毒性反应较轻,疗效是肯定的,为中晚期膀胱癌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浸润性膀胱癌行保留膀胱手术后髂内动脉灌注化疗与膀胱灌注化疗的治疗效果比较.方法选择T2-3N0M0期膀胱癌患者56名,手术方式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1周开始进行化疗.其中24名术后采用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同一时期的其他32名患者则在术后采用膀胱灌注化疗.化疗期间观察患者的副反应,每3个月复查一次膀胱镜和尿细胞学.结果 56名患者共随访18~60个月,平均32个月.髂内灌注组化疗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发生率75.0%,此外有部分骨髓抑制表现,有29.2%白细胞下降.膀胱灌注组主要副反应为膀胱刺激症状,发生率为37.5%.观察期内肿瘤复发率髂内化疗组为25.0%,而膀胱灌注组复发率为56.3%(P〈0.05).观察期间内,56名患者均未发生死亡.结论浸润性膀胱癌行保留膀胱手术后配合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可以降低肿瘤复发率,无明显化疗副作用,对于某些不适宜或不愿意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治疗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PC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该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激素抵抗性PCa患者88例,分为观察组(多西他赛+泼尼松治疗)与对照组(米托蒽醌+泼尼松治疗),治疗1个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IL)-6表达水平,记录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于治疗结束后3年随访患者中位生存期.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0%、64.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2,P=0.19).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P=0.52);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表达水平均降低(t=10.21,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t=5.04,P<0.05).两组患者中重度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疲劳乏力、水液潴留发生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期明显高于对照组(t=44.41,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方案治疗激素抵抗性PCa近期疗效确切,远期疗效较佳,能够改善患者免疫抑制状态,且毒性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