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循环功能及血气的影响。方法:28例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组(GE组)和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组(G组),每组14例。GE组于T7-8间隙硬膜外穿刺麻醉平面上达T4,下达T12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分别监测并记录人工气腹前和气腹后1、2、3h的MAP、ECG、HR、SpO2及PaCO2的情况,并同时于各时间点抽取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G组除无硬外阻滞及需术中及时补充芬太尼外。余与GE组同。结果:于气腹后1、2、3h时G组MAP、HR均较气腹前升高(P〈0.05),GE组MAP较气腹前仅有轻微变化(P〉0.05),HR较气腹前降低(P〈0.05),而两组间比较,MAP、HR差异有显著性(P〈0.05);气腹后1、2、3h两组PaCO2值与气腹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气腹后3hpH值均低于正常值。与气腹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可有效地维持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循环功能相对稳定,但气腹后3hpH值低于正常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技术应用于椎管减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4例颈椎管狭窄行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32例。两组均选用气管内插管全凭静脉麻醉。A组于诱导前2min丙泊酚1mg/kg静注,在气管内插管后5min丙泊酚8~12mg/(kg·h)持续静脉泵注;B组于诱导前2min硝酸甘油3~6μg/kg静注,在气管内插管后5min硝酸甘油1.5—2μg/(kg·min)、丙泊酚5。8ing/(kg·h)持续静脉泵注。术中调整硝酸甘油及丙泊酚的泵注速度,使两组平均动脉压(MAP)降低15%~20%左右。手术结束时停止降压。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5min、气管插管后5min(T1)、手术进行1h(T2)及手术结束(L)时MAP、HR、Sp02、ECG、pH值及尿量变化,计算HR与收缩压的乘积(RPP),总结术中出血量及总输液量.并统计术后心脑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气管插管后MAP及RPP值均较诱导前明显降低(P〈0.01),而组间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B组少于A组(P〈0.01)。术中尿量、总输液量、SpO2及pH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均未见明显的心脑栓塞并发症发生。结论:丙泊酚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技术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联合麻醉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与PaO2的变化。方法:28例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联合麻醉组(GE组)和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组(G组),每组14例。GE组于T7、8间隙硬膜外穿刺麻醉平面上达T4、下达T12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分别监测并记录人工气腹前和气腹后1、2、3h的MAP、ECG、HR、SpO2及PETCO2的情况,并同时于各时间点抽取血样进行血气分析;G组除无连硬外阻滞及需术中及时补充芬太尼外,余与GE组同。结果:于气腹后1、2、3h时G组MAP、HR均较气腹前升高(P〈0.05),GE组MAP较气腹前仅有轻微变化(P〉0.05),HR较气腹前降低(P〈0.05),面两组间比较,MAP、HR差异有显著性(P〈0.05);气腹后1、2、3h PaCO2值与气腹前比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气腹后3hpH值低于正常值,与气腹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可有效地应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  相似文献   
4.
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行胸、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EVGE)足一种较新的治疗方法,其有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的患者,越来越被医患所接受.为避免该术巾主动脉搏动性血流对覆膜支架释放的影响,释放覆膜支架时除需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外,还需有效地控制血压[1].我院自2003年5月试将尼卡地平复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技术应用于经DSA行胸、腹主动脉瘤EVGE中.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小剂量多巴胺持续静脉泵注对维持高龄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循环功能相对稳定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96例,随机均分为术中小剂量多巴胺持续静脉泵注组 (A组)和对照组 (B组).硬膜外隙注药后,A组同时予以多巴胺2~9 g/(kg·min)持续静脉泵注,B组同时予以氯化钠溶液持续静脉泵注.观察并记录麻醉前10 min (T0 )、麻醉后10 min (T1)、30 min (T2 )、50 min (T3 ) 、70 min (T4 )及术毕(T5 )之MAP、CVP、HR等值.结果 B组T1~T5时MAP值、HR值及T1、T2时CVP值均显著低于T0时及A组(P<0.05),而T3~T5时CVP值却显著高于T0时及A组(P<0.05).结论 小剂量多巴胺持续静脉泵注可安全有效地维持高龄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循环功能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吗啡不同给药方式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72例ASA Ⅰ-Ⅱ级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实施上胶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6例.A组在局麻药内加吗啡3.5mg,B组术毕将吗啡3.5mg注入患侧肌间沟(锁骨中点上1.5cm处)行臂从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及副作用.结果:A组综合镇痛质量优于B组,镇痛时间长于B组;A、B两组术后恶心发生率分别为13.9%和16.7%,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16.7%和19.4%,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小剂量吗啡术前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术后镇痛明显优于术后给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吗啡不同给药方式颈丛神经阻滞在颈前路颈问盘摘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64例ASAⅠ-Ⅱ级择期实施颈前路颈间盘摘除术的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32例.A组局麻药内加吗啡4 mg,B组术毕将吗啡4 mg(1/3剂量浅丛、2/3剂量深丛)右侧颈丛神经注入.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及副作用.结果:A组综合镇痛质量优于B组,镇痛时间长于B组,术中芬太尼用药量少于B组(P<0.05);A、B两组恶心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8.8%,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21.9%和25.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将小剂量吗啡术前颈丛神经阻滞用于术后镇痛明显优于术后给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术毕硬膜外隙注入林格液对高龄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且麻醉效果确切的高龄患者148例,随机分为术毕硬膜外隙注入林格液组(A组)、术毕硬膜外隙未注入林格液组(B组),各74例。麻醉平面出现后,0.75%左布比卡因7~10mL注入硬膜外隙。术中根据腹部肌肉松弛情况追加0.75%左布比卡因。A组在术毕即将林格液20mL注入硬膜外隙,B组在术毕硬膜外隙未注入林格液。观察并记录麻醉前10min(T0)、术毕(硬膜外隙注入林格液时)(T1)、术毕15min(T2)、术毕30min(T3)、术毕45min(T4)及术毕1h(T5)时的MAP、CVP、HR及SpO2的变化。结果:A组于T1、T2时MAP值、CVP值及HR值显著低于T0时(P<0.05);B组T1、T2、T3、T4及T5时MAP值,T1、T2、T3、T4时CVP及HR值显著低于T0时(P<0.05),而T4、T5时MAP值、T3、T4时CVP及HR值显著低于A组(P<0.05),SpO2值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组间及各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术毕硬膜外隙注入林格液可有效地缩短硬膜外麻醉后续影响,使高龄患者术后循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术前硬膜外隙预注小剂量吗啡超前镇痛对术中知晓的影响.方法 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全麻下行卵巢癌根治术且麻醉效果确切的患者126例,随机均分为超前镇痛组(A组)、未超前镇痛组(B组).硬膜外麻醉平面出现10 min后行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予以丙泊酚3~5 mg·kg-1·h-1、阿曲库铵10 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注麻醉维持.A组在麻醉诱导前5 min予以吗啡4 mg(2 ml)注入硬膜外隙;而B组则予以生理盐水2 ml模拟注入.记录两组丙泊酚的用药量、麻醉维持时间、停药后意识恢复时间,并于意识恢复即刻(T1)、回病房6 h(T2)及手术次日(T3)询问有无术中知晓.结果 于T1、T2及T3时间点,A组患者回忆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均为0,B组患者回忆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分别为6.4%、4.8%及1.6%,显著高于A组(P<0.01);而B组患者回忆术中知晓的发生率T3时间点低于T1时间点(P<0.05).结论 硬膜外隙预注小剂量吗啡超前镇痛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中知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局部麻醉剂加小剂量吗啡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52例ASAⅠ~Ⅱ级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在局麻药内加吗啡4mg;B组术毕将吗啡4 mg由臂丛神经注入。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综合镇痛质量优于B组,镇痛时间长于B组(P<0.05);A、B两组恶心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6.7%,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8.3%和12.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将局部麻醉剂加小剂量吗啡术前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术后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术后注射吗啡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