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是一种简便的、高效的在体外用聚合酶催化扩增核酸分子的新技术。由于用多聚酶催化能使核酸分子按几何级数递增,一般样品经20~30次催化后待检核酸分子可扩增百万倍以上,  相似文献   
2.
3.
1972年 Magnius 用琼脂双向扩散法(ID)从 HBsAg 阳性血清中发现 HBeAg 后,各国多采用这种方法检测 HBeAg 和抗-HBe。1977年国外陆续报道用血凝法、酶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我们于1976年和1980年先后建立了检测 HBeAg 和抗-HBe 的 ID法及检测 HBeAg 的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酶免疫法(EIA),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的方法以戊二醛二步法和过碘酸钠法应用最广。1980年我们曾报道应用戊二醛二步法中回收的游离HRP再经过碘酸钠法标记来制备结合物的方法,虽然提高了酶的利用率,但操作仍较烦复。1981年,骆加理等采用了甲醛(或戊二醛)-过碘酸钠法,并用乙醇沉淀氧化后  相似文献   
5.
1972年 Magnius 等用琼脂双向扩散法(下称 ID法)从 HBsAg 阳性血液中发现HBeAg,其后 ID 法是检测 HBeAg 和抗-HBe的主要方法。我们在用反向间接血凝法(简称RPHA 法)检测 HBsAg 的基础上建立检测HBeAg 的方法。材料和方法一、材料抗-HBe 阳性血清:经国家标准品测定,ID 法滴度1:32。  相似文献   
6.
<正> 乙型肝炎e抗原、e抗体的检测在临床疾病预后、流行病学分析及疫苗安全性试验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1981年我们建立了酶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e抗原。随后,在酶标记抗HBe IgG方面我们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高效的过碘酸钠法,提高了酶的标记率,在这些工作基础上建立了下述检测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是我国危害性最大的传染病之一.据统计在我国至少有一亿人口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这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有碍于四化建设,因此对乙型肝炎的防治被列为我国重点攻关项目,我国能否生产大量的、高质的、价格便宜的诊断试剂是攻克这一课题的关键之一。为此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临检中心)接受了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央卫生部研制乙肝酶免疫诊断试剂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本测定所用方法为以聚苯乙烯反应板为载体的双抗体夹心法。用于包被反应板及酶标记的抗HBeIgG系用DEAE-纤维素层析法从抗HBe阳性血清中提取而得。检测的操作步骤如下:(1)用0.75%鞣酸溶液处理聚苯乙烯反应板。43℃,1小时。洗涤。(2)加入抗HBe IgG(20~25微克/毫升)100微升。4℃过夜。洗涤。(3)在测定孔中加入血清标本50微升,正常人血清50微升;阳性对照孔中用HBeAg阳性血清代替血清标本;阴性对照孔中只加正常人血清。43℃,1小时。洗涤。(4)加入用含  相似文献   
9.
我们曾报道用抗HBe IgG致敏的双醛固定的羊红细胞,通过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PHA法)检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试验中用正常人IgG致敏红细胞作对照,以排除样品中非特异性凝集(包括抗IgG的干拢)(上海医学,4(11):31,1981)。本文进一步改用中和法检测HBeAg,这样既保证了试验的特异性,也提高了试验的重复性。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一种检测人血清HBV-DNA的非同位素斑点杂交试验。该试验把血清用量提高至200μl,并在操作时用抗-HBs沉淀血清中的Dane颗粒,离心收集抗原抗体复合物,弃去蛋白上清液以减少在点样时蛋白质对HBV-DNA在硝酸纤维素膜上的竞争性结合,从而大大提高检测的灵敏度。用同位素斑点杂交试验作对照,本法与同位素法检测灵敏度相仿:230例献血者及临床肝炎样品俭测结果两法的符合率为96.1%,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国内同类产品,适用于一般临床实验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