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神曲、半夏曲和红曲是仝小林教授治疗高脂血症的常用配伍。临床辨治高脂血症应抓住脾虚不运,邪实结聚的核心病机,标本兼顾。治疗时当辛开苦降,消膏降浊,调和脾胃寒热。在临床用量方面,神曲常用9~15 g以健脾和胃,消导调中;半夏曲常用 9~15 g以通泄消导,燥湿化痰而协助病理产物排除体外;红曲作为降血脂的靶药,其临床用量范围为3~15 g以健脾燥湿,消膏降浊。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以上三味药可促进胃肠动力,调节肠道菌群,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胆固醇。  相似文献   
2.
3.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早期干预可以延缓其发生发展。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前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前期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根据目前的研究热点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以后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依据。我们以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为检索对象,检索关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前期的文献,并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我们利用文献管理软件Note Express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10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文献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作者所在单位分布、文献类型分布、所涉及的干预方法的分布及文献的高频关键词分布等方面,初步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前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将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于中医文献的分析对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六郁"理论为金元医家朱丹溪系统提出。通过回溯经典,认为糖尿病前期的核心病机和重要病理基础是食、气、血、火、痰、湿六郁与虚(脾虚、气阴两虚)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前期实胖型患者以食郁为核心,六郁相兼为病;虚胖型患者以脾虚胃郁为根本;中等体型/消瘦型患者多以肝郁为主,而年老、久病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以气阴两虚为主。在"六郁"理论指导下,确立糖尿病前期的主要证型为脾胃壅滞证、肝郁气滞证、湿热蕴脾证、脾虚痰阻证与气阴两虚证;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以开郁为重要治则,积极干预糖尿病前期,有效预防并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现存最为详实齐全的一个版本。在方剂数量上,与宋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载方剂比较,桂林古本多出新方90方。桂林古本中亦存在与宋本所载方剂方名相同而药味不同的方剂,以及与宋本所载方剂方名不同而药味相同的方剂。在方名上,桂林古本不少方剂均直接以药物名称的直接组合命名。而从药名的角度考证,桂林古本与其他版本相比,某些中药称谓存在差异。桂林古本所载的方药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可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验证其疗效。  相似文献   
6.
仝小林教授临床辨治精神疾病多从痰、瘀、火、毒4个方面入手。他认为精神疾病的病位在顶焦,亢奋和不足是其主要病理状态,病性分虚、实两端,如邪犯顶焦,神机逆乱,髓海不足,神机失用,均可导致神系疾病的发生。辨治以刚柔为总纲,刚则泻实,柔则补虚。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现代医家临床应用附子类方治疗皮肤病的现状,附子类方作为经方之一大类方,虽常用于治疗阴寒里证,但在皮肤科疾病中亦多有应用。  相似文献   
8.
郁火证是因阳气被遏而导致的一种热性病证。该证的病位在脾,主要病机为脾胃气机升降失调,阳气壅滞于脾土无力升发,郁久而发热。郁火主要乘袭人体之眼、耳、口、鼻、咽喉等官窍及肌表皮肤,出现肤灼窍热之症。郁火证可见于多种疾病,西医治疗为对症治疗,相对局限,而中医药治疗具有辨证治疗、异病同治的优势。仝小林教授秉承李东垣"脾胃内伤学说",认为郁火证与中焦有密切的联系,主张从脾论治该病,以升阳散火、甘温除热及益气升阳、清热化湿为治疗法则,宣发阳气而散郁火,以保证中焦气机升降正常为要,为临床治疗郁火证提供了具体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神经性厌食症(AN)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青少年女性的身心疾病,常因患者限制摄食导致营养不良,内分泌、代谢紊乱,进而危害健康。由于本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医学缺乏特效方法,多以营养支持、心理干预等对症治疗,但部分患者疗效仍不理想。仝小林院士通过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提出在治疗神经性厌食症时,采用"态靶结合"辨证组方思路,针对久病脾胃虚寒型患者,一方面运用补中益气汤合二仙汤补脾益气温阳以改善其异常身心状态,一方面通过选用枳实、槟榔、厚朴、大黄等靶药来增加胃肠动力,促进排空、提升食欲,标本兼治,常取佳效。  相似文献   
10.
浅表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医疗资源,在改善患者症状、病理表现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仝小林教授认为浅表性胃炎(胃热型)病因主要是湿以及病程日久,湿郁而化的湿热。治疗时首先要改善胃所处的环境--湿。其次,要针对胃热型浅表性胃炎运用态靶同调的三味小方--蒲公英、薏苡仁、黄连以清热除湿,临床常用剂量分别为蒲公英15~45 g,薏苡仁30~60 g,黄连6~15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