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1临床资料 例1,女,42岁.因大便鲜血、肛管有刺痒感2d就诊.专科检查见肛周皮肤正常,增加腹压见3、7、11点处肛内分别有一约黄豆大小暗红色粘膜隆起脱出肛外,齿状线清楚,表面有针尖样出血点,并可见多个散在大小如米粒状、呈棘刺样淡红色疣状物,表面有少量淡黄色分泌物,能自行还纳肛内.诊断为"Ⅱ期内痔伴尖锐湿疣".经多次询问病史,患者诉曾经有多次肛交史.经在局麻下用止血钳摘除疣体后,用肛肠治疗仪治疗痔核,术后用太宁栓1粒塞入肛内,1次/d,连续用4d,每周肌注干扰素100万U,连用4周,术后每月复查1次,随访6个月未复发.  相似文献   
3.
东垣治疗便秘偏重脾胃,认为饥饱劳役,损伤胃气,饮食辛热,血中伏火,津液不足是形成便秘的主要原因。治疗上以润燥、和血、疏风、通下为主,随证应用补气升阳、健脾除湿、暖中消积、破血逐瘀、温阳开结、顺气导滞等法,又擅长使用巴豆、大黄等药,并注重中病即止,顾护津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痛合并肛周脓肿的疗效。方法采用一次性脓肿根治手术,术后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抗感染对症治疗及中药内服外用。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治愈,创口愈合时间27~50d。结论手术配合中西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肛周脓肿效果肯定,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痔切除伴肛门成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痔切除伴肛门成形术,并进行临床观察及随访,评估手术操作、术后近远期疗效。结果手术平均时间45分钟,术后切口愈合平均时间12.3天,术后水肿者占4.5%。随访6个月,肛门狭窄、肛门括约肌功能异常、大出血、再次脱出者均无发生。结论痔切除伴肛门成形术能较为彻底的切除病灶,并修复肛门及肛管的生理结构,避免损伤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操作简单,方法巧妙,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6.
笔者两年来,运用自拟中药熏洗剂治疗炎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嵌顿性内痔等,取到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本组患者80例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18~62岁;病程最长17年,最短4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痔切除伴肛门成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1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6例采用痔切除伴肛门成形术治疗;对照组156例采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愈率及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痔切除伴肛门成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外剥内扎加横切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外剥内扎加横切缝合术,对照组予以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2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愈率、术后肛门疼痛、水肿、坠胀、皮赘残留,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剥内扎加横切缝合术是目前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一种较好术式。  相似文献   
9.
中医对便秘的认识和治疗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李东垣谓:“治病必求其源,不可一概用牵牛、巴豆之类下之。”古人云:“肾主二窍司二阴,又主五液,津液盛则二便调和。”肾开窍于前后二阴,大肠的传导功能有赖于肾气的温煦和肾阴的滋润,故顽固性便秘的形成多责之于肾而涉多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肛周脓肿患者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以便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收治76例肛周脓肿患者,对其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76例患者,培养有细菌生长的70例,占92.11%。本组均无真菌生长。共分离出病原菌96株。其中厌氧菌67株,占69.79%;革兰阴性菌75株,占78.13%。检出株数居首位的为大肠埃希氏菌,检出54株,占56.25%;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氏菌,检出16株,占16.67%。76例肛周脓肿患者中,混合感染47例,占67.14%;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达97.33%;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最高,达100.0%。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氏菌检出23株,占23.96%。结论肛周脓肿是以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感染为主的混合性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降低病原菌的耐药性及有效治疗肛周脓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