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检测痰液中3种药物异烟肼(isoniazid,INH)、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FX)和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浓度的方法,冒在为实现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帮助。方法痰液样品离心后经甲醇/乙腈蛋白沉淀法预处理后进样液质联用仪进行分析。实验采用的流动相A为含0.1%甲酸的水溶液,流动相B为含0.1%甲酸的乙腈;流速0.35mL·min^-1;采用ACQUITY UPLAC HSS T31.8μm column(2.1mm×100mm,Waters公司)分离;采用电喷零电离源,采用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对待测物进行正离子扫描检测。此外,本试验盲态收集5例患者的痰液,用该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测得痰液中INH、PZA和LFX分别在48~6000 ng·mL^-1(r=0.9988)、480~60000 ng·mL^-1(r=0.9993)、120~15000 ng·mL^-1(r=0.9995)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INH、PZA和LFX 3种药物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低于15%,且3种药物的提取回收率均处于97.21%~107.80%之间。7例受试者体内均检测到药物INH,质量浓度分别为44.74、120.1、301.5、481、595.5、1220及1570 ng·mL^-1;PZA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4.2、6273.34和3185 ng·mL^-1;1例受试者检出LFX,质量浓度为199.86 ng·mL^-1。结论本试验建立了痰液中INH、PZA及LFX的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准确、快速等诸多优点,可以应用于临床治疗药物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酸浓度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注射猪血清构建不同分期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Agilent 1100,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的氨基酸浓度。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血浆氨基酸浓度与肝纤维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根据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大鼠血浆中16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及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发现:血浆组氨酸(histidine,His)、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苏氨酸(threonine,Thr)、酪氨酸(tyrosine,Tyr)、缬氨酸(valine,Val)等与肝纤维化程度具有相关性(His:rs=0.512,P=0.015;Phe:rs=0.713,P<0.01;Thr:rs=0.567,P=0.006;Tyr:rs=0.753,P<0.01;Val:rs=0.508,P=0.016);His、Phe和Tyr在不同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中的浓度均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但在不同病理分期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中His、Phe和Tyr浓度与肝纤维化程度正相关,但对肝纤维化病理分期无判别意义。  相似文献   
3.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tial liver plasma membrane( PM) proteins that may be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development and reversal process of hepatitis and to understand the pathogenesis of hepatitis and the new drug targets by performing a comparative proteomics research of liver PM between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浆氨基酸浓度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状态的效能.方法 148例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选本研究.血浆氨基酸浓度测定采用Agilent 11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标准品及衍生试剂购自Agilent公司.血浆氨基酸浓度诊断肝组织病理状态的效能评价采用ROC曲线法.结果 根据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血浆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蛋氨酸、精氨酸浓度变化可能对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有诊断意义,其诊断轻度炎症(分级≥G2)和中度炎症(分级≥G3)的ROC曲线下面积的95% CI分别为0.541~0.756、0.512~0.717、0.517~0.719、0.615~0.804、0.535~0.741、0.543~0.756和0.548~0.733、0.635~0.803、0.631~0.801、0.606~0.785、0.523~0.709、0.484~0.671;血浆丝氨酸、酪氨酸浓度可能对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有诊断意义,其诊断显著纤维化(分期≥S2)ROC曲线下面积的95%CI为0.495~0.719、0.477~0.679,诊断严重纤维化(分期≥S3)和肝硬化(分期=S4)ROC曲线下面积的95%CI分别为0.543~0.722、0.548~0.728和0.526~0.733、0.523~0.734.结论 虽然一些血浆氨基酸浓度随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出现定向变化,但不能作为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状态的稳定和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筛选诊断肝纤维化的标志物. 方法 入组48例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纤维化患者[其中24例为轻度肝纤维化(S1),另24例为重度(S4)].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s且进行纯度测定,提取PBMCs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并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鉴定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患者年龄、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患者性别采用x2检验分析,血小板及白细胞数目采用t检验分析. 结果 在纯化的PBMCs中,24例S1和24例S4患者的血小板数目(×109/L)分别为19.268±6.413和19.480±6.538,与临床正常参考值(100 ~ 300)× 109/L相比,血小板数目明显减少,而两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930).通过双向电泳和LC-MS/MS分析,共鉴定了12个差异蛋白质. 结论 从PBMCs中筛选出的膜突蛋白、辅酶Q脱氢酶铁硫蛋白3等12个蛋白质对肝纤维化具有诊断潜能.这些蛋白质参与了细胞运动、细胞黏附、激酶和转录等重要生物过程,可能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老年居民饮奶状况及其对膳食钙摄入的影响。方法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第10轮调查数据资料为基础,将有完整膳食数据信息的45岁及以上共9766名中老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并按平均每日奶摄入量将调查对象分为0(不饮奶组)、1~99、100~199、200~299、≥300 g/d饮奶组。比较不同奶摄入量组中老年居民平均每日膳食钙摄入量差异。计算调查人群平均每日膳食钙摄入量达到推荐摄入量的人群比例。计数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2015年,我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居民饮奶率和每日奶摄入量第95百分位数(P95)分别为14.7%和158.9 g/d;不同奶摄入量组中老年居民每日膳食钙摄入量分别为283.8、376.8、467.5、547.2和785.8 mg/d;饮奶者和非饮奶者平均每日膳食钙摄入量达到推荐摄入量的人群比例分别为4.3%和1.3%。结论我国中老年居民膳食奶类摄入水平仍然较低,膳食钙摄入量有随饮奶量增加而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酸浓度判别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状态的效能。方法 148例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选本研究。采用Agilent 11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血浆氨基酸浓度。血浆氨基酸浓度判别肝组织病理状态的效能评价采用Bayes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根据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血浆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蛋氨酸、精氨酸浓度可能对病理学分级有判别意义,血浆丝氨酸、酪氨酸浓度可能对病理学分期有判别意义。根据判别分析,只有苏氨酸、酪氨酸浓度符合模型纳入变量、进入判别病理学分级的判别函数,基于苏氨酸、酪氨酸浓度的判别函数判别G1、G2、G3的符合率分别为55.9%、44.1%、52.7%;没有1种氨基酸浓度符合模型纳入变量、进入判别病理学分期的判别函数。结论基于血浆苏氨酸、酪氨酸浓度的判别函数对病理学分级有一定判别意义,血浆氨基酸浓度对病理学分期没有判别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6种氨基酸血浆摩尔浓度构建的比例模型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学状态的效能。方法选择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8例,病理学分级G2、G3、G4分别被称为显著炎症、严重炎症和进展期炎症,分期S2、S3和S4分别被定义为显著纤维化、严重纤维化和进展期纤维化。血浆氨基酸摩尔浓度测定采用Agilent11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血浆氨基酸比例模型通过建立分数函数的方式构建。选择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有显著相关性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排列的前6个模型进行分析。血浆氨基酸比例模型诊断肝组织不同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评价采用ROC曲线法。结果亮氨酸/酪氨酸、(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诊断显著和严重炎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其最佳截断值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37~0.55,0.79~0.97,0.51~0.61和0.53~0.67,0.69~0.86,0.68~0.74。(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缬氨酸/酪氨酸诊断严重和进展期纤维化ROC曲线下面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其最佳截断值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52~0.76,0.59~0.83,0.66~0.69和0.53~0.83,0.64~0.82,0.68~0.76。结论基于氨基酸血浆摩尔浓度的部分比例模型对诊断显著和严重炎症、严重和进展期纤维化均有一定意义,但其中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最佳模型尚不能明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餐馆减盐干预对餐馆减盐环境(包括减盐态度和少盐服务)和少盐订单的影响。方法 作为一项以餐厅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试验,我们从6个省的12个区/县招募了192家餐厅,其中干预组、对照组各96家餐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调查中期和终期分别有143和146家餐馆参与评估。对干预组餐馆开展为期1年的综合减盐干预,对照组餐馆不实施任何干预。统一使用餐馆调查问卷分别在基线、中期和终期对所有餐馆管理者(每个餐馆调查1位管理者)进行面对面调查,收集餐馆的减盐环境与少盐订单信息。分别采用二分类和有序分类的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组餐馆在减盐态度、少盐服务和少盐订单上的差异。结果 在减盐态度方面,干预中期,干预组餐馆经营者认同未来会加大研发和推广低盐菜品的可能性是对照组的4.089倍(95%CI:1.532~10.912,P=0.005)。对照组和干预组餐馆经营者认同未来会加大减盐相关知识宣传的比例到终期分别增长了0.5和2.7个百分点,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少盐服务方面,干预组餐馆的服务员经常主动询问是否少盐的比例从基线的34.0%上升至终期的49.4%,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纵向分析身体活动、静坐时间和膳食摄入水平对中国育龄女性腰围、腹型肥胖的影响。方法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于2004、2006、2009、2011、2015年的五轮调查中,选择至少参加过两轮调查的2951名15~49岁的育龄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身体活动和静坐时间数据、采用连续3天24小时回顾法收集食物消费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对连续性变量的时间差异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分类变量的时间分布差异进行分析,采用线性多水平模型分析不同身体活动、静坐时间和膳食摄入水平与腰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多水平模型分析不同身体活动、静坐时间和膳食摄入水平与腹型肥胖的患病风险。结果将身体活动、静坐时间和膳食摄入水平分别纳入多水平模型后,与低水平休闲身体活动相比,中等水平休闲身体活动组的腰围增加了0.47 cm(P=0.025);与低水平电视时间相比,中、高水平电视时间组的腰围分别增加0.49 cm(P=0.033)和0.58 cm(P=0.013),发生腹型肥胖的相对危险度分别是1.13(P=0.049)和1.17(P=0.010);与深色蔬菜摄入不足组相比,摄入充足组的腰围减少0.82 cm(P<0.001),发生腹型肥胖的相对危险度是0.87(P=0.028);与低水平糕点摄入组相比,高水平摄入组的腰围增加1.16 cm(P<0.001),发生腹型肥胖的相对危险度是1.33(P<0.001)。将身体活动、静坐时间和膳食摄入水平同时纳入多水平模型后,电视时间和膳食摄入水平与腰围及腹型肥胖仍然存在统计学意义,且统计值相差不大。与低水平电视时间相比,中、高水平电视时间组的腰围分别增加0.54 cm (P=0.028)和0.58 cm (P=0.025),发生腹型肥胖的相对危险度为1.15(P=0.034)和1.18(P=0.011);与深色蔬菜摄入不足组相比,摄入充足组的腰围减少0.80 cm(P<0.001),发生腹型肥胖的相对危险度是0.87(P=0.027);与低水平糕点摄入组相比,高水平摄入组的腰围增加1.13 cm(P<0.001),发生腹型肥胖的相对危险度是1.32(P<0.001)。身体活动水平与腰围及腹型肥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视时间、膳食因素(深色蔬菜摄入不足、糕点摄入过多)是影响中国育龄女性腹型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除了加强体育活动外,预防育龄女性腹型肥胖还应该加强减少电视时间、推广适当膳食行为(增加深色蔬菜摄入、减少糕点摄入)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