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重复吸入通气对骨水泥反应的防治作用。方法将30例在全麻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在研究期内实施无重复吸入通气,而对照组施行紧闭通气,记录填充骨水泥前、后BP、HR、PaO2和PaCO2等的数值和发生心律失常、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基础值的20%)的例数。结果处理组PaCO2和血压下降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其余指标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无重复吸入通气对骨水泥反应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对急性切口痛大鼠模型的镇痛作用。方法选择急性切口痛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将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急性疼痛组和汉防己甲素组,在术前1 d至术后6 d分别进行疼痛累积评分、热和机械痛阈测定。结果从切开后2 h-6 d急性疼痛模型组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均显著低于基础值,但汉防己甲素组只有术后2 h-3 d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显著低于基础值(P〈0.05),而且汉防己甲素组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从切开后2 h-6 d均显著高于急性疼痛模型组(P〈0.05)。急性疼痛模型组和汉防己甲素组的50%缩足阈值在术后2 h-6 d均显著低于基础值(P〈0.05),两组间基础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切开后2 h-5 d,汉防己甲素组的50%缩足阈值显著高于急性疼痛模型组(P〈0.05),术后6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疼痛模型组及汉防己甲素组的疼痛累积评分在切开后均较基础值显著增加(P〈0.05),两组间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汉防己甲素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第5、6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防己甲素可缓解急性疼痛模型的静息痛、热及机械刺激的诱发痛,有希望成为新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3.
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对人工流产术后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术前静脉注射对人工流产静脉麻醉及术后子宫收缩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法随机将80例早期妊娠妇女分成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40例。术前5m in,试验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0μg/kg,对照组静脉注射安慰剂(生理盐水)。两组均以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两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药总量、呼吸循环参数改变、术后疼痛评分以及补救镇痛药情况。结果术后疼痛评分A组显著低于B组(P〈0.05),补救镇痛药在B组使用比例更高(P〈0.05)。术中丙泊酚用药总量A组少于B组(P〈0.05)。两组呼吸循环抑制发生率及诱导、苏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用于无痛人工流产可增强麻醉效果,减少丙泊酚用量,减少术后腹痛的发生率,可明显缓解术后子宫收缩疼痛。  相似文献   
4.
麻醉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麻醉学专业基础主干课程,实验教学是新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医科大学麻醉学系建立"动物实验+模拟教学+临床见习+网络学习"的实验教学创新模式,大大地促进了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理论、建立临床思维和拓展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胰-肾联合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胰-肾联合移植患者100例,男85例,女15例,年龄18~64岁,ASAⅢ或Ⅳ级。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传统液体治疗组(C组)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每组50例。C组术中维持CVP 8~12 mmHg, MAP80 mmHg。G组术中根据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原则使SVV13%,CI2.5 L·min~(-1)·m~(-2),MAP80 mmHg。记录术中补液总量、尿量。记录麻醉前(T_0)、麻醉后10 min(T_1)、肾脏再灌注后10 min(T_2)、胰腺再灌注后10 min(T_3)、术毕即刻(T_4)的MAP。记录术毕的CVP值和血浆脑钠肽(BNP)。监测术前、术后第1、3、5、7天的血淀粉酶、空腹血糖、血肌酐清除率。记录术后外源性胰岛素使用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G组术中补液总量、尿量明显增多(P0.05),T_2—T_4时MAP明显增高(P0.05),术后第1天血淀粉酶和空腹血糖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7天血肌酐清除率明显升高(P0.05),术后胰岛素使用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毕两组CVP、BNP、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液体治疗比较,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有利于维持胰-肾联合移植术中循环稳定、改善移植器官灌注、加快移植器官及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官腔镜手术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行官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组(S组)和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组(F组),每组4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出现体动甚至躁动的情况、苏醒时间、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可致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下降(P〈0.05),S组的影响较F组小(P〈0.05);S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较低(P〈0.05),苏醒较快(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相同。结论:舒芬太尼异丙酚复合麻醉用于官腔镜手术,对生命体征影响较小。镇痛效果好,清醒较快。  相似文献   
7.
麻醉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麻醉学专业基础课程,麻醉生理学实验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将模拟教学引入麻醉生理学的实验教学中,建立“模拟教学+临床见习+动物实验”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可使学生在基础理论的掌握、临床思维的建立、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不同血浆靶浓度的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诱导对小儿全麻诱导期间及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观察瑞芬太尼对达到一定镇静程度时七氟醚呼气末浓度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儿按瑞芬太尼输注速度随机分为4组(R0、R1、R2、R3组,n=15),接受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分别为0、1、2、3 ng/mL.七氟醚吸入浓度为3%,与瑞芬太尼同时开始诱导,脑电双频指数(BIS)达60后10 min静注琥珀胆碱辅助气管插管.记录各组麻醉诱导前、BIS达60时、插管前、插管即刻和插管后2 min的SBP和HR;BIS达60后在1 min内每隔10 s记录相应的BIS值,计算平均值.采用传统的上下波动法测定七氟醚呼气末浓度(ET%).结果:R0和R1组插管即刻SBP和HR高于诱导前及插管前(P<0.05),R2组的SBP和HR插管后与插管前差别不显著,而R3组在诱导期间出现较严重的循环抑制.4组患儿七氟醚ETBIS60%值分别为2.33%、2.18%、1.38%、0.97%,R1、R2、R3组七氟醚ETBIS60%与R0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与七氟醚在小儿全麻诱导时具有协同作用,使达到一定镇静程度时七氟醚呼气末浓度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适合的靶浓度下,瑞芬太尼能有效抑制小儿七氟醚吸入诱导时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Ambesh操作法在锁骨下静脉置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颈内静脉阻塞法(Ambesh操作法)在锁骨下静脉置管过程中,防止导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价值。方法采用Ambesh操作法对63例患者实施锁骨下静脉置管,与常规操作组80例及Ambesh研究组97例病例作比较,研究导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导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发生率为4.8%,常规组为16.3%,Ambesh研究组为0。实验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4)而与Ambesh研究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9)。结论Ambesh操作法可有效减少锁骨下静脉置管过程中导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从内质网应激(ERS)角度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随机将雄性Balb/c小鼠90只分为假手术组(S组,n=30)、缺血再灌注组(I/R组,n=30)与TET处理组(n=30),HE染色观察病理结果,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评价脑损伤情况,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计算脑含水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大脑皮层ERS和凋亡蛋白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I/R和TET组神经功能学评分(NDS)评分和脑含水量升高(P<0.05),脑梗死体积增大(P<0.05),GRP78、CHOP和caspase-12表达上调(P<0.01);与I/R组比较,TET组NDS评分和脑含水量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GRP78、CHOP和caspase-12表达下调(P<0.05)。结论 TET显著减轻小鼠脑组织I/R损伤,与降低I/R诱导的ERS和ERS介导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