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4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艾滋病高发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方法:选取艾滋病高发区云南省大理州为样本地区,按照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登记病人发现顺序,随机选取461例调查对象及家属605例,展开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回顾性问卷调查。家属按照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一般人群结构进行率的调整后作为一般人群。结果: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两周就诊率和住院率分别为22.6%和30.4%,高于一般人群的7.8%和11.1%;平均住院天数为28.6天,高于一般人群的12.1天;两周应就诊而未就诊率为57.7%,与一般人群(4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住院而未住院率为32.4%,高于一般人群(20.2%),经济困难为首要原因。艾滋病病人依从抗病毒治疗的占98.7%,仍有36.0%确认感染后未及时入组,首要原因是"医院认为未达到抗病毒治疗要求"(37.2%),其次为"怕被别人知道"(25.6%)。结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门诊和住院卫生服务利用率均较高,门诊服务需求能转化为利用,但住院服务利用不足。基层医疗机构未能有效发挥"守门人"作用。抗病毒治疗措施成效突出,但仍需早期启动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了解上海市老年护理服务体系人力资源配置现状。方法 :对上海市全市71家老年护理机构进行普查,并抽查全市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其2006-2010年人力配置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机构,平均每机构的护理人员为19.9人,每床位配置人员数为0.67人,低于国家0.8的配备标准要求;仅有39.2%的老年护理机构达到国家护理人员配置标准要求。护士的学历构成以大专和中专与中技为主,而护工的学历构成中最多的是初中及初中以下。结论 :目前上海市老年护理服务人力数量缺乏,素质水平偏低,建议完善相关政策,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服务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上海市老年护理服务机构设施设备配置现状。方法 :对上海市全市71家老年护理机构进行普查,并抽查全市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6—2010年科室设置及设施设备配置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被调查老年护理机构老年护理相关科室整体独立开展率为75.8%,相关仪器及基本设施总体配置率分别为74.8%及81.2%。结论 :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机构科室设置及设施设备配置整体状况尚可,部分设施设备不足有待发展。建议政策及资金倾斜,支持并开展多样化老年护理服务设施设备配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界定上海市老年护理体系存在的问题,确认突出问题及解决突出问题的切入点。方法 :基于文献归纳法界定的全国层面老年护理体系中的问题,对上海市18个区(县)的986名老年护理服务组织者和提供者进行定性深入访谈。结果 :上海市老年护理体系存在25类问题,"护理服务供不应求"最突出,为诸多问题相互作用的系统结果。突出问题的解决需以功能定位不清及缺乏评估标准、政府财政补助不足、护理专业人员缺乏、激励机制不健全和缺乏法律保障5个问题的解决为着眼点。结论 :上海市老年护理体系中"供不应求"问题表现突出,功能定位不清及政府财政补助不足是造成突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加强功能定位等是解决突出问题的抓手。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述2004—2005年广东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样本代表性与数据质量,为资料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广东省13个县(市、区)2004-2005年全部死亡人群进行回顾调查,依据人口学特征、拟舍优度检验、玛叶指数等对2004-2005年广东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样本(其中12个调查点数据)的代表性进行评价,从死因诊断依据、死亡率、死因编码质量等方面评价数据质量。结果本次调查覆盖全省12个市、县(区)共758.5472万人口,无论是年龄构成还是性别比、地域和社会经济等指标统计学检验,还是年龄构成的拟合优度检验,调查样本与2000年广东省人口普查户籍人口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选取调查样本10—69岁和20~79岁2个年龄组样本,计算玛叶指数为3.59,说明调查样本人口数据无年龄偏好。本次调查地区共收集2004-2005年12个调查点死亡个案99919例,平均粗死亡率为658.6/10万,10个调查点粗死亡率符合质控要求,婴儿死亡率为6.7%。,全部死亡个案的死因最高诊断单位以县及以上医疗机构为主,达62.48%,死因最高诊断依据以临床+理化和临床诊断为主,合占85.93%;其中死于恶性肿瘤个案的诊断单位以县及以上医疗机构诊断比例最高,达89.33%,诊断依据以尸检、病理、手术和临床+理化等合计比例达83.76%。全部调查个案的编码总体准确率达96.07%,死因不明率为1.89%,死因不准确率为1.56%,死因错误率为0.48%。结论2004—2005年广东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样本代表性良好,调查结果可代表全省情况,调查过程质控严格,数据完整性、可靠性和准确性指标均符合质控要求,数据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7.
8.
摘 要:[目的] 分析2017年广东省女性乳腺癌的流行状况及2013—2017年期间广东省女性乳腺癌的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广东省2013—2017年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和死亡数据,根据城乡和年龄组分层计算女性乳腺癌粗发病(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35~64岁截缩率、0~74岁累积率等指标,并采用Joinpoint模型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2017年广东省肿瘤登记地区女性乳腺癌粗发病率为51.32/10万,中标发病率为39.82/10万,世标发病率为37.14/10万,35~64岁截缩发病率为94.38/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3.98%。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女性乳腺癌中标发病率分别为43.18/10万和31.45/10万。同期,广东省肿瘤登记地区女性乳腺癌粗死亡率为10.27/10万,中标死亡率为7.37/10万,世标死亡率为7.17/10万,35~64岁截缩死亡率为16.00/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0.81%。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女性乳腺癌中标死亡率分别为7.52/10万和6.98/10万。2017年女性乳腺癌发病在60~64岁组达到顶峰,死亡在85岁及以上组达最高峰。2013—2017年期间,广东省肿瘤登记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发病率:APC=0.70%,P=0.38;死亡率:APC=1.71%,P=0.44)。[结论] 2017年广东省肿瘤登记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防控形势仍然很严峻,城市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农村地区。应重点关注城市地区、中老年女性群体的乳腺癌三级预防,降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描述广东省人群致死性溺水流行水平、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评估溺水危害风险和制定防控策略与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广东省疾病监测系统2006—2010年人群死因监测资料,收集监测点居民溺水死亡个案及相关信息,监测系统包括城市地区(广州越秀、珠海全市3个区、云浮云城、汕尾城区)、农村地区(韶关南雄、梅州五华、江门台山和肇庆四会)。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对广东省居民致死性溺水个案的流行特征与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广东省发生致死性溺水1 114例,其中男性701例、女性403例;城市296例、农村818例。全省5年平均溺水粗死亡率为3.78/10万(标化率3.87/10万),其中2006—2010年粗死亡率分别为4.81/10万、3.86/10万、3.73/10万、3.44/10万和3.11/10万,5年间死亡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农村溺水死亡率(5.21/10万)高于城市(2.15/10万)(P<0.01),男性(4.73/10万)高于女性(2.79/10万)(P<0.01)。溺水死亡水平随着年龄增长出现2个流行高峰,分别是0~14岁和≥70岁老年人群。从溺水死亡例数占总死亡例数的比例曲线分析:5~14岁维持高峰平台期。溺水性质均以意外为主(占89.59%,998/1 114);溺水地点以在江、河、湖、海等天然开放性水体为主(占71.37%,332/465),夏、秋季节是溺水高发时段,其中7月比例最高,占13.91%(155/1 114)。每年因溺水死亡导致的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为19.61万。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日均气温、低年龄、农村、文化程度为小学、文盲/半文盲以及儿童/学生是意外溺水死亡的危险因素(OR=1.087、1.026、1.362、2.561、2.682、3.819)。结论广东省近5年溺水死亡流行水平呈逐步下降趋势,但仍是0~14岁儿童的首位死因,政府应针对环境和人口社会学危险因素,制定有效控制策略和干预措施,降低溺水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国昆明、长沙、广州和珠海四城市温度在不同滞后日对心脑血管疾病(ICD一10:100~199)死亡的影方法法收集四城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与气象资料、大气污染物数据,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研究不同城市温度与死亡关系,分析低温、中间温度、高温在不同滞后期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累积效应,并用一般线性阊值模型评估温度对死亡的累积冷热效应。结果四城市温度与死亡关系呈非线性,四城市居民最小死亡风险对应温度分别为长沙22.0 oC、昆明20.0℃、广州26.0℃、珠海25.5 c(:;在研究滞后期问内低温所致最大累积死亡风险值(95%c,)四城市分别为1.858(1.089~3.170)、1.537(1.306~1.809)、2.121(1.771~2.540)和1.934(1.469~2.548),高温分别为1.100(0.816~1.483)、1.06l(0.956~1 177)、1.134(1.047~1.230)和I.259(1.104~1.436)。温度当天热效应大于冷效应,但随着滞后日增加,热效应迅速下降,而冷效应急剧上升,并持续至3~4周。结论温度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呈非线性关系。低温和高温均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以低温的影响更显著。冷效应持续时问长,热效应趋短暂急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