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IPC)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PA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13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61例),两组采用常规降糖并给予前列地尔、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IPC)治疗15 d.观察静息痛、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行走距离的改善情况,进行组间对比分析和治疗前后自身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静息痛、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行走距离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好转(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明显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症状.  相似文献   
2.
不同年龄健康者不同部位骨密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健康志愿者腰椎及髋部不同部位骨密度结果,提高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的依据。方法:对30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30~79岁,男110名,女190名。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定腰椎及髋部不同部位(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骨密度,并按不同年龄组进行结果分析。结果:①女性腰椎2~4(L2-4)BMD50岁后下降明显(t=3.96~5.62,P&;lt;0.001);股骨颈和Ward’s三角BMD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各组间差异t=2.01~6.91,P&;lt;0.05~0.001,t=2.88~7.34.P&;lt;0.001):大转子。BMD在50岁组和60岁组与其他各年龄组之间有明显的下降(t=4.19~5.24,P&;lt;0.01~0.001)。②110名男性L2-4BMD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股骨3个部位的BMD50岁后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各组间差异t=2.13~0.87,P&;lt;0.05~0.001)。③女性。BMD4项值与年龄及绝经年限明显负相关(r=0.312,P&;lt;0.01;r=0.532.P&;lt;0.01;r=0.418,P&;lt;0.01;r=0.642,P&;lt;0.001);男性与年龄及BMI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女性在更年期后以L2-4BMD下降为主;男性以髋部BMD变化为主。骨密度的测定提供了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背景:维生素D受体基因5’端启动子区外显子2上存在而Fok 1酶切位点多态性,这一位点的多态性影响维生素D受体氨基酸的结构,与骨密度变化相关。 目的:分析老年男性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1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 设计:病例一对照,对比观察。 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和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内分泌科。 对象:选择2002—01/06解放军总医院及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门诊就诊的26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为骨质疏松组,平均年龄(70&;#177;5)岁。腰椎骨密度均低于峰值骨密度2.0~2.5个标准差。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老年男性66名为对照组,平均年龄(73&;#177;4)岁。纳入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且相互无血缘关系,汉族,北京地区居民。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确定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1基因型,分析老年男性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1基因型的分布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老年男性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1基因型分布情况。 结果: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26例及健康老年人66名均进入结果分析。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1多态位点基因型分别为FF,Ff,ff基因型。对照组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1多态性FF,Ff,ff基因型频率与骨质疏松组(42%,42%,15%;15%,50%,35%)比较,差异明显(x^2=12.078,P〈0.01),等位基因F,f频率与骨质疏松组(64%,36%;40%,60%)比较,差异也明显(x^2=-8.232,P〈0.01)。 结论:正常老年男性与骨质疏松症老年男性患者的维生素D受体基因5’端启动子区Fok 1酶切位点多态性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背景早期诊治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 OP)目前仍以骨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测定为标准.但在测定中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骨骼不同部位的 OP检出率不同,有必要分析这种差别.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随增龄在骨骼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检出率的不同. 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横断面调查. 单位一所军队炮兵总医院的内分泌科. 对象本研究在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内分泌科完成.选择 2000- 09/2002- 01在本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共 147例,其中男 54例,女 93例,年龄 50~ 78岁.按年龄分为 3组,即 50~ 59岁组、 60~ 69岁组和 70~ 79岁组,各组人数分别为 46例(男 13例,女 33例), 66例(男 26例,女 40例)和 35例(男 15例,女 2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 50岁,女性均为绝经后;②符合 WHO推荐的 OP诊断标准 [1].排除标准患肝、肾、心脏、胃肠道等脏器慢性疾病及糖尿病、甲亢等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者. 方法每个受试者详细填写病史调查表,准确测量身高和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 kg/m2).应用本院新型 Norland Excell plus 双能 X线骨密度吸收仪( DEXA)测定每一受试者的 L2- 4及股骨近端(股骨颈、 Ward' s三角、大转子) BMD值( g/cm2).将所测值与同性别年轻成年人正常数据比较,得出 T评分(即 SD). 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性别、年龄、部位 OP检出结果比较;②年龄及体质量指数与 BMD的相关性. 结果女性更年期以腰椎 OP为主(χ 2=10.14,P< 0.01),随年龄增加腰椎和股骨颈均出现 OP的检出率增加 (χ 2=7.41,P< 0.05);男性 60岁以后以单纯股骨颈 OP增加明显(χ 2=9.11,P< 0.05);女性较男性更易患单纯腰椎 OP及腰椎和股骨颈均出现 OP(χ 2=8.04,P< 0.05;χ 2=14.26,P< 0.01);女性年龄与股骨颈、 Ward, s三角及大转子区 BMD有明显负相关( r=- 0.364,- 0.389,P< 0.01;r=- 0.504,P< 0.001);体质量指数与 L2~ 4、股骨颈和大转子 BMD有明显正相关( r=0.306,0.329,0.338,P< 0.05). 结论 OP的检出率随骨骼测量部位和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些客观现象,对 OP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梗塞与糖尿病的关系及临床预后分析。方法 120例脑梗塞患者,其中40例为糖尿病者组(1组);29例为糖耐量低减者组(2组);51例为血糖正常者组(3组)。测定三组病人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G2h)、血脂、血纤维蛋白原定量、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凝血酶原活动时间(PTT)。结果 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值1组最高,2组次之,组间有明显差异(P<0.001,P<0.005);血甘油三脂(TG)值以1组最高,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1组的脑梗塞预后最差,无好转率为10%,死亡率10%,较3组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 脑梗塞病人的血糖升高对其发生、发展及预后均有严重的影响,积极控制血糖,对改进脑血管病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是2型糖尿病患者,现在打胰岛素,一天3次,血糖控制基本达标。我大便不是很正常,而且干燥。听说蜂蜜可以润肠,对便秘也有缓解作用,早上起来喝蜂蜜水可以排除体内淤积的宿便,但是我又怕早上喝蜂蜜水会对血糖有影响,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因此,特请教专家,糖尿病患者早上起床能不能喝一杯淡淡的蜂蜜水?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家系的建立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并分析一个可用于研究2型糖尿病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的高发家系人群。方法:确定有家族史2型糖尿病家系183个,分别对其三代家族史和血统成员进行调查研究,全部非患者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用免疫学方法排除1型糖尿病家系。结果:家系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是56.5%,高于普通人群患病率。将家系人群按年龄分组,40岁以后患病率显著增高.不同年龄组的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本研究家系人群中母亲传递的糖尿病显著多于父亲(45.9%:26.7%,P〈0.01)。但母亲是糖尿病的子女和父亲是糖尿病子女的患病率无显著差异(43.5%:41.6%,P〉0.05)。结论:有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家系人群是研究2型糖尿病发病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合适人群。  相似文献   
8.
我订阅贵杂志已经4年,今年61岁,糖尿病病史14年,各种并发症也已经显现。近日我鼻子侧面长了一个小疙瘩,洗脸时弄破了,还出血不少,我顺便用自备的强生血糖仪测了一下,结果显示为11.1mmol/L,当时为早上。我还没有进餐,所以自认为空腹血糖竟高达11.1mmol/L,这可把我吓坏了。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44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脑梗死将患者分为糖尿病脑梗死组和糖尿病非脑梗死组,比较可能诱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81例患者合并脑梗死占总数的18.1%。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比较,年龄[(70.53±7.79)岁与(60.72±13.03)岁]、糖尿病病程[(130.25±85.77)月与(94.54±92.41)月]、踝肱指数[(0.90±0.23)与(0.98±0.19)]、尿素氮[(6.84±2.49)mmol/L与(6.17±2.21)mmol/L]、糖化血红蛋白[(9.09%±2.41)%与(8.24±1.77)%]及高血压(84.0%与59.1%)、冠心病(63.0%与43.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5.8%与22.6%)、糖尿病肾病(50.6%与31.9%)、下肢动脉斑块(87.7%与70.3%)的合并率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P=0.000)、糖化血红蛋白(P=0.027)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为影响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血糖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质疏松症是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因子复杂疾病。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被认为是调控骨量的重要遗传因素,但在不同种族人群中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争议。 目的:观察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多态性与北京地区部分汉族男性骨密度的关系,以探求北京地区男性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试验,在2004-09/2007-12在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内分泌科和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共同完成。 对象:筛选2004-09/2006-12长期居住北京地区无血缘关系的20~80岁健康汉族男性230人。 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检测受试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基因型,使用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检测随机抽取的100例受试者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 主要观察指标:①受试者年龄、身高、体质量。②受试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基因型。③受试者L2~4椎体、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s三角部位骨密度。 结果:受试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的分布为FF 36.96%,Ff 46.96%,ff 16.08%,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校正年龄、体质量、身高和体质量指数对骨密度的影响后,40~59岁年龄段男性ff基因型组骨密度较FF,Ff基因型低(P=0.037)。其余各年龄段、各部位ff基因型组骨密度大多低于FF,Ff基因型,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北京地区汉族男性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多态性分型与骨密度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联,该项检测对筛查男性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意义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