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1.
目的比较常规面神经根部单纯血管减压和颅内段面神经全程减压的术后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评价全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自2009-01~2011-01西安市红会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的98例已经确诊为面肌痉挛的患者分为常规减压术组(n=49)和全程减压术组(n=49),常规减压术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全程减压术组采用面神经颅内段的全程减压的手术方式,手术后通过电话访问、信访以及门诊复诊的方式,随访患者的面肌痉挛改善程度和并发症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年情况:常规减压术组术后面肌痉挛消失45例,减轻4例,无效0例;全程减压术组术后面肌痉挛消失46例,减轻2例,无效1例,两组病人均无复发病例。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减压术组术后出现1例面瘫,1例脑脊液漏,1例耳鸣;全程减压术组术后出现3例面瘫,1例听力障碍,1例耳鸣;全程减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9%,常规减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结论采用全程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和采用常规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差异并不明显,但全程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出现面瘫及听力障碍的机会较常规减压高。  相似文献   
2.
袁武军  陆军 《河北中医》2002,24(1):21-22
1996- 0 6~ 2 0 0 1 - 0 6,我们运用自拟活血消肿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2 4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4例 ,男 1 5例 ,女 9例 ;年龄 39~ 86岁 ,平均 61 .4岁 ;高血压病病史 5~ 48年 ,平均 34年。1 .2 主要临床表现 按GCS计分 ,8~ 1 0分 6例 ,1 1~ 1 3分 1 3例 ,>1 3分 5例。头昏 5例 ,头痛 1 9例 ,呕吐 1 2例 ,抽搐 4例 ,偏瘫 1 6例 ,锥体束征阳性 1 5例。1 .3 定位诊断 全部患者均在发病后 72h内经头颅CT检查确诊 ,其中 2 4h内检查 1 7例。血肿部位 :基底节区 1 9例 (左 1 2例 ,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传统煎煮方法和自动煎药机对四君子汤煎出物、煎出率的差异。方法采用传统煎煮(传统组)和自动煎药机(机煎组)方法对四君子汤进行煎煮,比较两组水溶性煎出物含量及煎出率的差异性。结果传统组与机煎组水溶性煎出物含量分别为(72.67±1.71)、(62.77±0.76)g,煎出率分别为22.020%、19.02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55,P=0.000 6;χ2=4.46,P=0.035)。结论传统煎煮法的药效优于机器煎煮,机器煎煮尚有待进一步方法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麻下床旁锥颅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行性.方法:对216例非随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123例在局麻下行床旁锥颅置管冲洗引流术(锥颅引流术组),93例行传统钻孔冲洗引流术(钻孔引流术组),对比2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血肿复发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锥颅引流术组的治疗效果和血肿复发情况与钻孔引流术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锥颅引流术组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钻孔引流术组(P<0.01). 结论:局麻下床旁锥颅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的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医院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状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中药配方颗粒和普通中药饮片的门诊处方信息,应用Excel统计分析中药配方颗粒和普通中药饮片处方的相关数据。结果:中药配方颗粒和普通饮片和的性别比例差异不明显,服用中药饮片以45岁以上的人群为主,比例77.5%,配方颗粒的应用人群则以45岁以下为主,达到67.6%。应用中药配方颗粒的患者占总体的15.2%,其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的31.8%。名医堂和儿科处方数量最多,两者总和达到了51.31%。一年中使用最多的前5位的中药配方颗粒有黄芪、党参、黄芩、生地、白术。结论:配方颗粒价格较为昂贵,经济能力较强的年青人更容易接受。中药颗粒处方给患者带来了便捷,同时也给中药房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评估我院社区药房2010年11月~2011年1月所配发处方中的潜在药物间相互作用(DDIs)的性质、类型和频率;调查处方医师的专业和DDIs发生频率之间的关系,并确定涉及潜在DDIs的药物类别,为门诊医师用药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院3个社区药房3个月内所配发的处方1 553张,按www.drugs.com数据库中的药物相互作用检测处方药物的潜在DDIs,药物之间DDIs根据临床意义分为重度和中度反应。结果在我院社区药房3个月内配发的1 553张处方中,确认有DDIs的287张(18.5%),其中,30张为重度DDIs(占所有处方的1.9%,所有相互作用的10.5%),其余257张为中度DDIs(占所有处方的16.6%,所有相互作用的89.5%)。发生重度DDIs最多的药物为保钾利尿剂、地高辛和辛伐他汀。结论由于社区药房所配发处方中的处方药DDIs发生频率较高,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医疗风险,有必要建立一个防止发生DDIs的电脑系统。临床医师必须对潜在的DDIs有所了解,同时临床药师必须深入临床,切实了解实际用药情况,保证处方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土茯苓配方颗粒对临床主要致病菌的抗菌效果。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NCCLS)推荐的液体稀释法检测MIC,琼脂稀释法检测MBC,K-B纸片法检测土茯苓维生素C联合抗菌作用。结果土茯苓配方颗粒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MIC50分别为25、1.56、12.5、25、0.78、6.25mg/mL;土茯苓维生素C复合纸片的抑菌圈均明显大于土茯苓配方颗粒纸片。结论土茯苓配方颗粒抗菌活性较强,联合使用维生素C可以增强其抗菌效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