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8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舌根部异位甲状腺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56岁,单位常规体检时发现舌根部有一肿块,吞咽时无阻挡感,呼吸平稳无异常,全身情况良好。因担心出现异常病变要求住院治疗。查体:舌根部正中可见一突出舌面的肿块,表面光滑,黏膜颜色正常,质中,不活动,后界未触及,舌体活动功能良好。舌咽部MRI平扫见舌根部占位性病变,大小约2.2cm×5.0cm×2.0cm,病变向后部分突入咽腔并致咽腔狭窄(图1)。B超检查提示:舌根部实性肿物,质不均,血供少,双侧甲状腺区未探及正常甲状腺图形。ECT检查:正常甲状腺床未见甲状腺显影,颈前正中包块位于舌根部,边界清楚(图2)。内分泌血液检查:FT34.2pmol/L(2.8…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进步,我国医学科学迅速发展,使得医学教育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在现代医学大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推进口腔临床医学的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处理好医学基础知识教育与临床技能训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提高专业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质干细胞复合多孔磷酸钙陶瓷修复兔颅骨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以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作为种子细胞、β-磷酸三钙(β-TCP)多孔生物陶瓷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修复兔实验性颅骨标准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34只,制作颅骨标准缺损后分成3组。A组(n=20):分离培养兔同胎异体MSCs。体外扩增后接种到预制的β-TCP多孔生物陶瓷材料上,细胞-材料复合体经体外孵育后,无菌条件下植入颅骨缺损;B组(n=10):采用单纯β-TCP材料修复兔颅骨缺损;C组(n=4):兔实验性颅骨标准缺损区未做骨修复。术后6周和12周分别处死动物、取材,进行缺损区大体、组织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颅骨缺损处A组术后6周表面肉眼可见骨样组织形成,组织学提示材料部分降解,未降解吸收的材料孔洞内广泛分布着新生骨组织,成骨细胞外基质丰富,I型胶原染色阳性;术后12周,支架材料几乎完全降解,缺损区被新生骨组织所取代。B组术后6周,可见从缺损区边缘有新生骨组织向支架材料内长入,支架材料部分吸收;术后12周,可见从缺损区边缘长入到支架材料内的新生骨组织逐渐增多,但材料的中心部位未发现新生骨形成。C组术后12周,仅见少量骨组织从缺损区边缘向缺损区内长入,缺损中央大部分区域未得到修复。结论体外培养扩增的兔MSCs在不添加外源性生长因子的情况下,与pTCP复合植入后可以在体内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并能够对标准的颅骨缺损进行有效的修复,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双向内置式下颌骨牵引器矫正下颌骨短小畸形结果.方法:下颌骨短小畸形2 例.在下颌角部位截骨,以下颌角为中心将双向内置式下颌骨牵引器上、下活动翼分别固定于升支和体部骨表面.术后第7 天开始牵引,各牵引螺杆的牵引速度为0.5~1.0 mm/d.待下颌骨升支高度和体部长度恢复较为理想后停止牵引,固定牵引装置3 个月. 结果:2 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牵引,无并发症.牵引升支和体部长度均为15 mm,下颌骨形态恢复理想.结论:双向内置式下颌骨牵引器可以在二维方向对下颌骨短小畸形的患者进行下颌骨形态重建,可以作为治疗不同类型下颌骨短小畸形的优选牵引装置之一.  相似文献   
5.
电子束CT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CT)在颌面部复杂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Imatron公司电子束CT对 11例外伤所致颌面部复杂性骨折进行薄层CT扫描 ,扫描模式 :SSM 1.5 ,层碍 1.5mm ,层距 1.5mm ,扫描时间 0 .2 - 0 .5s,利用工作站 ,进行扫描图像的容积三维重建 ,重建圆径 2 1cm ,重建矩阵 5 12× 5 12 ,重建核sharp。结果 EBCT成像技术能够立体的、详尽和精确的显示机体组织的三维解剖结构和相邻关系 ,其再现畸形的程度可以达到近乎解剖学的程度 ,为准确掌握病情及合理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结论 EBCT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颌面部复杂性骨折的最主要方法之一 ,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下颌骨在压缩载荷下的生物力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下颌骨在不同压缩载荷下的生物力学性质,建立下颌骨在压缩载荷下的本构方程。方法以5具新鲜男性青年尸体的下颌骨为材料,对每具标本进行骨密度测定,然后制成标准试件在INSTRON材料试验机上进行电子压缩,应变率分别为0.000 5、0.005、0.05、0.5s-1,获得不同载荷下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利用模型Y=aρ  相似文献   
7.
兔颌面部撞击伤后血中有自由基反应和一氧化氮含量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伤情颌面部撞击伤后机体自由基反应的改变及一氧化氮与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水平气动式撞击机分别以(4.77±0.53)m/s、(9.16±0.65)m/s和(13.95±0.67)m/s对兔左侧面中部进行撞击(n=6),建立不同伤情的动物模型,观察致伤后动物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并于伤后6h观察伤区软组织、伤侧视神经、视网膜、脑组织、脑干病理病变,测定血中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一氧化氮(NO)含量,与正常组对照。结果伤后血中LPO、SOD含量明显升高,NO含量明显降低。结论颌面部撞击伤后,氧自由基及一氧化氮参与损伤反应,体内一氧化氮的生成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8.
颌面创伤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了解颌面创伤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医护人员进行医疗预防和康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对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1998年10月至1999年9月126例颌面创伤住院患者行心理测试.结果颌面创伤患者SCL-90总分为153.76±62.44.阳性项数目为31.52±24.55,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颌面创伤患者SCL-90总均分级别构成符合正态分布.颌面创伤住院患者SCL-90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随着颌面创伤损伤严重程度的增加,SCL-90各因子得分呈上升趋势.年龄和性别因素对颌面创伤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文化程度对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颌面创伤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群,并且随着损伤严重程度的增加,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文化程度低者,其心理健康水平亦相对较低.创伤事件和医源性应激是影响患者心身健康的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颌面部撞击伤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颌面部撞击伤的生物力学机制、损伤特点以及生物力学参数与损伤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 采用水平气动式撞击机分别以(4.8±0.5)m/s(A组)、(9.2±0.7)m/s(B组)和(14.0±0.7)m/s(C组)的不同速度对兔左侧面中部进行撞击,每组兔数为6只。观察致伤后兔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对颌面部软组织、眼、脑等邻近组织进行损伤的大体和光、电镜观察,测定伤后6h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变化,同时记录致伤瞬间脑内压力和头颅冲击加速度。 结果 C组的加速度、颅内压峰值均明显高于A、B两组(P<0.01)。形态学改变A组为单纯局部损伤,B组为较严重的多发性骨折,C组为局部粉碎性骨折、骨缺损合并眼和脑组织损伤。兔伤后6h血清中LPO和SOD值C组均显著高于A、B组(P<0.05),而NO值C组显著低于A、B组(P<0.05)。 结论 撞击速度、头颅冲击加速度响应以及脑内压响应是衡量颌面损伤以及合并邻近器官损伤的重要生物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0.
用模态分析法建立人颅颌面骨骼系统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用模态分析法建立人颅颌面骨骼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方法 以新鲜人尸体颅骨为实验模型,划分37个测点。采用脉冲激励测试技术中1点测量多点敲击的方法,以力锤激励颅骨,同时测量激励和加速度响应曲线。通过数据采集仪将信号送入工作站中进行传递函数分析,建立频向函数矩阵并求出系统的模态参数,进而建立颅颌面骨骼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对模型进行互易性和可靠性检验。结果 洋颅结构在外载荷作用下的振动以一阶模态振型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