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重视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急诊内科学教学质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临床医学院急诊内科的教学对提高医学生应急处理能力以及培养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都十分重要。在对急诊实习学生的临床带教过程中,因材施教,注重基本功训练,言传身教,注意引导,传授经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急诊内科的实习任务。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不同层次学员在内科学学习过程中对临床指南的了解和认识,强化内科学教学的效果,根据临床指南在以往内科学教学实践和临床实习中的讲授经验,对临床指南的特点、讲授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3.
浅谈诊断学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医学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医学模式转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诊断学实习是医学生踏上临床的第一步,通过构建合理的医患沟通能力培训体系以及在诊断学的具体教学环节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于全面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住院医生中开展模拟标准化病人培训的可行性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是指经过一定培训的正常人或病人,同时充当某种疾病的模拟病人,用于辅助学生临床学习和训练:在临床住院医生中开展模拟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教学资源的不足,对此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医学生在诊断学问诊时目的性、条理性不强,问诊内容不熟练,缺乏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和技巧,造成病人误解甚至不信任,病史书写失真等问题,我们对诊断学问诊教学进行改革,将医患沟通技能全面融入诊断学问诊教学中,通过教师角色扮演、强化问诊训练,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对医患沟通技能的灵活应用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右肺中叶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等问题,我们自1979年起,对右中叶病变的病人进行了X线、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和病理的综合研究,至1984年4月共积累31例资料,报道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病例:31例中住院病人19例,门诊12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22~71岁,平均42岁。所有病例都有单独明显右中叶病变,但急性起病的大叶性肺炎和广泛肺结核病人除外。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教学是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发挥网络多媒体技术等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加强学生对诊断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医学英语及医学知识的兴趣,提高诊断学双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突出任职教育主体地位、推进任职教育深入发展是当前军队院校教育转型的重点内容,是培养复合型军事医学人才的迫切要求。结合任职教育针对性强、实践性强和综合性强的特点,从更新教学观念、构建科学课程体系、调整优化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探讨如何搞好军医大学任职教育教学改革,以促进和提高任职教育的培训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又称模拟病人或病人指导者,指经过训练能恒定、逼真地模仿临床病人情况,在技能培训和技能考试中扮演病人、教师和评估者等多重角色的人。采用标准化病人对医学生进行实习前问诊、体格检查等基本技能的短期强化训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提高了学生的各项临床技能及沟通技巧,促进了医患交流。  相似文献   
10.
论高等医学院校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等医学院校隐性课程对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高等医学院校隐性课程建设,不仅是高等医学教育本身的使命要求,而且也是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需要。开发和建设优质隐性课程要从营造宜人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塑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创设多姿的媒体文化形态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