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董晓晨  赵文明 《中国药房》2013,(41):3906-3909
目的:筛选阿替洛尔分散片处方。方法:制备阿替洛尔分散片并考察其质量,以微晶纤维素(MCC)、羧甲基纤维素钠(CMS—Na)、硬脂酸镁的用量和乙醇的质量浓度为考察因素,以阿替洛尔分散片30min的体外累积溶出度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试验筛选处方,验证处方并比较市售普通片和自制分散片45min内的体外累积溶出度。结果:成功制备了阿替洛尔分散片,质量符合分散片的要求。最佳分散片处方为45.0%MCC、7.0%CMS.Na、1.00%硬脂酸镁、40%乙醇溶液,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处方设计合理。以最优处方制备的阿替洛尔分散片在30min的体外累积溶出度为91.78%,分散片的体外累积溶出度[(93.4±0.9)%]高于市售普通片[(89.0±1.2)%]。结论:研制的阿替洛尔分散片处方合理、工艺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下颌适度前移矫治器(mandibular advancement device,MAD)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及上气道容积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9月经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57例进行下颌适度前移矫治器治疗。比较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患者症状与体征指标;记录鼻阻力、气道容积和原位横截面积。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降低,治疗反应分为完全、部分或非完全。分析MAD治疗后6个月影响因素及MAD上咽气道通畅性与鼻腔阻力,并采用多元性分析原位MAD增加上呼吸道总容积的预测因素。使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平均年龄小于女性,男性已婚人数占比及大专以上教育程度占比高于女性(P<0.05);完全响应组年龄、治疗后AHI低于部分/不完全反应组,存在位置AHI、覆牙合高于部分/非完全响应组(P<0.05);治疗结束后/原位MAD AHI、仰卧性AHI、动脉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SaO2)<90%、打鼾、打鼾症状、睡量、平均总鼻呼吸阻力低于无原位MAD,口咽面积、口咽、下咽、鼻咽最小横截面积、总咽气道容积高于无原位MAD(P<0.05);凸面型轮廓呈正相关,下面部高度增加、咽喉反流与上呼吸道容积增大呈负相关(P<0.05),其余因素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多数患者适宜下颌中度前移,MAD疗效显著。下颌前移后,凸面型轮廓患者咽气道容积增加更为明显,下面部高度偏大与咽喉反流是限制气道容积增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利用微波消解马福炉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快速测定某保健品中的锶等微量元素,方法简单,稳定性好,充分发挥微波消解效率高,加热温度稳定,受热均匀的优点,缩短了消化时间,给快速分析创造了良好条件,测定各种元素其结果也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科ICU住院治疗并行机械通气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者的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脱机时间,VAP的发生时间、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脱机时间以及VAP发生的时间分别为(3.3±0.6),(10.3±3.8),(2.6±4.3),(9.2±2.8)d,显著低于或晚于对照组的(5.6±3.1),(13.1±3.4),(6.5±4.8),(4.8±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58,2.63,2.86,2.79;P<0.05).而观察组VAP的发生率为16.9%,病死率为10.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1%,34.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5.36,4.93;P <0.01).结论 循证护理能显著缩短VAP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和脱机时间,能有效延缓和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中老年患者脑出血后急性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率,并探讨DV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且发病24 h内住院的脑出血患者245例,在患者脑出血后10~14 d内进行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得出脑出血后急性期DVT发病率。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患者脑出血后并发DVT的影响因素。结果:245例中老年脑出血患者中79例患者发生DVT,发病率为32.24%,其中39例(49.37%)无DVT的临床症状。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 =1.73,95%CI =1.12~2.98)、下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OR =4.13,95%CI =2.15~8.97)、连续卧床时间≥3 d(OR =4.73,95%CI =2.25~9.78)、Wells评分≥2 分(OR =3.54,95%CI =1.62~6.67)、入院时D-二聚体高(OR =3.06,95%CI =1.01~3.49)是脑出血后急性期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康复治疗是DVT发生的保护因素(OR =0.55,95%CI =0.28~0.96)。结论:中老年人脑出血后DVT发生率较高,接近一半的患者无DVT临床症状。中老年急性期卒中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建议及时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DVT监测和干预,并结合脑出血早期康复治疗以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