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在诊断肠道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肠道急腹症患者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结果恶性病变19例,17例伴肠梗阻:原发肠癌伴梗阻9例,腹膜转移粘连伴梗阻5例,肠淋巴瘤伴梗阻2例,肠间质瘤伴梗阻1例;另直肠癌伴穿孔、感染和乙状结肠癌伴周围感染各1例。良性病变21例,12例伴肠梗阻:单纯粘连性肠梗阻7例,其他原因所致梗阻5例;另肠穿孔伴周围感染3例,肠系膜血管病变2例,回盲部结核、回盲部感染伴脓肿、腹壁疝、肠系膜粘连扭转各1例。本组病例MRI对肠道急腹症的定位诊断准确率达92.5%(37/40),定性诊断敏感性90.91%、特异性94.44%,病因诊断符合率82.5%(33/40)。结论 MRI对病变的发现与显示,及定位、定性、病因学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信息,在诊断肠道急腹症方面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周围门控黑血技术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图像质量,探讨该技术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价值。方法 14例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和10例正常志愿者行磁共振检查。成像序列包括轴位T1WI、周围门控黑血T1WI序列及增强后轴位T1WI脂肪抑制序列。比较常规T1WI、黑血T1WI及增强后T1WI序列图像的信号噪声比。每个病例选取颈动脉分叉上下5个层面,对黑血T1WI、常规T1WI及增强T1WI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将评分结果进行两两配对t检验,比较三种方法的差异。结果黑血T1WI、常规T1WI及增强T1WI的图像信号噪声比分别为8.23±0.42、10.22±0.87、8.51±0.20,两两配对t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黑血T1WI、常规T1WI及增强T1WI的平均评分分别为5.78±0.46、4.34±1.70和3.72±1.68。经t检验,黑血T1WI与常规T1WI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黑血T1WI与增强T1WI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T1WI与增强T1W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门控黑血技术用于颈动脉斑块成像是可行的,且对血管管壁的显示优于常规序列,为预测斑块稳定性提供成像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周围门控黑血技术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图像质量,探讨该技术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价值。方法14例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和10例正常志愿者行嗣共振检查。成像序列包括轴位T1WI、周围门控黑血T1WI序列及增强后轴位T1WI脂肪抑制序列。比较常规T1WI、黑血T1WI及增强后T1WI序列图像的信号噪声比。每个病例选取颈动脉分叉上下5个层面,对黑血T1WI、常规T1WI及增强T1WI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将评分结果进行两两配对t检验,比较三种方法的差异。结果黑血T1WI、常规T1WI及增强T1WI的图像信号噪声比分别为8.23±0.42、10.22±0.87、8.51±0.20,两两配对t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黑血T1WI、常规T1WI及增强T1WI的平均评分分别为5.78±0.46、4.34±1.70和3.72±1.68。经t检验,黑血T1WI与常规T1WI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黑血T1WI与增强T1WI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T1WI与增强T1W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门控黑血技术用于颈动脉斑块成像是可行的,且对血管管壁的显示优于常规序列,为预测斑块稳定性提供成像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关节镜诊断结果为对照,研究探讨磁共振关节造影对肩袖及关节盂唇损伤的诊断价值,以期为提高肩关节损伤的诊断准确性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120例肩关节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肩关节MR扫描、MR关节造影检查、肩关节镜检查,分析常规MR、MR关节造影、关节镜检查的诊断结果,以关节镜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和比较常规MR、MR关节造影对肩袖损伤、盂唇损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再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常规MR、MR关节造影诊断结果与关节镜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以关节镜诊断结果为对照,MR关节造影对肩袖损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7.70%、96.97%、97.50%,常规MR对肩袖损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9.66%、81.82%、87.50%;MR关节造影对盂唇损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5.83%、97.22%、96.67%,常规MR对肩袖损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1.25%、84.72%、83.33%;经比较,MR关节造影对肩袖损伤、盂唇损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均高于常规MR(P<0.05)。经一致性检验,MR关节造影对肩袖损伤、盂唇损伤的诊断结果与关节镜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均达到良好(Kappa分别为0.719、0.725),而常规MR对肩袖损伤、盂唇损伤的诊断结果与关节镜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仅为中等(Kappa分别为0.531、0.547)。结论在肩关节损伤诊断中,采用MR关节造影检查可获得与关节镜相当的诊断结果,可准确检出肩袖损伤和盂唇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MRI钆对比剂:钆特酸葡胺,钆喷酸葡胺(马根维显)、钆双胺、钆喷酸双葡甲胺(康臣)对乳腺纤维腺瘤增强效能。方法收集本院经病理确诊的120例乳腺纤维腺瘤的MRI资料,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钆对比剂分别使用钆特酸葡胺、马根维显、钆双胺、钆喷酸双葡甲胺。MRI动态增强采用快速小角度激发三维成像(Flash-3D)抑脂T1WI序列。记录各个病例每个时期的MRI SI值,并算出最大对比增强率(MCER)。SI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MRCE比较采用Kruskal-Walls检验,得出P值,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使用对比剂后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使用钆特酸葡胺纤维腺瘤的TIC曲线持续上升型26例,上升平台型4例。使用马根维显纤维腺瘤的TIC曲线持续上升型24例,上升平台型6例。使用钆双胺纤维腺瘤的TIC曲线持续上升型28例,上升平台型2例。使用钆喷酸双葡甲胺纤维腺瘤的TIC曲线持续上升型28例,上升平台型2例。经过统计学分析,各组病灶的长径、短径、起始SI值、终末SI值、MRCE、SNR、CNR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120例患者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钆特酸葡胺的分子类型是大环状,马根维显、钆双胺、钆喷酸双葡甲胺的分子类型是线性,基于分子结构方面考虑,钆特酸葡胺要优于其余三种钆造影剂。通过本研究,对于乳腺纤维腺瘤的MRI动态增强,钆特酸葡胺、马根维显、钆双胺、钆喷酸双葡甲胺在增强效能方面无明显差异,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的CT及MR诊断价值及腺样体-鼻咽腔比率(A/N比值)对判断腺样体肥大程度的应用。方法:分析139例腺样体肥大患者的CT及MR表现,其中作CT矢状面图像重组或MR矢状面扫描的42例。重点观察病变部位的形态改变、邻近解剖关系及其并发症,并对其矢状面图像进行A/N比值测定。结果:腺样体肥大的CT及MR表现为鼻咽顶后壁中央弥漫性的软组织增生,呈团块状、山丘样突出或不规则增厚,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区均无浸润表现,邻近骨质无异常改变。腺样体肥大指数A/N比值≥0.71有33例,0.70≥A/N比值≥0.61有7例,A/N比值≤0.60有2例。结论:CT和MR的横断面图像及矢状面图像的A/N比值的测定能准确地诊断腺样体肥大,明确并发症,并能准确量化肥大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T2加权像(T2WI)及动态增强(DCE)联合应用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100例前列腺疾病中前列腺癌49例和非癌病例51例(包括46例前列腺增生、3例外周带炎症及2例前列腺结核).所有病例在常规MR检查基础上加扫DCE及DWI序列,DWI的b值为800 s/mm2.比较T2WI、DCE、DWI及三者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统计分析前列腺组织与非癌组织的ADC值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在DWI图像上,前列腺癌多呈明显高信号,6例局限于中央带前列腺癌得到正确诊断.前列腺癌组织的平均ADC值为(0.96±0.22)×10-3mm2/s,前列腺增生组织的平均ADC值为(1.56±0.23)×10-3mm2/s,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但ADC值有小部分重叠.T2WI、DCE、DWI及三者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5.7%、87.8%、93.9%、100%.结论 T2WI、DCE及DWI三者联合应用可以弥补各自的缺点,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脑血管壁成像3D SPACE序列及后处理技术在显示大脑中动脉硬化中的价值。方法:对行MRI常规序列和3D SPACE序列检查、符合脑动脉硬化诊断标准的40例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采用3D SPACE序列行冠状面T1WI-FS、T2WI-FS和T1WI-FS增强扫描、曲面重建(CPR),在CPR图像上行大脑中动脉的硬化斑块断面重建。分析动脉硬化斑块的以下MRI表现:病变数目、狭窄长度、断面血管形态、信号强度、强化程度、内膜的完整性。计算血管狭窄程度和测量增强的信号值。根据T2WI、DWI等表现等将患者分为急性脑梗死组(组1)、非急性脑梗死组(组2)和无脑梗死组(组3),比较各组病变MRI表现的差异。结果:40例患者CPR显示共61处位于大脑中动脉的硬化性病变。MRI表现为节段性或局限性狭窄,多为偏心性管壁增厚,T1WI和T2WI呈高、稍高或等信号,强化程度主要为明显、中度,血管内膜多不完整。急性脑梗死组(组1)19例,非急性脑梗死组(组2)11例,无脑梗死组(组3)10例。组1狭窄长度、T1WI-FS和T2WI-FS的信号强度、强化程度均高于组2和组3,组2、组3依次降低。急性脑梗死组的管腔狭窄程度为0.729±0.209,明显高于组2和组3(分别为0.482±0.232和0.406±0.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增强的信号值分别为 408.83±137.56、306.65±114.05、201.24±4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 SPACE序列及后处理技术显示大脑中动脉及其管壁硬化性病变具有一定优势,能显示动脉硬化斑块的多种MRI表现,且急性脑梗死、非急性脑梗死和无脑梗死患者各种MRI表现的严重程度也不相同,3D SPACE序列对大脑中动脉硬化性病变的显示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提高对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的MRI表现的认识,并与非肿块性乳腺癌进行鉴别。方法对11例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的MRI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13例非肿块性乳腺癌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MRI采用T2WI-FS、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征象包括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动态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类型和病变形态学特征。两种病变的MRI表现的差异性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小叶性乳腺炎ADC值为(1.036±0.373)mm2/s,非肿块性乳腺癌ADC值为(1.069±0.406)mm2/s(t=-0.298,P=0.768,P>0.05),两组数据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形态上分析,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病变边缘以"网格"状改变为主,增厚的腺体内无结节,见规则的脓腔;非肿块性乳腺癌边缘以毛刺为主,内含结节状改变,少有囊变坏死腔,两者征象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68,P=0.00,P<0.05)。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和非肿块性乳腺癌均可表现为流出型和平台型,两者曲线类型具有重叠(χ2=1.68,P=0.194,P>0.05)。结论虽然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和非肿块性乳腺癌在MRI功能成像的表现无差异,但形态学表现明显不同,说明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表现具有特征性。认识其特殊的MRI形态学表现,对诊断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及与乳腺癌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