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肝素对脂多糖(LPS)诱导入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单层通透性和细胞骨架形态的影响.方法 HUVECs细胞株传代培养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肝素组、LPS+肝素组,n=8.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内皮细胞活性;用Transwell小室法测定单层内皮细胞通透性;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内皮细胞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形态.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 10 mg/L及100 mg/L对细胞活性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0.695±0.015、0.476±0.030比0.860±0.053,P<0.05和P<0.01),肝素100 kU/L对内皮细胞活性产生抑制作用(0.675±0.030比0.840±0.023,P<0.05).LPS10mg/L可增加单层内皮细胞通透性,于4h时达峰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82±0.101比4.489±0.015,P<0.05),并能增加细胞骨架应力纤维的形成;而LPS+肝素刺激2~12h时单层内皮细胞的通透性较LPS组明显降低(2 h:4.382±0.053比5.084±0.129,4 h:4.528±0.044比5.882±0.101,6 h:4.381±0.089比5.479±0.125,12 h:4.447±0.054比4.719±0.080,均P<0.05),并能减少内皮细胞骨架的重排及应力纤维的形成.结论 肝素可以减轻LPS诱导单层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及细胞骨架重排,对内皮细胞屏障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晓春  肇冬梅 《天津医药》2018,46(6):576-580
2017年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与欧洲重症医学会(ESICM)颁布了脓毒症2016年最新指南。该指南对2012年的指南进行了更新,提出了更加精细、准确、有效的诊疗方案。本文对该指南带来的新启示和思考进行阐述,以提高重症医学医生对脓毒症指南的认识和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3.
脓毒症患者早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筛选本院2007年6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收治的脓毒症成年患者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均参照2004年美国重症医学会制定的脓毒症治疗指南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早期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5 d为1个疗程.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后每日观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以及入ICU 24 h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ICU治愈率和28 d生存率.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PT、APTT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两组间PLT变化则无明显差异;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83.28±68.87) h比(249.21±269.86) h,(3.58±1.16) d比(14.54±3.63) d,均P<0.05];且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1.25%比37.50%,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ICU治愈率(87.50%比68.75%)、28 d生存率(81.25%比68.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可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凝血指标,降低患者MODS发生率及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而对ICU治愈率和28 d生存率的改善作用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住院肺血栓栓塞症患者32年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探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2年来住院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基础疾病和预后的变化,为临床PTE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1972~2003年32年间共180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住院PTE人数呈显著的上升趋势。男女比例为2∶1,发病高峰在40~49岁。深静脉血栓形成代替20世纪70、80年代的风湿性心脏病成为了PTE的主要基础疾病,并呈逐渐上升趋势。近年高血压、冠心病、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提高,成为PTE的新危险因素。随着诊治方法的提高,PTE的死亡率逐渐下降,好转率明显提高。结论PTE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基础疾病种类逐渐增多,并且其构成比也发生了变化。但是随着对本病认识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其死亡率有所下降,好转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肺栓塞是手术科室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手术及创伤后猝死的常见原因。最近国外一项回顾性研究提示,术后近87%的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在住院期间没有得到及时诊断[1]。为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笔者回顾分析了本院23年来手术科室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了分析。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1980—2003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手术科室出院诊断为肺栓塞的患者23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6例,男女比例3∶1,年龄(55·0±12·9)岁。急性肺栓塞19例,其中12例为手术后肺栓塞患者,4例为创伤后肺栓塞患者,2例为下肢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早发性和晚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菌谱的构成和临床治疗效果,以提高经验性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ICU2003~2006年间发生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早发(机械通气时间≤4d)和晚发(机械通气时间>4d)2组。比较2组在病原菌菌谱构成、ICU住院时间、病死率等各方面差异。结果:早发组与晚发组的患者在病死率上无统计学差别。住ICU平均天数存在明显差异[(15.1±16.2)d比(32.3±50.3)d]。早发性VAP与晚发性VAP病原菌无差异,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在早发组和晚发组中占前3位。结论:早发性和晚发性VAP均由多重耐药菌引起,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是常见致病菌。  相似文献   
7.
ICU的危重患者救治过程中常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由于休克、呼吸衰竭、管路刺激、疼痛及精神因素等原因,常造成患者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能同步协调,结果一方面机械通气难以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又可因呼吸机额外做功增加了氧的消耗,易造成合并症的发生,影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综合ICU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辽宁省ICU科室建设现况,促进ICU的建设和发展。方法通过调查表的方式收集辽宁省各医院ICU的现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07年共收集45家医院83个综合及专科ICU的资料。64.44%的综合性ICU建立于2000年后。独立建制的仅有33.33%。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综合性ICU的床位数分别是9.41±5.64、6.45±2.46。ICU的床位数占医院总床位比分别为(1.14±0.60)%、(1.46±0.69)%。医师盔∥床位数比分别为0.96±0.83、0.86±0.42。而护士数/床位数比分别为1.98±0.88、1.92±0.75。持续心电监测、持续脉搏氧饱和度、有创呼吸支持达到100%。结论辽宁省ICU建设已蓬勃发展,但在建制、床位数、护理队伍、设备、技术方面还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9.
急慢性肺栓塞的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5-01~2005-04收治的86例肺栓塞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肺栓塞58例,慢性28例,并将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在年龄分布上慢性肺栓塞随年龄增长有增高的趋势。二者的基础疾病均以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主。劳力性呼吸困难、胸闷、心悸在慢性者更多见。肺动脉第Ⅱ心音亢进、颈静脉怒张、双下肢水肿等体征在慢性病人更加明显。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的增大慢性者更加显著。60%的慢性病人有明显的右心扩大。所有慢性肺栓塞病人均有肺的多段灌注缺损。急性者84%经溶栓或抗凝治疗后症状改善,慢性者57%有效。慢性者5例(18%,5/28)在近期内死亡,高于急性者3例(5%,5/58)。结论慢性肺栓塞临床过程较急性肺栓塞更缺乏特异性,往往以慢性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负荷过重的形式出现,更易误诊,且病死率高,对此临床医生更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