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应用慢病毒载体shRNA对PC3细胞中的人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3(CKLF-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domain containing 3,CMTM3)进行敲减,以探究CMTM3对前列腺癌细胞系生物学行为改变的影响。方法: 研究分为两组进行,其中shN为未敲减CMTM3的PC3细胞系对照组,sh393为敲减CMTM3的PC3细胞系实验组。运用Western blot检测PC3细胞系慢病毒shRNA敲减CMTM3后的表达,Transwell与细胞划痕实验检测敲减CMTM3对PC3细胞系迁移能力的影响,Matrigel实验检测敲减CMTM3对PC3细胞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经慢病毒敲减CMTM3后,sh393组CMTM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hN组(0.004 0±0.000 4 vs. 0.490 0±0.055 7,P<0.001), 且sh393组侵袭(248.6±4.5 vs. 113.0± 3.3)、迁移(203.6±1.9 vs. 103.0±1.2)及迁移愈合能力(95.0±2.9 vs. 33.0±1.5)均明显强于shN组(P<0.001)。结论: 敲减CMTM3可以影响PC3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CMTM3下调与PC3细胞系肿瘤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可能具有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CMTM5(CKLF-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domain containing 5)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分析其在前列腺癌发生及发展中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h prostatic hyperlasia,BPH)组织中CMTM5的表达,分析其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GFR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CMTM5在前列腺癌中表达水平的关系;Western blot检测CMTM5和EGFR在BPH组织及各前列腺癌细胞系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MTM5在75%(27/36)BPH和35.9%(23/64)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CMTM5的表达水平与年龄、临床分期、有无转移之间无明显关系(P>0.05), 在中高度分化(Gleason评分≤7)的肿瘤组织中,CMTM5的表达水平高于低度分化(Gleason评分≥8)的肿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EGFR在57.8%的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37/64),其与CMTM5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23例前列腺癌组织CMTM5低表达且EGFR高表达,占35.9%。Western bolt结果显示CMTM5在BPH组织中表达,但在各前列腺癌细胞系中均表达缺失,而EGFR在BPH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各前列腺癌细胞系,特别是激素非依赖性细胞系PC3和DU145。结论:CMTM5的表达缺失与EGFR的过表达可能同时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OX10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SOX10蛋白在前列腺癌细胞系PC3、DU145及LNcap中的表达水平。利用si-RNA干扰的方法下调前列腺癌细胞系PC3及DU145中SOX10的表达,通过细胞增殖及侵袭实验评估SOX10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下调SOX10后,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表现为实验组中前列腺癌细胞PC3及DU145的光密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系PC3: 0 d: 0.166±0.01, 0.162±0.012 vs. 0.155 ±0.01, P>0.05; 1 d: 0.210±0.011, 0.211±0.018 vs. 0.252±0.023, P>0.05; 2 d: 0.293±0.017, 0.280±0.028 vs. 0.433±0.030, P<0.01; 3 d: 0.363±0.071, 0.411±0.038 vs. 0.754±0.045, P<0.01; 4 d: 0.592±0.065, 0.670±0.093 vs. 1.456±0.111, P<0.01。细胞系DU145: 0 d: 0.168±0.018, 0.164±0.01 vs. 0.153 ±0.012, P>0.05; 1 d: 0.218±0.007, 0.206±0.024 vs. 0.255±0.02, P>0.05; 2 d: 0.297±0.013, 0.291±0.012 vs. 0.444±0.023, P<0.05; 3 d: 0.378±0.058, 0.419±0.026 vs. 0.762±0.039, P<0.01; 4 d: 0.681±0.094, 0.618±0.050 vs.1.419±0.170, P<0.01);同时,下调SOX10后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也明显受到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迁出的细胞数明显减少(细胞系PC3: 142±38, 171±17 vs. 304±55; 细胞系DU145:96±22, 134±23 vs. 341±34),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OX10可能通过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促进前列腺癌的发生及进展,并且可能成为前列腺癌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老年肾癌患者内脏型肥胖与肿瘤病理学分级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78例经病理证实的中老年(年龄≥ 50岁)肾癌患者资料。采用术前脐平面CT平扫进行内脏脂肪、皮下脂肪和总脂肪含量测定。内脏型肥胖以内脏脂肪占总脂肪的百分比表示。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评估临床常用指标及肥胖评估指标与高级别肾癌风险肿瘤分级的相关性。   结果   278例肾癌患者中, 29例(10.43%)为高级别肿瘤。与低级别肿瘤组相比, 高级别肿瘤组内脏型肥胖患者比例较高[(47.80±8.33)%比(43.24±10.24)%, P=0.022], 肿瘤直径较大[(5.42±2.99)cm比(4.11±2.27)cm, P=0.021], 但体质量指数、总脂肪含量、内脏脂肪含量和皮下脂肪含量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 内脏型肥胖与较高的肿瘤分级相关(OR=1.045, 95% CI:1.002~1.090, P=0.042)。亚组分析显示, 在进展性肾癌和肿瘤直径较大(>4 cm)的病例中, 内脏型肥胖与肿瘤分级相关(OR=1.131, 95% CI:1.017~1.256, P=0.023;OR=1.061, 95% CI:1.005~1.121, P=0.032), 而在局限性肾癌和肿瘤直径较小(≤ 4 cm)的病例中未观察到该现象。   结论   在中老年肾癌患者中, 尤其是进展性肾癌和肿瘤直径较大的患者中, 内脏型肥胖与肿瘤分级相关, 内脏型肥胖可能是高级别肾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EK/ERK通路蛋白在肾癌骨转移患者原发灶及转移灶表达的差异及其意义,并探索这种差异的发生机制。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 7例肾癌骨转移患者的原发灶及转移灶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VEGFR-2、MEK、ERK蛋白在原发灶与转移灶表达的差异,VEGFR-2、MEK、ERK的Ⅰ抗工作浓度(体积比)分别为1 ∶200、1 ∶25、1 ∶250,应用PCR技术检测PDGFRA基因20号外显子,K-ras基因2号外显子,Braf基因15号外显子和MEK1基因2号外显子的相关突变。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判读:细胞阳性率≤ 5% 为1分, 6% ~50% 为2分, 51% ~ 100% 为3分; 染色强度: 不着色为1分, 淡黄色细颗粒状为2分, 黄色颗粒状为3分, 棕黄色粗颗粒状为4分,将两个得分数相乘得到其表达强度。本组7例肾癌骨转移患者VEGFR-2在原发灶(2.86±2.27)和骨转移灶(2.67±1.85)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1),而MEK(1.33±0.51 vs. 6.10±4.10,P=0.015)和ERK(4.43±2.84 vs.9.10±2.24, P=0.02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原发灶及转移灶标本中并未检测到相关的基因突变。结论:MEK/ERK通路蛋白在肾癌骨转移患者原发灶和转移灶表达的差异可能与其转移过程有关,也可能是影响靶向治疗效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肾癌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的4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肾癌患者,分析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Spearman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与术中出血量(经lg转化)(r=0.433, P=0.003)、体质指数(r=0.340, P=0.021)、引流管留置时间(r=0.300, P=0.043)相关,而患者年龄、术中血压心率变化、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血钾水平、术后引流量与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无相关性。此外,不同性别、不同手术侧别或不同手术方式,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经lg转化)为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肾癌患者体质指数、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为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因素,其中术中出血量为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的RPF病例32例,分析其中IgG4相关性RPF病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纳入IgG4相关性RPF共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2.2岁(55~ 67岁),患者表现为腹痛、腰痛、体重减轻等症状,2例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ntoimmune pancreatitis,AIP),3例患者(3/5)肾功能减退,4例患者(4/4)动态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升高,3例患者(3/4)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3例患者(3/4)血IgG升高,4例患者(4/4)血IgG4升高.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均提示腹膜后软组织影包绕腹主动脉、髂动脉,甚至输尿管和下腔静脉.1例患者行腹膜后组织病理检查,提示IgG4阳性浆细胞与IgG阳性浆细胞比例>40%,且IgG4阳性浆细胞>10个/高倍视野.1例接受单纯手术治疗,1例接受单纯药物治疗,3例接受手术和药物联合治疗,4例获得随访的患者中,预后均较好.结论:部分RPF可能是IgG4相关性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即IgG4相关性RPF,其病因不明,血清IgG4浓度升高(≥1.35 g/L),组织病理学显示有明显淋巴细胞和IgG阳性浆细胞浸润伴纤维化,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