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甘泽坤  罗震  徐迅  黄建生  徐怡馨 《广东医学》2016,(15):2261-2263
目的:通过研究健康成人上颌前牙区的牙槽骨解剖形态,为该区种植术前评估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筛选出148例符合条件的受试者,通过锥形束CT( CBCT)影像测量上前牙区牙槽嵴顶根方2 mm、牙根中点及根尖部的唇腭侧牙槽骨厚度,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对上颌前牙牙根与牙槽骨的位置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上颌中切牙唇侧牙槽嵴顶根方2 mm处、根中部、根尖部的牙槽骨厚度分别为1.01±0.37、0.77±0.29和(1.57±0.65)mm;上颌侧切牙分别为1.06±0.40、0.62±0.37和(1.46±0.64)mm;上颌尖牙分别为1.12±0.47、0.66±0.30和(1.50±0.70)mm;97.47%的牙根偏向唇侧骨皮质。结论成人上颌前牙区唇腭侧骨壁厚度存在差异,唇侧骨板较为薄弱;牙根位置多偏向唇侧骨皮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一种空间维持装置进行上颌窦骨增量术后新骨形成情况,并探究上颌窦黏膜穿孔对该技术的影响。方法 采用纯钛制作上颌窦黏膜提升空间维持装置,3只比格犬拔除上颌后牙构建上颌后牙缺失上颌窦区骨量不足的动物模型,自然愈合3个月后行双侧的上颌窦黏膜提升,随机选取一侧在黏膜完整情况下放入空间维持装置,对侧在黏膜穿孔情况下放入空间维持装置。3个月后处死实验动物,制取标本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 空间维持装置内部可见新骨呈帽状凸起,与提升空间的形态相适应,但尚未充满整个提升的空间,窦底骨与新骨之间界限明显,新骨为未成熟的编织骨,疏松排列的骨小梁交错成网,骨小梁内可见软骨陷窝分布;无骨粉充填的上颌窦骨增量术在黏膜完整、穿孔后新骨面积分别为(8.17±5.63) mm2,(9.92±4.65) mm2,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纯利用空间维持装置进行的上颌窦骨增量术可以诱导新骨形成,且较小的黏膜穿孔对其没有影响,具体新骨形成机制仍有待探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