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出血低场强M RI的信号特点,探讨其在脑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2-2013-02收治的53例脑出血患者的低场强M RI影像学资料。结果低场强M RI急性期脑出血多表现为 T1 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 WI呈高信号;在亚急性和慢性期,脑出血表现为 T1 WI呈高信号,具有特征性,T2 WI亦呈高信号。结论脑出血的不同时间阶段,低场强M RI信号演变有一定规律性,对诊断脑出血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血液灌流(HP)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APP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血液灌流(HP)治疗,观察组采取HP与CVVH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病死率以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尿素氮最大值(BUNmax)、丙氨酸转氨酶最大值(ALTmax)、肌酸激酶同工酶最大值(CK-MBmax)等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VH可作为临床一种救治APP患者的有效方法,但HP与CVVH联合应用有利于提升临床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的治疗作用。方法ARDS患者20例,所有的患者均给予NIPPV治疗,同时给予积极的病因治疗及其他综合治疗。于NIPPV前、治疗后15min、1h、2h、4h经桡动脉抽动脉血监测PH、PaO2、PaCO2、PaO2/FiO2。记录NIPPV前,NIPPV后30s记为0min、NIPPV后2、5、15、30min SpO2、HR、平均动脉压(MAP)和CVP变化。结果NIPPV前后各时间点MAP及HR没有显著性变化,NIPPV后CVP较肺复张前增加但没有统计学意义,NIPPV治疗后SpO2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IPPV治疗前后的pH、PaCO2没有明显变化,治疗后15min、1h、2h的PaO2及PaO2/FiO2与治疗前比较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IPPV对病情相对较轻的ARDS患者是有效的支持治疗手段,在早期可选用NIPPV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CAHD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9例患者给予盐酸胺碘酮片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对照组39例患者仅给予盐酸胺碘酮片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压和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的心率(HR)、房性期前收缩(PAC)次数、室性期前收缩(PVC)次数、血压、心绞痛(AP)发作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HR、PAC次数、PVC次数和AP发作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R、PAC次数、PVC次数和AP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7%和71.79%,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和66.67%,观察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可以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从而显著增强胺碘酮治疗CAHD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氢溴酸西酞普兰联合奥扎格雷钠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情绪、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119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均给予奥扎格雷钠作为基础治疗,对照组59例增加氟西汀治疗,观察组60例增加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16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抑郁状态、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和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91.67%(55/60)高于对照组76.27%(45/59)(P<0.05);两组治疗方案均可降低患者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和提高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但观察组降低HAMD-17评分和提高MMSE评分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方案均可降低患者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提高巴氏量表(Barthel指数),但观察组降低NIHSS评分和提高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期间西酞普兰平均用药量(23.68±3.49)mg略低于对照组氟西汀平均用药量(27.73±3.56)mg(t=6.2667,P<0.05)。结论氢溴酸西酞普兰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效果确切,能够更好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认知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免疫吸附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药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4例重症药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25例,对照组29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免疫吸附血液灌流治疗。治疗期间分别观察全身皮疹状况改善程度,退热时间、皮疹开始收敛时间、总住院时间,激素使用及转归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7天全身皮疹状况改善程度分别为治疗组总显效率为80.00%,对照组为51.7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P〈0.01)。观察退热时间、皮疹开始收敛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激素累计总用量及激素使用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差异(P〈0.001);对照组感染并脓毒症19例(65.51%),治疗组7例(28.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P〈0.01);对照组死亡7例(24.13%),治疗组死亡2例(8.00%)(χ2=3.90,0.01〈P〈0.05)。结论免疫吸附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药疹,临床疗可靠,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RICU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RICU中2005年8月~2009年7月66例有气管切开证应证的危重患者随机分成PDT组和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组(OT组),每组各33例,PDT组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OT组采用传统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术后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切口溢痰情况、切口感染情况、气管切口的愈合时间和安全性等差异指标。结果:PDT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切口溢痰情况、切口感染情况、气管切口的愈合时间和安全性等方面明显优于OT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微创、安全、快捷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致中间综合征(IMS)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有人提出IMS是呼吸衰竭的新类型,主要表现为肌无力、呼吸肌麻痹、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因此,探讨IMS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寻求合理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1996年3月~2003年4月,我院收治经消化道AOPP病人210例,其中致IMS29例(13.8%),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启动时间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尿激酶溶栓启动时间分为3h内溶栓组(29例)、6h内溶栓组(28例)和12h内溶栓组(29例)。发病7d后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心室收缩功能。结果 32例(37.21%)患者血栓溶解,其中3h溶栓组17例(53.13%);6h溶栓组9例(28.12%);12h溶栓组6例(18.7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溶栓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室间隔收缩幅度及左心室后壁收缩幅度均明显高于6h和12h溶栓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3h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麻醉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流行病学,为控制老年患者肺部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06年1月-2013年1月9260例>60岁麻醉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对各年肺部感染情况及相关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06-2011年共发生肺部感染752例,感染率为8.12%;患者肺部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到2012年起较2011年有所下降,男性感染率略高于女性;年龄≥70岁、使用呼吸机、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肺部疾病、营养状况差、术后疼痛、手术时间长、静脉复合全身麻醉等因素是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同时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硬膜外阻滞麻醉(P<0.05);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中有201例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共分离病原菌21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56株占72.22%,其次为革兰阳性菌33株占15.28%,真菌27株占10.19%,排名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2.69%、16.67%、11.11%、10.19%、9.72%.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大,肺部感染发生的概率也随之增加,加强术前评估、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增加营养、加强术中无菌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