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氟对牙发育影响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机体和牙的发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牙在发育过程中摄入过量的氟,将导致氟斑牙的发生。氟通过对矿化相关的基质、基质蛋白、蛋白酶、相关细胞以及离子跨膜转运等多种途径影响正常的牙矿化模式,造成牙的矿化异常。下面就氟对牙发育、釉基质、基质蛋白酶、成釉细胞、牙本质基质蛋白和蛋白聚糖的影响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双膜体外矿化模型研究低分子量猪釉原蛋白(LMWPA)与氟离子(F)共同作用对磷灰石晶体矿化的作用。方法:将LMWPA,LMWPA+1mg/LF,LMWPA+2mg/LF分别加入双膜系统的反应空间内反应,同时设DDW(双蒸水),BSA(牛血清白蛋白),BSA+1mg/LF,BSA+2mg/LF组作为对照,37℃,反应3d后,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X),X线衍射法(XRD)检测矿化产物。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BSA和LMWPA的加入均能显著改变晶体的形态,但对晶体成份无明显作用,均为磷酸八钙(OCP)。与氟离子共同作用后,LMW—PA组形成了磷灰石晶体,而BSA组则形成了透钙磷石。结论:LMWPA与氟离子的共同作用可能是釉质矿化过程中重要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17岁,因发现心脏杂音2年入院.患者2年前因上呼吸道感染于外院就诊时发现心脏杂音,未行诊治.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冠状动脉夹层形成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冠状动脉夹层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住院期间行经PCI患者的临床和血管造影及处理资料。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了患者性别、年龄、靶病变形态学、术中球囊扩张等24个变量与冠状动脉夹层发生的关系。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发现:并发糖尿病者,多支病变,B型、C型病变,靶血管病变长度>15mm,夹层组高于对照组;偏心性病变,钙化病变比例夹层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球囊扩张次数夹层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变长度>15mm、偏心性病变、钙化病变、病变直径狭窄率、球囊扩张次数是PCI中冠状动脉夹层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靶血管直径狭窄率、病变长度>15mm、偏心性病变、钙化病变、球囊扩张次数是冠状动脉夹层形成的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磷灰石晶体矿化的体外模型,研究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不同浓度的氟离子对磷灰石晶体体外矿化的影响。方法利用阳离子膜和透析膜建立磷灰石晶体矿化的体外模型。在模型中分别加入去离子水、BSA和不同浓度的氟离子(5、20、100 mg·L-1),反应3 d后,扫描电镜(SEM)、X线衍射法检测矿化产物。结果成功构建了磷灰石晶体体外矿化模型,加入去离子水和BSA后,晶体成分主要为磷酸八钙(OCP),但晶体形态差异显著。加入氟离子后,形成了柱状、杆状的氟磷灰石(FAP)晶体,且随着氟离子浓度的增加,晶体的尺寸和矿化程度均增加。结论该体外模型是检测磷灰石晶体矿化调控因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民族差异的原因和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地对术后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subacutestentthrombosis,SST)形成的21例不同民族(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凝血机制、血管病变特点、手术操作过程和治疗措施等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s,PCI)患者中SST发生率明显高于汉族患者(1.4%比0.47%;5.4%比0.47%,P均<0.05)。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SST患者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低切及血浆比黏度较汉族明显增高(P均<0.05);多因素分析民族,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SST的独立危险因素,比数比(OR)分别为1.043和1.018。结论PCI术后SST发生率可能存在民族差异,其原因可能与种族间凝血机制差异导致的高凝状态有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适当应用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药物,可能助于预防SST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6 6岁。因劳力性心前区疼痛7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7年前劳累时自觉胸骨后压榨样疼痛,伴左肩背部放射,休息后能自行缓解。1个月前心前区疼痛较以往频繁,有静息及夜间疼痛,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检查:血压14 0 75mmHg(18 7 10 0kPa) ,口唇无紫绀,心界不大,心率82次 分,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血脂正常。心电图(疼痛发作时) :窦性心律,Ⅱ、Ⅲ、aVF、V1~V6 ST段水平压低超过0 5mV。超声心动图:左室心肌向心性肥厚。静息心肌核素灌注显像:前壁缺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右冠状动脉(右…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死亡原因为进行性的心功能恶化和心脏性猝死。临床研究已证实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改善心功能,并可降低病死率。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能够显著降低心脏性猝死发生率,目前已经成为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术对术后无复流的影响。方法入选239例接受冠脉内直接支架术的患者(直接支架组)和239例球囊预扩张后行冠脉支架术的患者(常规支架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无复流现象发生率,并观察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直接支架组术后无复流发生率(8.8%)低于常规支架组(19.2%,P<0.01),直接支架术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较低(6.7%vs13.4%,P<0.01)。结论冠脉内直接支架有助于降低冠心病患者无复流现象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三腔起搏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应用(附二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三腔双心室起搏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效果,探讨三腔双心室起搏的治疗机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方法患者两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7.5岁.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Ⅲ~Ⅳ级(NYHA).两位患者均进行双心室起搏,左心室起搏通过冠状静脉窦植入2188导线,于其血管分支内进行左心室起搏.左、右心室的导线通过Y型转换器与双腔起搏器连接.术前、术后一周及术后6个月应用十二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活动耐量(6分钟步行距离)进行评价,观察双心室起搏的临床效果.结果双心室起搏后,患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从0.23提高至0.48,左室充盈时间延长,心功能改善至Ⅱ级.结论临床效果观察提示,双心室起搏能明显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