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韩红艳  崔书克  王文献  王柯柯  张驰  高辉 《时珍国医国药》2020,(1):256-256,F0003,F0004
目的运用fMRI技术研究针刺左侧支沟穴对健康人脑不同时间序列内低频振幅比率(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fALFF)差异脑区的影响。方法18名健康受试者进行7个序列fMRI扫描:第1次纯静息态扫描(R1)、留针期间扫描(R2-R5)、拔针后扫描(R6-R7),并将R2~R7序列与R1序列fALFF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得出针刺前后不同时间序列内fALFF变化差异脑区。结果针刺健康人左侧支沟穴前后不同时间序列内fALFF差异脑区主要表现为:①右侧楔前叶在留针16min32s内及拔针后4min08s至8min16s内fALFF呈持续性衰减负激活效应;②左侧额中回在留针8min16s内,右侧额中回在留针4min08s至12min24s内fALFF呈持续性衰减负激活效应,右侧额下回在留针8min16s至16min32s内fALFF呈持续性增强正激活效应;③右侧旁中央小叶在留针4min08s内及留针8min16s至12min24s内fALFF呈间隔性增强负激活效应;④双侧小脑后叶仅在留针8min16s至12min24s内及拔针8min16s内fALFF呈较稳定增强正激活特征。结论结合上述激活脑区和支沟穴临床功效,推测右侧楔前叶、双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右侧旁中央小叶和双侧小脑后叶为针刺健康人左侧支沟穴后随时间序列变化fALFF差异性激活脑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CT、MRI影像学在颅骨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病例选取时间,纳入9例经病理证实的颅骨骨肉瘤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了CT、MRI影像学检查,回顾分析患者的CT、MRI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比两种诊断手段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CT扫描可见骨质损坏、无规则软组织肿块,MRI扫描病灶影响范围明确,增强扫描软组织结构清晰,各病灶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处理,有显著强化表现;MRI诊断符合率为88.98%(8/9),明显高于CT诊断的66.67%(6/9),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CT、MRI诊断各有优势,CT扫描可见骨质损坏,MRI可准确反映病灶累及范围、软组织状况,扫描诊断符合率高,将两者联合应用更能提升颅骨骨肉瘤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性物质对磁场均匀性的影响,以及对磁共振波谱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磁共振设备自带磁共振波谱专用体模,放置造影剂与硬币后进行波谱扫描,用来评价磁性物质对于磁共振波谱质量的影响。结果在放置造影剂和硬币条件下得到的波谱比正常条件下得到的波谱质量明显下降。结论磁性物质会影响局部磁场,造成感兴趣区域磁场的不均匀,从而影响磁共振波谱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性物质对磁场均匀性的影响,以及对磁共振波谱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磁共振设备自带磁共振波谱专用体模,放置造影剂与硬币后进行波谱扫描,用来评价磁性物质对于磁共振波谱质量的影响。结果在放置造影剂和硬币条件下得到的波谱比正常条件下得到的波谱质量明显下降。结论磁性物质会影响局部磁场,造成感兴趣区域磁场的不均匀,从而影响磁共振波谱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针刺左侧支沟穴对健康被试者脑内低频振幅比率(f ALFF)在不同时间序列内的变化。方法对18名健康人左前臂支沟穴进行fMRI扫描,包括:第1次纯静息态扫描(R1)、针刺后留针期间静息态扫描(R2~R5)和拔针后静息态扫描(R6~R7),对采集数据进行f ALFF分析。结果 (1)双侧楔前叶f ALFF由针刺前负激活转变为正激活并延续至R6状态内(除R5状态内未见显著激活),且激活幅度及簇数值均较稳定;(2)额中回、额上回在针刺前正激活基础上增强,除R3状态内双侧均为正激活外,留针R2、R4、R5期间及拔针后R6状态内呈现左、右侧交替正激活效应;(3)顶下小叶由针刺前负激活转变为R2~R3状态内正激活,R4~R7状态未见显著变化;(4)小脑前、后叶在针刺后R2状态内和拔针后R6状态内出现正激活(R2:小脑后叶,R6:小脑前、后叶),针刺后R3和R5状态内则为负激活。结论该结果从脑能量代谢层面为临床针刺支沟穴治疗与楔前叶、额中回及额上回、顶下小叶等区域功能减弱、小脑前叶及小脑后叶功能亢进相关类疾病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并为临床留针期间的行针时间点和针刺后效应研究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针刺左侧支沟穴对健康人脑内左、右侧旁中央小叶(LPCG、RPCG)为种子点功能连接网络响应脑区在针刺前后不同时间序列内的差异。方法对18名健康受试者左前臂支沟穴进行fMRI扫描,包括:针刺前静息态扫描(R1)、留针期间扫描(R2~R5)和拔针后扫描(R6~R7),分别以LPCG、RPCG为种子点进行功能连接分析。结果①以LPCG为感兴趣区种子点,R2减R1功能连接差异脑区为双侧小脑后叶、左侧颞上回,R3减R1差异脑区为左侧中央后回、双侧额下回、右侧楔前叶,R4减R1差异脑区为右侧小脑后叶、左侧顶下小叶、左侧额下回,R5减R1差异脑区为左侧额下回,R6减R1差异脑区为左侧小脑后叶、右侧额内侧回、右侧额中回,R7减R1差异脑区为右侧小脑后叶、左侧额中回。②以RPCG为感兴趣区种子点,R2减R1差异脑区为左侧小脑后叶、双侧顶上小叶、双侧中央前回,R3减R1差异脑区为右侧梭状回、左侧楔前叶、右侧中央前回,R4减R1差异脑区为左侧中央前回,R5减R1差异脑区为右侧扣带前回,R6减R1差异脑区为左侧颞中回,R7减R1差异脑区为左侧中央前回。结论上述脑区与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及排尿、排便的中枢调控具有一定相关性,推测上述脑区与LPCG、RPCG所形成的随时间序列变化的功能连接网络是临床针刺支沟穴治疗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及二便排泄障碍的可能的中枢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7.
胎盘植入是由于子宫底蜕膜发育不良,胎盘绒毛侵入或穿透子宫基层所致的一种异常胎盘种植[1]。胎盘植入少见但危急,常导致严重的产后出血,子宫穿孔,继发感染,由此使患者子宫切除,丧失生育功能,造成严重的身心损伤。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刮宫次数及盆腔炎症的增加,胎盘植入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胎盘植入治疗及预防问题,已引起广大妇产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