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趋化因子CXCL13表达,分析CXCL13表达与SLE疾病活动性及脏器受累的关系,探讨CXCL13在SLE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SLE患者血浆CXCL13水平,并与21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组间计量资料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浆趋化因子CXCLl3在SLE患者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01±446)和(102±121) pg/ml,P<0.01].有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SLE患者较无相应器官受累的SLE患者有着较高水平的血浆CXCL13表达(P=0.038,0.026).另外,分析发现血浆CXCL13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r=0.585,P=0.001).结论 趋化因子CXCL13在SLE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参与了SLE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过程;CXCL13可作为判断SLE病情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常累及血液系统,血小板减少是SLE患者较常见的血液系统表现之一,发生率为7%~30%,其中严重血小板减少(血小板≤40×109/L)的发生率为5%~10%.除病毒感染、药物因素可引起轻、中度血小板减少外,自身免疫因素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1].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维生素D受体(VDR)Bsm I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以及对SLE患者VDR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VDR Bsm I多态性位点和基因型在2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162例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与SLE发病的相关性及对SLE患者临床的影响。同时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VDR mRNA在48例SLE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组的表达。结果 VDR Bsm I多态性等位基因B和b频率在SLE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6),但B等位基因阳性的SLE患者(BB基因型和Bb基因型患者)肾脏损害的发生率较B等位基因阴性SLE患者明显升高(bb基因型患者,P=0.044)。VDR mRNA在48例SLE患者表达下调,其⊿Ct值(⊿Ct值越大,表达量越小)为9.26±2.37,高于健康对照组的7.82±3.05(P=0.026)。而在SLE患者,B等位基因阳性患者的VDR mRNA的⊿Ct值为9.53±0.53,明显高于B等位基因阴性患者的7.77±4.30(t=2.502,P=0.016)。结论 VDR Bsm I基因多态性与SLE发病易感性无关,但B等位基因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肾脏损害,此可能与B等位基因下调SLE患者的VDR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颅底大型脑膜瘤的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显微手术治疗的21例前颅底大型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标准,本组21例中,Ⅰ级切除16例(76.19%);Ⅱ级切除3例(14.29%);Ⅳ级切除2例即行脑膜瘤次全切除(9.52%)。肿瘤全切除90.48%,次全切除9.52%。无手术死亡,随访6~24个月,无复发。结论充分的术前影像学检查及评估,采用显微手术切除前颅底大型脑膜瘤,术中保护重要神经与血管、处理好受累的颅底骨质和脑膜,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回顾分析290例60岁以上老年人颅脑损伤的诊治。据统计,老年人颅脑损伤约占全部住院颅脑损伤病人的7.4%,且有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为交通事故,由于老年人已发生不同程度的脑萎缩,机体功能减弱和伤前患有慢性心、脑血管和其他器官疾病。因此,其颅脑损伤的类型、病理、临床表现,均与儿童、青壮年颅脑损伤有某些不同之处。头颅CT扫描可明确诊断。治疗上,应加强内科治疗,严密监护,必要时考虑手术治疗。年龄等因素不是手术的禁忌症。重型颅脑损伤之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临床医师应重视对老年人颅脑损伤的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6.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真性或特发性)和继发性(症状性)两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仍未完全明确,认识也不一致。本文根据近年来一些学者临床观察、手术所见、病理解剖和动物实验等方面研究成果,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重点介绍神经压迫学说。1 中枢病因学说  相似文献   
7.
小脑幕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在2000年6月至2004年6月间采用显微外科治疗的11例天幕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了天幕脑膜瘤的分型、手术入路选择和并发症预防。  相似文献   
8.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 探讨影响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 分析 6 2例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特征、术中所见和术后疗效。血管对神经根的压迫程度分为单纯接触、接触和移位、单纯粘连、粘连和移位、萎缩五种。手术疗效包括术后疼痛立即缓解、延迟缓解、明显减轻和无效。结果  6 2例患者起病时均表现为典型三叉神经痛 ,但在术前 17例已经转变为不典型。术中发现压迫血管与三叉神经根之间单纯接触 14例、接触和移位 7例、单纯粘连 15例、粘连和移位 18例、萎缩 8例。术后平均随访 14个月 ,疼痛在术后立即缓解 32例 (5 1 6 % ) ,延迟缓解 17例 (2 7 4 % ) ,明显减轻 11例 (17 7% ) ,无效 2例。结论 病程短、症状典型、以动脉压迫为主且能够充分减压的患者 ,术后多能获得好的疗效。相反 ,以静脉压迫为主 ,病程长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 ,术后疗效多不理想  相似文献   
9.
刘宁涛  杨明辉  罗文丰  魏锦  袁国华 《医学争鸣》2006,27(12):1113-1115
目的:探讨甲氨喋呤(MTX)和雷公藤多甙(TG)对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细胞产生CC趋化因子受体5配体(CCL5)的影响. 方法:分离13例RA和7例骨关节炎(OA)的滑膜细胞行体外培养,并用细胞脂多糖(LPS)诱导CCL5产生,同时加入或不加入不同浓度的MTX或TG.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的CCL5水平. 结果:RA滑膜细胞体外自发产生CCL5水平高于OA滑膜细胞(P<0.05);LPS刺激后,RA和OA滑膜细胞产生CCL5水平均较刺激前显著升高(P均<0.001),但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TX和TG均可显著抑制RA滑膜细胞产生CCL5,但二者抑制方式不同:MTX剂量在5~20 μg/L的剂量范围内呈现剂量依赖性效应,之后随剂量的增大,其抑制作用不再进一步增强. 而TG 未显示出剂量依赖性抑制效应,仅在剂量达到或超过40 μg/L时出现比MTX更显著的抑制作用. TG抑制CCL5产生与其所致的滑膜细胞死亡相关. 结论:RA滑膜细胞产生CCL5增高,MTX和TG均可显著抑制CCL5的产生,其中TG抑制CCL5产生与其细胞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动眼神经损伤及再生的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研究健康SD大鼠动眼神经颅内段的显微解剖特征,建立大鼠动眼神经损伤及再生研究的动物模型,为相关实验提供造模方法。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经右侧颞底入路,显微手术解剖、暴露动眼神经海绵窦段或海绵窦后段,行动眼神经切断并通过动眼神经功能测定,研究手术入路和应用解剖以及降低动物死亡率和减少并发症的方法。结果 显微镜下可见动眼神经在岩尖部紧邻三叉神经半月节内侧进入海绵窦。在中颅底,动眼神经、外展神经和三叉神经位于海绵窦硬膜下方。动眼神经在海绵窦内位于三叉神经眼支内侧,其内下方是外展神经。全部实验步骤均能被SD大鼠耐受,所有存活鼠术后均生存良好,无感染和角膜溃疡等并发症,除动眼神经损伤所致的瞳孔完全散大和眼球运动障碍之外,无其它神经功能障碍征象。结论 应用该方法建立的鼠动眼神经损伤及再生的动物模型,可方便、安全地暴露鼠颅内段动眼神经,以备各种实验干预,动物死亡率低,并发症少,并可应用于三叉神经、外展神经和视神经等颅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