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研究越鞠丸醇提物(YJ-E)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离子(MPP+)所致大鼠嗜铬细胞(PC12)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PC12细胞给予1?mmol/L MPP+,制备帕金森病(PD)离体模型。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观察YJ-E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的表达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磷酸化水平。结果?3个浓度1.0、2.0、4.0?mg/mL的YJ-E均能显著改善MPP+模型中PC12细胞的存活(P<0.01),而对正常PC12细胞的存活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YJ-E可显著上调MPP+模型中PC12细胞PACAP的表达(P<0.01),并且显著上调ERK、CREB的磷酸化(P<0.01)。结论?YJ-E对MPP+模型中的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ACAP的表达及其下游ERK、CREB的磷酸化。   相似文献   
3.
2007年12月~2008年3月,我科门诊共收治在院外因使用湿润烧伤膏致接触性皮炎8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研究奎的平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副反应.方法 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奎的平组(n=20)和利培酮组(n=20),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用PANSS及CGI进行疗效及副反应评定.结果 在研究结束时两组的PANSS总分均明显减低,奎的平组持续减分,利培酮组波状减分.奎的平和利培酮均有轻度抗胆碱能作用,前者EPS和睡眠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后者.结论 奎的平是一种疗效较好、安全、副反应轻的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通心络合并应用心管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安全性.方法 门诊心脏病患者连续取样300例,均合并较长期应用心血管药物,给予通心络胶囊常规口服,观察用药不良反应及生化反应.结果 通心络合并应用多种心血管药物没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合并通心络及其它心血管药物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癌症住院患者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强度,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肿瘤内科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全部癌症住院患者718例次,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统计住院药房阿片类镇痛药物的应用数据。结果共256例应用阿片类镇痛药物,占35.65%;总使用强度1.02。11种药物中药物利用指数大于1的6种,其余5种药物利用指数小于1。结论该院阿片类镇痛药应用基本合理,符合《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按病历号随机抽取医院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癌症住院患者200例,分析其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共117例应用抗菌药物,应用率达58.50%;给药途径主要以静脉滴注为主,占65.81%;42例送检细菌培养,占35.90%;所应用抗菌药物涉及9类27个品种。用药频度排列前10位的抗菌药物中,绝大多数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00,表明用药基本合理。结论应进一步加强癌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以减少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指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几分钟至几小时的局灶性部位功能缺血,多在24h内完全恢复。实际上大多数发作时间要短暂得多,主要体征大多数在1h内消失,颈内动脉系统TIA平均时间多为14min,而椎一基底动脉系统为8min,如果症状持续超过1h,只有14%在24h内恢复。TIA是脑血管意外的警告信号,近期频繁发作者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每年约4%-8%完全卒中患者发生于TIA之后,因而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给予必需的干预。  相似文献   
10.
王启盛  田媛  王红珍  王芳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9):3797-3798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技术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气管插管全麻下支撑喉镜声带手术患者4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靶控输注组(A组,20例)和异氟醚吸入组(B组,20例)。观察麻醉期间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放置直达喉镜后、手术结束、气管导管拔管时血流动力学参数和手术时间、停药后的苏醒时间,术后随访术中知晓、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的例数。[结果]两组在插管前SBP、DBP、HR比诱导前降低(P﹤0.05),插管后和放置直达喉镜后SBP、DBP、HR比诱导前上升(P﹤0.05)。A组其他时点参数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结束时参数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导管拔管时SBP、DBP、HR比诱导前上升(P﹤0.05)。A组气管导管拔管时SBP、DBP、HR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应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可控性强,术后苏醒快,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能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较好地满足手术的要求,是一种优于吸入麻醉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