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不同方法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241例ACS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1组、治疗2组及对照组,3组均常规应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辛伐他汀及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1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首次给予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300mg,口服,继之以75mg1次/d,口服,出院后停服氯吡格雷;治疗2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首次给予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300mg,口服,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继之以氯吡格雷75mg,1次/d,口服,出院后继续服用氯吡格雷1年;均随访1年,观察3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程度、心电图改变、心脏超声改变、运动耐量,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组症状和心电图有明显的改善,总有效率为80.2%(69/86),但1年后的心脏超声EF值及运动耐量有所下降;治疗2组症状和心电图有很明显的改善,总有效率90.4%(75/83),1年后的心脏超声EF值无明显差别,但运动耐量较前提高;对照组症状和心电图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66.7%(48/72),1年内有反复发作,1年后心脏超声EF值及运动耐量均下降。结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联合应用于ACS疗效更佳,远期可增加运动耐量,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心房扑动(AFL)或心房颤动(A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7例AFL或AF患者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14例,给予伊布利特注射液1 mg于10 min内静脉注射(静注);如无效10 min后再给予1 mg静注。胺碘酮组13例,给予胺碘酮注射液150 mg于15 min内静注;如无效10 min后再给予75 mg静注。观察转复为窦性心律的例数及时间。结果:伊布利特组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短于胺碘酮组(P0.05);伊布利特组与胺碘酮组分别有11例与6例在给药后0~30 min内转复为窦性心律;分别有3例与2例在给药后30~90 min内转复为窦性心律,总转复率分别为100.0%和61.5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结论:伊布利特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为AFL或AF转复为窦性心律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金指标",通常采用股动脉途径[1].近年来,随着心导管器械的小型化,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逐渐增多,成为一种有益的替代途径,目前主要在我国的大医院开展.本研究通过我院采用5F共用管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观察其效果满意.认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可以长作为冠状动脉造影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4.
51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患者5年临床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并发症及起搏功能异常的原因,以减少其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51例植入永久性起搏趋患者的术后临床资料和5年常规随访资料,了解术后并发症及起搏功能异常的发生情况。结果:51例患者中共有6例发生起搏器功能异常:起搏电极导管脱位、电极断裂、电极绝缘层破裂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PMT)各1例(1.9%),感知功能障碍4例(7.8%),通过程控或更换起搏器和起搏电极导管后,起搏功能恢复正常。5年随访中,囊袋血肿、囊袋破溃者3例(5.9%),经局部抽出积血,抗生素冲洗,严重者重新手术后取得很好疗效;2例患者出现起搏器综合征,13例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8例患者并发脑梗死。结论:采取相关措施,加强起搏器术后随访工作,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常规加用依拉普利治疗基础上联合安体舒通治疗对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CHF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依拉普利组35例,依拉普利加安体舒通组33例,治疗观察时间均为24周。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血浆BNP水平、超声心动图等。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超声心动图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血浆BNP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拉普利与安体舒通均能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两药联合治疗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应用时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心力衰竭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48例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NYHA分级为Ⅲ~Ⅳ级.所有病人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实行CRRT.依据开始CRRT时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是否≥70%将病人分为早期组20例和晚期组28例.对比2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2组病人在CRRT时间、CRRT期间的超滤液体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2组病人平均动脉压、血清C反应蛋白、肌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末端B型利钠肽原、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组总有效率95%,晚期组总有效率78.57%.随访3个月,与晚期组相比,早期组90 d再住院率降低(P<0.05),首次再入院间隔延长(P<0.01).结论:CRRT应用于心力衰竭病人临床效果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70%CRRT治疗可进一步降低治疗强度及治疗费用,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7.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60岁以上更为明显。房颤降低心脏功能,且并发症多,是栓塞性卒中和外周动脉栓塞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1]。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对患者带来的临床获益是显而易见的。目前临床常用的复律方法有药物复律和电复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50例、常规降脂组50例(阿托伐他汀20 mg/d)、强化降脂组50例(阿托伐他汀40 mg/d).各组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和降糖(药物和/或胰岛素)治疗.均随访3年,观察各治疗组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常规降脂组和强化降脂治疗后组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P<0.01).常规降脂组与强化降脂组治疗后比较,TC、LDL-C下降程度和HDL-C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内主要心血管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强化降脂组与常规降脂组比例明显降低(P<0.05),且强化降脂组较常规降脂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且强化降脂治疗效果更佳,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经桡动脉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行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从2005年5月至2008年12月共对22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治疗,其中经桡动脉途径112例,经股动脉途径109例。结果:两种冠脉介入途径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具有可比性。血管穿刺时间桡动脉组为(4.5±3.4)min,股动脉组为(3.8±3.6)min(P>0.05)。导管室支架置入时问桡动脉组为(41±20.7)min,股动脉组为(38±19)min(P>0.05)。冠脉介入治疗成功率桡动脉组为94.3%,股动脉组为95.1%。桡动脉组有1例桡动脉闭塞,1例肱动脉损伤渗血前臂肿胀,无其他严重局部并发症发生,股动脉组有2例假性动脉瘤形成,应用不同方法治愈,11例有出血并发症,其中2例有严重出血并发症。桡动脉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股动脉组(P<0.01)。结论:桡动脉途径可以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治疗的优选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动脉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对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的入选患者,给予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片/d,并调整剂量或联合用药使其达到目标血压,疗程12个月。治疗前后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左室相关数据及颈动脉顺应性相关数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并达到目标血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显著下降(P≤0.05),动脉顺应性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使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12个月,可以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并能改善动脉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