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液端粒酶活性与K-ras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检测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患者胰液中K ras基因突变和端粒酶活性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K ras基因突变联合检测对胰腺癌患者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 2 4例胰腺癌和 14例慢性胰腺炎患者胰液 ,K ras基因突变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 polymerasechianreaction -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 ,PCR -RFLP)检测 ,端粒酶活性检测采用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技术 (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 ,TRAP)。 结果 胰腺癌中K ras基因突变率为 87.5 % ( 2 1/2 4) ,慢性胰腺炎中K ras基因突变率仅为 2 1.3 % ( 3 /14 )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在 2 4例胰腺癌中端粒酶阳性检出率为 83 .3 % ( 2 0 /2 4) ;而 14例慢性胰腺炎胰液中端粒酶阳性检出率为 2 8.6% ( 4 /2 4) ,差异同样具有显著性 (P <0 .0 1)。K ras基因突变与端粒酶活性检测诊断胰腺癌的特敏感性分别为 87.5 % ,83 .3 % ;两者联合检测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 85 .5 % ,特异性达到 85 .7%。结论 联合检测胰液中K ras基因与端粒酶活性可提高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对胰腺癌筛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鼠原位脂肪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了ob/ob小鼠脂肪肝移植模型 ,探讨保证建模成功的关键因素。方法 采用小鼠非动脉化肝移植技术 ,5~ 7周肥胖小鼠为供体 ,正常小鼠为受体 ,双袖套法行原位肝移植。受体肝组织行HE染色和油红O染色 ,血清ALT、AST水平检测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法。结果非脂肪肝移植组 (lean to lean)受体长期存活率 (n =10 )为 70 % ,脂肪肝移植组 (ob/obtoagematchedlean)受体存活率为 0 (n =10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脂肪肝移植给体积相当的正常小鼠 ,其短期存活率为 3 0 % (n =10 ) ,所有小鼠术后存活并苏醒 ,但均未超过 2 4h。脂肪肝移植受体ALT水平为 (62 85± 2 93 7)U /L ,AST为 (5 812± 2 942 )U /L ;而正常小鼠移植组ALT与AST水平分别为 (5 96± 114 )U /L ,(1796± 870 )U/L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组织学检测显示大量胆管中央凝固性坏死伴出血。结论 该模型的成功建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肝原发性肝无功能移植模型 ,为脂肪肝移植后脂肪肝细胞受损的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鼠胰腺大部分切除术后,残余胰腺导管上皮细胞转录因子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PDX)-1表达规律,探讨PDX-1表达的意义。方法手术切除大鼠胰腺约90%组织,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后取材,解剖显微镜下游离胰腺导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导管上皮中PDX-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组手术后第2天与第3天导管上皮细胞PDX-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高于对照组两倍以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5天到第7天逐渐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实验组在各时间点PDX-1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残余胰腺再生过程中导管上皮细胞中出现PDX-1高表达,表明胰腺干细胞参与残余胰腺再生,且PDX-1表达受转录后调控。  相似文献   
4.
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壶腹周围肿瘤的发生有逐年上升趋势 ,如胰腺癌占西方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四位 ,在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约为恶性肿瘤的第八位 ,但为肿瘤死亡原因的第六位。以胰腺癌为代表的壶腹周围肿瘤之所以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 ,除与其肿瘤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外 ,手术治疗的高并发症率是影响该类肿瘤预后的重要原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根治壶腹周围肿瘤的唯一可能手段 ,但手术切除率低 ,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较高。在我国 2 0世纪 80年代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死亡率达 2 0 % ,5年生存率仅 4%。近年来 ,随着外科切除技术的改进和围手术期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大鼠胰腺部分切除后导管细胞增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大鼠胰腺大部分切除术后残余胰腺组织导管上皮细胞增殖的时空规律 ,明确胰腺干细胞组织定位。方法 手术切除大鼠胰腺 90 %组织 ,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后取材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5 溴脱氧嘧啶核苷 (BrdU )标记 ,观察不同分类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以及腺泡细胞着色并计算染色指数。结果 建模后第 1天主胰管、大胰管、小胰管细胞均出现增殖高峰 ,其中小胰管增殖持续到大鼠建模后第 5天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 ;腺泡细胞仅在建模后第 5天出现小的增殖峰 ;建模后第 7天破坏的小叶结构基本恢复 ,胰腺导管周围有新生胰岛形成。结论 大鼠胰腺大部分切除后 ,胰腺再生过程中出现了胰腺干细胞增生与分化 ,而且胰腺干细胞主要位于导管上皮细胞中。  相似文献   
6.
胰液中端粒酶及亚单位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检测胰液中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mRNA表达和端粒酶活性对胰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 2 4例胰腺癌和 14例慢性胰腺炎患者胰液中的hTERTmRNA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结果。结果 hTERTmRNA在胰腺癌中表达阳性率为 87.5 % ( 2 1/ 2 4) ;慢性胰腺炎中阳性率为 2 1.4% ( 3 / 14 ) (P <0 .0 0 1)。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胰液中端粒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 .3 % ( 2 0 / 2 4) ,2 8.6% ( 4 / 14 ) (P <0 .0 0 1)。结论 胰液中检测hTERTmRNA表达和端粒酶活性对胰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小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探讨建模中的手术技巧。方法 采用同系C5 7BL雄性小鼠 ,双袖套法建立小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共完成 4 0例。结果 手术成功率达到 85 % ,受体长期存活率 (>10 0d)约为 70 % ,移植肝功能保持良好。结论 该模型制作手术成功率高 ,是一种理想的肝移植实验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不能切除的胰腺癌行姑息手术的同时行无水酒精腹腔神经丛阻滞术,观察其镇痛效果、并发症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2例肿块不能切除、伴消化道梗阻、腹部和/或腰背部癌性疼痛的胰腺癌患者,其中姑息手术加腹腔神经丛阻滞术80例患者归为A组,仅行姑息手术42例患者归为B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缓解情况、临床受益反应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A与B组术后2周疼痛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2.5%和11.9%,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47.6%;半年疼痛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0.7%和0%,总有效率分别为68.9%和11.1%;两者在术后各时间点(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4,P<0.05),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差值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t=5.326,P<0.05)。术后两组无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经腹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具有直视下定位准确、疼痛缓解满意、安全程度高等优点,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直肠紧贴骶骨凹,有坚实的骨盆环保护,损伤发生率较低,但其特殊的解剖结构遭受到暴力后,可产生较复杂的损伤,且处理原则与小肠损伤不尽相同。我院外科自1966年至1985年共收治肛管直肠损伤20例,现对其处理中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壶腹周围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但由于早期症状不特异、肿瘤位于腹膜后不易发现等而诊断困难,多数患者在出现黄疸、疼痛、明显消瘦等症状时方到医院就诊,而此时肿瘤多已处于进展期,盲目的手术探查往往是无功而返,手术切除率极低。因此,如何提高对壶腹周围肿瘤的早期诊断水平、准确评估肿瘤的手术切除性对于提高该部位肿瘤的诊断水平、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改善病人预后等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以CT、MRI、腔内超声(EUS)等为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