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智能模拟人情景教学在本科生内科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学生以组为单位随机分组为智能模拟人情景教学组(简称试验组)和传统以患者为中心的实践组(简称传统组),采用问卷调查和理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两组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问卷调查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理论成绩较对照组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模拟人情景教学能够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并且具有重复性和可操作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改善了教学的效果,克服了教学的瓶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安博诺)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病人40例接受安博诺治疗12周,观察其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完成12周随访者39例。安博诺降压的总有效率为88·1%,治疗显效率为70·7%;舒张压<90mmHg的达标率为85·7%,舒张压<85mmHg的达标率为77·5%;有61·5%(24/39例)单用1片安博诺可达标,在不能达标的患者中,有25·6%(10/39例)通过增加1片安博诺的剂量(1片,2次/d)提高了达标率,另有12·8%(5/39例)的高血压患者需要加服波依定(5mg,1次/d)后才能达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安博诺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和达标率较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瓣膜置换术前后心脏结构、功能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为临床决策以及新型瓣膜开发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华西医院、湘雅三医院行单纯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患者且在1年后进行超声心动图随访的58例患者纳入研究。采用左心房径(LA)、左心室径(LV)、右心房径(RA)、右心室径(R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二尖瓣有效瓣口面积(EOAmv)、二尖瓣E峰血流速度(Emv)、左心房面积(LAA)、左心房容积(LAV)、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MPGmv)、二尖瓣速度时间积分(VTImv)、二尖瓣压力降半时间(PHTmv)等指标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LA、LAA及LAV显著低于术前测值(P<0.05),LV、RA及RV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映左心功能的指标,手术前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OAmv在术后明显改善,MPGmv、VTImv、PHTmv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结论:与术前相比,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术后大多数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近期心脏事件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非冠心病组患者的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浓度,比较各组之间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浓度的差异;常规治疗,随访半年,记录心脏事件。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浓度(30.26±30.65μg/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15.00±11.36μg/L)和非冠心病组(14.34±9.25μg/L)(P<0.001),稳定型心绞痛组与非冠心病组之间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患者血浆髓过氧化物酶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心肌肌钙蛋白I及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不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OR=16.92);血浆髓过氧化物酶高浓度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较高。结论血浆髓过氧化物酶可能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生物化学标志物之一;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升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心耳血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65例,所有入选者均行经胸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是否存在左心耳血栓及血流自显影,同时测定血浆BNP水平。结果血栓组血浆BNP水平、CHADS2评分及左心房内径高于无血栓组,LAAeV低于无血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与左心耳排空速度、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负相关(P0.05),与左心房内径、CHADS2评分及CHA2DS2VASc评分及血流自显影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BNP与左心耳血栓形成及左心耳血流自显影相关,可作为评价左心耳功能及左心耳血栓形成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19岁.因发热伴咳痰2个月于2012年9月1日入我科.入院前2个月无诱因发热伴畏寒,午后及夜间为主,体温最高39.5℃,咳白色黏痰.到当地医院行胸片疑诊右下肺结核并空洞,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抗痨治疗3周后无效;转诊市医院,行结核菌素试验、抗酸染色及血结核抗体均为阴性.自幼诊断"动脉导管未闭",长期在广东打工,无外伤及静脉用药史,有人流史,1年前顺产一健康男婴.入院体检:T 37.8℃,贫血貌,右下肺叩诊实音,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杂音,肝脾不大,双下肢不肿.血常规示:血红蛋白79 g/L,白细胞9.82×109/L,中性0.717;血培养2次阴性;心脏彩色超声:动脉导管未闭,右肺动脉起始部可疑赘生物.肺部CT:右肺下叶团片状高密度影,病灶内可见空洞.  相似文献   
7.
目的超声心动图观察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前、后左房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且在术后1. 5年行超声心动图随访的11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术前有无二尖瓣反流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二尖瓣狭窄58例,B组为二尖瓣狭窄并二尖瓣反流55例。比较手术前、后房室大小、左心功能及左房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术后左心房内径(LA)、左心房面积(LAA)、左心房容积(LAV)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均为P 0. 05),且B组上述三个变量在术前及术后均大于A组(均为P 0. 05)。A组[(2. 34±0. 52) cm~2比(1. 06±0. 26) cm2]和B组[(2. 39±0. 48) cm2比(1. 92±0. 74) cm~2]的二尖瓣有效瓣口面积(EOAmv)均较术前显著增大(均为P 0. 05),且两组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MPGmv)、二尖瓣速度时间积分(VTImv)、二尖瓣压力降半时间(PHTmv)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均为P 0. 05),但两组的二尖瓣E峰血流速度(Emv)手术前后无差异。此外,B组术前EOAmv明显大于A组,MPGmv、VTImv、PHTmv均小于A组(均为P 0. 05);而术后上述四个指标两组间无差异,且两组间Emv在术前及术后均无差异。同时,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缩短分数均无显著变化(均为P 0. 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反流患者的左心房重构的程度较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严重,二尖瓣置换术能部分改善其左心房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吸烟对氨氯地平降压疗效及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80例轻中度高血压男性患者,按其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和不吸烟组,均给予氨氯地平5 mg/d降压治疗,12周后,分析两组患者的降压疗效及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改善程度。结果吸烟组和不吸烟组降压有效率分别为55.0%和57.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吸烟组治疗前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明显高于不吸烟组(P<0.05),治疗后吸烟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而不吸烟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吸烟对钙拮抗剂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无影响,但吸烟增加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度,并降低氨氯地平对动脉硬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sFas/APO-1与心肌重塑的变化及培哚普利对其的影响,探讨培哚普利改善CHF患者心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CHF患者56例,随机分组,A组(26例)为常规治疗组,B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4mg,Qd)治疗共3个月,分别于0、3个月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测定血清sFas/APO-1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方法测定左心室收缩末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每搏输出量(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Fas/APO-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培哚普利组治疗3个月后,较常规治疗组血清sFas/APO-1水平明显下降,LVESD、LVEDD明显减低,SV与LVEF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Fas/APO-1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培哚普利可明显改善CHF患者心肌重塑与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sFas/APO-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oxLDL自身免疫复合物对U937巨噬样细胞泡沫化和活化的影响,以探讨oxLDL免疫学反应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采用密度离心法从健康人血浆中提取低密度脂蛋白(LDL),用铜离子氧化成oxLDL;用亲和层析法从136例住院患者血清中提取oxLDL自身抗体。在体外制成2种形式不同的免疫复合物:聚乙二醇沉淀的不溶性免疫复合物(PEG-IC)和RBC吸附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RBC-IC),把这2种免疫复合物加至U937巨噬样细胞的培养基中,以oxLDL作阳性对照,并用热聚合人γ球蛋白(HAGG)封闭Fcγ受体作阻断对照,检测干预后的各组U937巨噬样细胞内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及培养基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水平。结果:RBC-IC干预组与RBC吸附oxLDL(RBC-oxLDL)干预组比较,U937巨噬样细胞培养基中MMP-1蛋白表达[(0.769±0.030) ng/ml vs (0.513±0.034) ng/ml,P<0.01]和细胞内胆固醇酯蓄积[(20.271±1.668) μg/mg vs (17.226±1.298) μg/mg,P<0.05]明显升高;而在PEG-IC组这种作用则更为明显,且呈剂量依赖性。用10mg/ml的HAGG封闭Fcγ受体后,MMP-1的水平下降约71%,其对巨噬样细胞泡沫化和活化的作用都受到明显的抑制。结论:oxLDL自身免疫复合物能够促进巨噬细胞泡沫化和活化, 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可能是通过Fcγ受体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